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复工工资与房租承压 期待更多细化政策

杜涛2020-02-20 21:4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杜涛 2月20日是广东一家制造业中小企业主高帆(化名)给员工发工资的日子,他给所有的员工资都足额发放了工资,令他担心的是下个月的工资,应该怎么发?工资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一部分员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无法返回广东,即便回来了也需要隔离14天,这部分人的工资是否还要足额发放?

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拥有恢复生产后的缓冲期。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上述三项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从2月到6月可对各类参保企业实行免征。同时,6月底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在此期间对职工因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还款的公积金贷款,不作逾期处理。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疫情之下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动出手,出台了一系列从财税到金融领域政策来支撑企业渡过难关。

当然,这一切的效果还不可知,高帆告诉记者:“这些政策会有一些小帮助,但帮助不大,现在更大的成本是企业无法生产、无现金流,而员工工资要照发,这个成本太高了!”

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王冬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困难时期,适当减免社保等成本很有必要。他在不久前粗略计算过:尽管每个月不完全一样,社保等支出占单位全部人工成本的比例约为25%,社保支出与工资支出的比例,大约占成本的三分之一。社保是为了员工的将来,但员工是毛,企业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如果现在都过不去,也就没了员工的将来。有句话,叫活在当下,现在许多企业,面临则是“活在当下,还是死在当下”的难题。

王冬生曾经供职于中国财政部税政司、毕马威等,一直专注于研究税收领域问题。

企业的难

高帆在2月18日看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之后,对记者表示,免征或者缓征社保对于现在资金紧张的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他更担心的是工人迟迟难以到位的问题,他的企业一直为新能源汽车公司做供应商,而他的后面也有很多供应商配套商在为他服务。

2月19日上午,刚刚从车间回到办公室的高帆在电话里向记者形容,现在的车间里冷冷清清,原来400多人的车间,只有六七十个人在生产。他的工厂回来二百来人,其中五十来个人在隔离,行政研发有六十个人在岗。

“去年年底还车水马龙的,年后冷冷清清,更严重的是没有回来的都是从事生产的员工:现在的一线生产员工要么在隔离,要么在家里出不来。”

相比现在订单缺乏的工厂,高帆的工厂订单倒是一直都有,但是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没有人生产,他的供应商现在和他的情况一样。

“生产上不来的问题,现在没办法解决,地方工人出不来,很多地方公共交通都停了,只有那些有私家车的能出来。出来后再隔离十四天。”

但是,对于高帆来说,他更关注的是这部分员工要不要继续发工资,即年假之外到上班之前的这个月,工资是否还要照发?

高帆现在称自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供应商物料跟不上,公司内能上岗的员工不多,订单根本交不了货,而房租工资费用又高且必须支付。“房租还有待和房东谈,因为我们的房东是集体的,不是国有资产,如果房租能政府强制规定不交的话压力会小很多。所以,政府出台的那些政策都是小有帮助。”

他告诉记者,现在企业真正的成本是工资和房租,一个月房租50万元左右,在隔离中的二百多人,发基本工资也要几十万元。还有一部分在当地隔离的员工的工资也要发。还有行政人员之类的,虽然生产没全部启动,没有那么多的事情,但这些辅助人员工资照发,也是几十万。“这样一个月下来,接近二百多万出去了。我现在手里的现金支撑只能支撑一个半月,毕竟未来 供应商的钱要付,现在银行贷款也有一部分,大约1000来万。”

从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来看,地方政府并不鼓励这个时候企业进行裁员,多个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有稳就业的目的,比如2月苏州出台十条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其中就有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政策执行期限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当被问及万一现金流撑不住了该怎么办?高帆短暂思索后告诉记者,万一撑不住了,只能继续找银行贷款,或者让供应商支持,原来一个月付货款,可能时间压长。

更让高帆担忧的是客户催单: “供应商的问题和我们的问题是一样的,支撑产业的发展是客户和供应商的一起的,客户和我们都只能等着了,幸运的是逼着我们完成订单的都还是少数。”

还想要什么?

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宋进(化名)就没有高帆这么幸运,宋进和高帆的工厂都是在广东,只不过宋进的订单主要是面向国外,也有一部分给国内大的电子厂供货。

“现在订单比去年同期少了很多,我问了几家同行,销售额这个月下降了30%-40%,我们下降了2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利润没了。”宋进对政策的期望是能够减税降费,他希望国家能够继续降低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在疫情期间最好免除部分的所得税。

其实,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国多个省份和城市密集出台应对措施,支持企业共同“战疫”。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山东、山西和四川等等二十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减负,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记者发现,地方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相似,从社保到减免部分税收,到企业贷款支持等。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没有想象那么大,能够救助企业的,除了减税降费还有给予企业补贴,不过补贴这块有很多的政策性门槛,效果会大打折扣,不如直接普惠性的减税降费。”高帆的看法与宋进几乎一致,他认为,即使当地政府有一些政策,也是国家的政策,有些政府说的贷款、贴息,现在看不到。而社保免交或者缓交对于现在资金紧张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政策。

一位参与了地方支持政策制定的财政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制定这些支持政策,主要是政府和各个相关们部门拿意见,具体的补贴政策都是行业主管部门来提。因为地方财税政策在税费方面突破很难,税费是中央管辖,只能是给予一部分财政补贴以及一些操作方式、流程的便利和简化。比如扩大补贴的范围,将疫情中受到影响的行业纳入补贴,在补贴有利于疫情下发展的行业,比如农业电商之类的。

“我觉得很多政策并没有征求企业的意见。都是中央和省里的政策,地方就套上面的框架,有针对性的并不多。”上述地方财政人士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