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美联储“重回2008”意味着什么

蔡越坤2020-03-16 11:2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为了降低疫情对于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支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全球多个国家开启进入“降息潮”模式。

首先,美联储历史性的再次进入“零利率”时代。

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1个百分点到0%至0.25%之间,并启动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以保护美国经济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这一幕似曾相识。

为应对经济危机冲击,2008年11月23日,美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此后的12月16日,美联储为应对金融危机,也曾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1%降至历史最低点——0至0.25%。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认为,美联储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大幅降低100个基点至0-0.25%的区间,是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的,但启动量化宽松政策是超市场预期的。

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宣布将从3月26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零。同时,从3月16日起将一级信贷利率下调150个基点至0.25%,以帮助满足家庭和企业信贷需求。

对于美联储此次降息,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美联储再次紧急降息,并将政策利率降至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的零水准状态,主要体现两重含义:

一是表明美联储对新冠疫情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抱有极为严峻的预期。零利率政策再现、大规模QE重启意味着,美联储已将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与之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等量齐观。

二是显示美联储正在采取“先发制人”式的行动,试图在疫情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到来之前,最大限度缓解其对经济的冲击烈度,其中一个重点是稳住金融市场。近期疫情引发国际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下行,是美联储连续采取紧急行动的直接动因。

在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看来,对全球疫情防控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稳定疫情,货币政策对疫情防控而言是一把钝刀,或许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安抚作用,但不能决定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只要疫情没有得到稳定,资本市场波动就不会停止。只有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才能稳定投资者预期,前期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才能对疫后经济起到对冲作用。

王青估计,未来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措施将会加码,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更多国家将采取更大幅度的降息行动,零利率国家将会迅速扩容。

除了美联储,多个国家进入了“降息潮”模式。

今日早间,新西兰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随后新西兰联储主席奥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疫情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对新西兰民众和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出货币刺激措施提供了理由。

此外,今日香港金管局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0.86%;澳门金管局宣布将澳门贴现窗基本利率下调至1.50%。

此前,3月14日,加拿大央行紧急降息,将关键隔夜利率降低50个基点至0.75%;3月13日,英国央行会议纪要显示,疫情将会影响英国的供应和需求。有充分理由进行大幅度降息。如果需要货币刺激,将会实施。刺激政策的措施包括降息,量化宽松,扩大资助计划。受油价影响,通胀率可能跌至1%以下;3月13日,挪威央行紧急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1%。挪威央行表示,已准备好进一步降息;3月11日,冰岛央行发布声明,将7天期存款利率降至2.25%。冰岛央行表示,此次降息行动是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状况、经济前景恶化以及主要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等因素;3月4日,沙特央行将回购利率及逆回购利率均下调50个基点。

美联储“0利率”时代意味着什么?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3月16日,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团队表示,当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后,造成金融市场风险加剧。因为,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下,银行很难以0以下的利率吸纳到存款,因此即便是政策负利率的国家,银行的存款利率也难转负。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在政策负利率和大规模QE推动的广谱利率下行的环境下,银行体系的息差大幅收缩,要覆盖其本身的成本,必须要提升风险偏好,更多的配置风险较高的资产。这就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在不断提升。

此外,中信证券称,负利率和低利率的结果不仅仅是金融体系的风险积累,还将对居民的收入结构和财富分配形成深远的影响。经济体一旦陷入类似于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状态,并通过持续的QE来维持债权的稳定,债权人将长期受益,而债务人会长期受损。在这种情况下,财富被越来越多地聚集到掌握大量金融资产的少数人手中,广大居民作为经济体中主要的债务人,财富占比趋于缩减。财富下降导致需求不足,故而实体投资回报率下降,进而导致财富进一步向金融体系聚集,倾向于脱实向虚。金融与实体,富人与普通人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而且有可能激发更大的社会矛盾。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尽管美联储之所以QE,是因为当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时候,美联储需要通过货币宽松对冲流动性风险,防止因流动性压力产生的抛盘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但实际的作用相对有限,QE也许可以扭转市场流动性风险,但无论是QE还是降息都无法解决实体经济的衰退风险,在疫情扩散阶段,无论是降息还是QE都无法改变居民部门的消费行为和企业部门的投资行为,因而无法真正拉动实体经济的总需求,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当有限。

而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并未宣布降息。

3月16日,关于中国央行是否降息,一位评级机构研究人士称:“目前,中国央行应该降存款基准利率,并同步推动LPR下行。”

尽管央行并未降息,但是上周五宣布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对此,王青表示,此次降准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首先,在我国银行体系中,与国有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处于最高水平。根据最新可获得的年度数据,截至2018年末,46家上市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与农商行的整体存贷比分别为72.13%、96.59%、69.41%和70.72%。这意味着在加大信贷投放过程中,股份制银行面临更大的可贷资金来源约束,而额外降准将直接提升股份制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对于央行是否会跟随降息,王青表示,需要指出的是,与美联储重现零利率政策相比,未来我国央行的降息行动将较为温和。在包括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内的三大攻坚战进入决胜之年的背景下,下一步央行货币政策力度还将在稳增长、控通胀和防风险之间把握平衡。这意味着央行会继续坚守不搞大水漫灌立场,年内信贷、社融及M2增速大幅拐头向上的可能性不大。

伍超明表示,美联储降息后,全球其他央行跟随降息的概率较大,但中国央行是否启动降息,需要视中国国内情况而定。前期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针对性定向措施,如定向降准、再贴现再贷款、专项再贷款等,后期需要根据国内经济指标反弹情况以及海外经济对国内影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降息。预计降息概率偏大,但降息幅度是小步幅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