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复工如何开启云上战“疫”?

曹妍2020-03-04 17:35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曹妍/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按下了暂缓键。在疫情影响下,众多政府部门、企业机构迟迟无法正常运营,居民的日常出行、消费行为也相应受限,对国内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面对复工与防疫的双重需求,不少企业选择了远程办公模式,以期逐步恢复经营效益的同时,减少员工聚集可能造成的疫情感染风险。在此过程中,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则成为实现远程办公的重要支撑。

“远程办公需求的增加,正在倒逼整个产业互联网行业快速成长。” 紫光云数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CEO王磊表示,紫光云希望借助科技力量,为更多机构和企业赋能,助力打赢这场云上战“疫”。

技术赋能

疫情之下,我国节后返程客流大幅下降。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节后(1月25日至2月14日)全国共发送旅客2.83亿人次、日均134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82.3%。

线下人员缺席也为企业的日常经营造成了巨大压力。对此,各大远程办公产品纷纷即时响应,通过上新功能、开放平台、紧急扩容等方式,为企业线上办公提供有效支撑,推动防疫与复工的顺利开展。

据王磊介绍,针对节后复工,紫光云推出了视频会议、云网盘、办公协同系统uWorker、CDN(内容分发网络)、数据保险箱五大产品组合,以满足各公司组织远程办公、远程会议、数据安全、员工健康管理等需求。

其中,uWorker系统支持线上远程办公、实时消息、视频会议、任务协同、在线审批等多样化办公模式,确保防疫期间的工作推进。为防范疫情扩散、跟进员工动态,紫光云于1月22日在uWorker平台上线了“报平安”功能。春节期间,研发团队对“报平安”功能进行了优化更新,优化后能精确统计员工春节期间的所在地及去向。

值得一提的是,紫光云日前发布了疫情信息统计机器人服务,采用人工智能和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技术,大幅减轻了疫情信息采集工作者和统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帮助政府、企业、学校、社区提高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

共建生态

开放技术的同时,紫光云面向政府及企业,陆续推出了帮助复工复产的各类生态平台,强化各级政府防控能力,为居民提供全面防疫健康服务。

例如,紫光云综合各地在疫情防控领域的实际需要,开发出华佗疫情防控平台,通过建设公众健康防疫服务平台、疫情防疫采集系统、疫情防控可视化平台,为大众带来全面防护。目前,华佗疫情防控平台已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 “我的连云港”APP 、黑龙江省黑河市等地使用。

再如,为响应南京市浦口区政府号召,紫光云推出了社区“云通行”和园区“云复工” 两套系统,切实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据悉,“云通行”为每位居民配发电子二维码,居民通过手机扫码出入社区和公共场合,个人出入卡口信息、出行轨迹等信息将被记录下来。目前,该服务已覆盖浦口区76个社区37万居民,提高了居民通行的便利性和复工复产的安全性。

“云复工”uWorker智慧园区防疫复工解决方案通过电子通行证制度,用二维码记录入园者姓名、身份证号、所在公司以及当日乘坐交通工具等信息。目前, “云复工”已为浦口高新区七个园区近千家企业提供了云上复工申报和扫码入园服务。

“在疫情期间,我们调配了大量的研发人员,投入到各个合作城市、合作单位的防疫工作中,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随时随地助力政府、企事业单位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王磊表示。

加速变革

机遇与挑战往往相伴而生。一方面,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企业经营开展、居民消费生活造成了一定困难。但另一方面,在这场全民战“疫”中,远程办公需求的激增也推动了相关企业乃至整个产业互联网行业的纵深发展、加速变革。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新春复工期间,中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了线上远程办公模式,共计超过3亿用户使用远程办公应用。紫光云内部统计也显示,目前公司移动办公软件uWorker、云盘、视频会议等业务用户量都增长迅猛。

从微观层面来看,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受疫情影响,在线办公软件短期需求爆发明显。现阶段,远程办公功能相对简单,未来随着5G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相关企业应注重技术改善及功能优化,以提升用户体验、培养用户粘性。

王磊也表示,用户对于云产品的稳定性、系统的易用性、部署的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技术实力过硬、研发能力强大的产品才能够脱颖而出,也只有专注技术的头部企业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宏观层面来看,王磊认为虽然短期之内,员工复工受限、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但长期而言,本次疫情将倒逼中国数字经济和前沿科技快速变革。疫情过后,社会也将逐渐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智慧类业务将实现蓬勃发展。

“对于承担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流量洪峰的移动协同办公平台,这次疫情是一次特殊考验,只要应对得当,这些平台就有可能帮助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创造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疫情过后,我国生产生活业态将向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政务服务会更加便利,社会治理也会更加透明。”王磊总结道。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