复工潮起 企业应对风险各寻措施

任晓宁2020-02-19 14:00

2020年的春节假期因为疫情变得格外漫长。有总结说,睡了一觉起来,假期多了3天,又睡了一觉起来,假期又多了10天。

2月17日,杭州、深圳等地企业复工,继2月10日后又迎来一波复工高潮。但对于不少企业主和员工来说,在疫情传播的风险下,复工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2月17日一早,硬件公司老板李健公司的办公楼物业提了新要求,出具隔离14天证明的人才能进楼,当天上午,一些已经复工的人被拦在了门外。李健称,“今天刚接到通知,员工需要去找居住地物业开证明,可是居委会物业也是刚知道消息,他们不能确定你已经自我隔离了14天,更不能担这个责任给你开证明。”

2月18日,更多的企业开始应对。有河南媒体报道称,郑州富士康符合条件的员工,每人可获3000元现金奖励,以此提高员工复工积极性。为了鼓励企业复工,浙江义乌市也包专车、免食宿,迎接各地员工复工,费用由政府买单。

复工伊始

理论上,李健的公司已经复工一礼拜了。实际上,刚刚过去的一周,只有不到30%的员工正式上班,主要是运维人员。

为了保证彼此安全,上一周,李健公司开私家车的人可以来上班,乘坐公共交通的,尽量不让他们来公司。

李健的公司生产自有品牌硬件,除了北京总部,还在广东的东莞、深圳、中山等地有工厂。北京部分员工已经开工,广东的开工日期他预计得等到3月以后,“工厂这块还未正式开工的状态。”

工厂开不了工,带给李健最大的压力在于员工工资。2月份,李健停了年前的一些加薪计划,3月份,如果疫情还不好,他说,会做一些相关的措施。

企业主盼开工,员工也盼着回到工作岗位。2月16日,冯旭听到一个坏消息,他们公司老板有把部分业务外包出去的打算,他所在的部门,在外包范围内。

冯旭在一家快销类公司做设计。春节放假至今,公司业务按了暂停键。上游供货商停工至今未开工,产品无法生产,下游门店无法开店。冯旭的设计工作卡在中间环节,无法推进下一步。

虽然公司每天会有在线打卡办公,但与正常时刻的面对面沟通,效率相差甚大。

公司原计划2月10日开工,后来推迟到17日,又推迟到24日,到底哪天能真正开工,冯旭心里没底。他盼望着赶紧开工,但开工后老板会不会宣布外包,会不会裁撤现有团队,是他现在忐忑的事情。

作为公司老板,李健觉得五六月份,会迎来公司结构调整的一个小高潮。此次疫情中,有网络段子说,“再不上班,老板就发现没有我公司一样运转。”复工一周后,李健觉得段子有一定道理,“没有必要开那么多的、那么长的会,很多人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的,还不如把这些钱省下来给一些关键的员工去加薪。”

积极应对

面对企业主的复工状况,最近两天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也有企业积极应对。2月16日,浙江省义务市送出复工大礼包,包车让企业主到员工家乡、火车站等地接人复工,车上配有医生,所有费用政府买单。2月17日,江西企业取消返岗员工健康证明,杭州市以报备替代了审批。

2月18日,郑州富士康厂区已推出激励措施,符合条件的在职员工,每人可获3000元现金奖励,以此提高员工复工积极性。

江苏一个地级市政府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全市有4000多家企业,目前复工率已经超过60%。他提到,现在复工主要有几个问题,比如员工家乡封路出不来,物流运输原因原料运不进来,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难,差一样东西就没法复工。

该市为了促进复工,这几天密集出台帮扶政策,目前也实施了备案制,通过后企业就能政策复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团队近期的调查问卷显示,小微企业的开工更加迫切,原因在于他们面临着庞大的资金压力。员工数量在8人以下的小微企业主对2020年持谨慎乐观或非常乐观的比重仅为15.08%,比员工数300人以上的企业主低了13.3个百分点。

2月17日,一些互联网大公司员工也没有正式上班。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复工时间仍在延后。一个对大公司有利的现象是,这些公司旗下的游戏、电商、短视频、社交办公软件业务,在疫情中用户量上涨的如火如荼,业务量飞速增长,即使在家办公,不少员工也忙的不可开交。

复工风险化解办法

如果复工后有疫情传播风险,应该怎么办?

一位专业做劳动纠纷的律师最近接到不少关于类似问题的咨询,2月17日,他抽空回答了记者一两个问题。

“如果是正常复工感染,企业没责任,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负担。”其中没有责任指是没有违法责任,“但如果构成工伤,企业负有工伤方面的责任。如果企业没有缴纳社保,还要负责医疗费等相关责任。”

此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提到,如果企业复工后有人员确诊,早期发生一个病例或几个病例时,不需要对企业进行关闭。复工后发现确诊病人,企业需要对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全面了解,把密集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如果企业没有控制住单位和企业的广泛传播,疫情扩大了,就要对企业采取一些措施。(李健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并报道TMT(科技、传媒、通信)领域重大事件,擅长行业分析、深度报道。
联系邮箱:renxiaoning@eeo.com.cn
微信号:tangtangxia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