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萧条?沈建光:经济衰退不会持续超过一年

王雅洁2020-03-29 16:5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四位经济学家来到了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举办的“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和市场展望”线上研讨会直播现场,开启事关全球经济大考与中国市场走势的审慎预判。

3月27日晚间,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大萧条一词频繁出现在所有与媒体对话的经济学家发言里。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亦不例外。

在他看来,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大概率不会持续超过一年。目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做好疫情的防范与控制,尽量缩短疫情冲击的时间。

另外,应对需要采取必要配套社会公共政策、财政货币政策,防范因金融资产的恐慌性抛售造成的流动性危机以及各种连锁反应。

面对超级冲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则认为,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该危机既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也有别于以往的外伸的一致性的扰动,特别是以中国经济2、3月份为例,呈现出停摆效应,并且,这个停摆效应不是简单用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便能够概括的。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给出的预估是,今年全球经济是一个非常深的衰退,但是在乐观情形下,疫情如果不超过夏天,欧美得到正常化,而中国经济有望在下半年迎来复苏。

停摆

创历史新低。

从固定资产投资,到服务业增加值,发电量以及财政收入的参数,都未能幸免。

中国宏观经济正面临一场超级冲击。

透过“新低”,刘元春认为,超级疫情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停摆休克效应,这场经济危机冲击是当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不可比拟的,更不能用类似的方法处理它。

刘元春说:“国内通过人员隔离、区域严控,使得整个经济循环和社会活动出现短期休克式停摆,这个休克式停摆直接导致我们各类宏观参数都创了历史新低,不过,这种历史新低在本质上与扰动所创造的新低不一样,毕竟我们的经济循环依旧在正常运行。”

他用增加值法估算过中国1-2月份的增长速度,根据刘元春提供的数据,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同比下降13%,建筑业下降15%,唯一没有受到冲击的是第一产业,或者冲击比较少。

他根据倒算基本上估计出来,假设1月份增长正常的话,2月份单月GDP下降幅度在35%-40%的区间,1到2月份GDP增速同比下降12%左右。

如果用支出法测算,刘元春表示,从几大需求,消费、开支、投资增速以及外需变化来看,其测算出来1-2月份GDP增速下滑区间为15%-20%,假设1月份运行正常,2月份收缩幅度在40%-50%,一季度的测算在乐观状态下,利用该需求侧的支出法来看是-8.3%。

整个疫情对于中国经济GDP增速的冲击,已经超乎刘元春的预测:“我们对于目前的疫情,对病毒的认识,对管控模式的认识还是不充分的。”

不单是中国,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也超越多位经济学家的想象。这一点体现于美国和欧洲一季度,以及新兴市场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变化,也体现在服务业停滞上,贯穿于各种关键指数的变化中,特别是最近美国新申请失业人数据的刷新中。

身处香港的沈建光,忧心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他认为,速度和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剧烈。举例来看,美股10天四次熔断,短短三周时间跌幅超过30%,其后伴随着美国货币财政刺激相继推出,美股出现回调;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低触及0.4%,创150年新低;避险资产黄金震荡上行,美元指数逼近103;实体经济亦遭遇重创,美国制造业、服务业下滑明显,失业大增,市场机构预期美国二季度经济可能出现两位数负增长。

目前来看,疫情对于世界经济的冲击不仅超预期,同时也具有超级的不确定性。

对于该“不确定性”,刘元春的解释是,首先,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超预期蔓延,增长速度非常之快,下一步如何增长,如何蔓延,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各个国家到底怎么管控,也具有一些不决定性。

而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世界的疫情在加速增长,且在疫情加速蔓延的过程中,西方各个国家开始从传统的佛系管理方式向中国模式靠拢,人员隔离封城开始普及化,截止到3月26号已经有60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已经有主要经济体涉及全球GDP总量80%的国家进行人员流动的限制。

刘元春认为,如果各个国家都像中国模式靠拢的话,很多国家的经济都会出现类似中国1月23号到3月初之间的经济停摆状况,这是可以预见的一点。

由于各国停摆,国际之间的人员交流和相应物资流动也开始停摆,直接会导致全球总需求急剧收缩,以及全球产业链崩溃,这里面也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崩溃,甚至会出现全面停止的状况。

还有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反应。

3月6号到3月20号,两周时间,全球股市暴跌近30%,全球股市蒸发6万亿美金。刘元春表示,恐慌在快速蔓延,疫情对金融的短期冲击力度已经超过了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度,同时又导致世界各国国债市场收益率的全面下挫,同时出现美元流动性的枯竭,进一步导致甩卖国债的现象发生,并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近十天实现全面上扬,这种流动性的枯竭导致美元指数急剧上扬。

在刘元春看来,如果根据上扬的幅度以及各类金融市场反应的情况,全球流动性枯竭这个问题,是过去一段时间面临的最为棘手的一件事。

全球金融市场的大波动,正在引发业界大争论,有观点认为这种波动是一种内生性的调整,由于美国市场和各国金融市场本身泡沫问题带来的,也有认为是外生冲击,但是刘元春认为,当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都出现休克停摆状况时,世界景象将再次超越公众想像。

面对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动荡,当前市场已经出现悲观预期,有观点认为此次疫情冲击之大史无前例,世界正面临着类似1930年代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形,冲击将是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的数倍。

刘元春认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世界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并且会出现深度衰退,原因不仅仅在一些先行参数出现很多变化,更重要的一点,从目前的一些参数推断,不排除会出现很极端的状况。这其中包括最近一周内美国申请失业人员达到328万,比历史最高的申请量多5倍。

疫情的传递以及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休克式的冲击没有结束,并且它的高潮还没有到来。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判此次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深度而全面的。

他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几乎不增长,远远低于IMF定义的2.5的经济衰退荣枯线,这相当于比较深度的衰退。

邢自强说:“这就像地震引力波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开始是在东亚蔓延,当东亚的疫情进入下半场,开始恢复经济生活的时候,欧美又开始了暂停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第一季度的GDP表现比较差,我们也预期同比负增长5%,二季度可能略好一点,与此同时疫情对欧美的冲击刚刚开始,我们的大摩预计第二季度大家会见到历史罕见的经济萎缩和衰退,美国和欧洲的GDP分别在第二季度下滑30%,这就是地震引力波一样依次蔓延,全球经济衰退难以避免。”

重归“大萧条”?

即便如此,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与大萧条期间在货币制度环境、宏观政策理念、全球贸易情况、银行体系健康程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迥然有别,沈建光认为,重归“大萧条”的担忧其实是一种误导。

刘元春也提醒道,此次疫情冲击对于生产能力没有本质性的冲击,因此不会像内伸性的大危机、大箫条持续时间那么长。他说:“我们目前提醒大家需要关注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一定要用新的框架来分析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

以美国为例,沈建光认为“大萧条”不会重演关键在于如下几点区别。

首先,货币制度不同,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政策放松。历史多次证明,危机来临时,及时有效的政策应对是防止危机蔓延的核心。大萧条期间,美国实行金本位,政府刺激经济的手段受到极大限制。由于金本位制下,一国货币同黄金直接挂钩,出于保证汇率稳定的需要,扩大货币供应需要增加相应的黄金储备,中央银行也难以随意降低利率,因为低利率会引发黄金外流。因而,当危机发生时,由于金本位的制约,难以实行降息和货币宽松政策,1929年美国衰退开始,货币政策几乎没有任何有力应对。由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流动性不足,美国陷入严重通缩,1930-1932年物价水平累计下降30%。直到1933年4月,作为罗斯福新政的一部分,美国晚于英国两年宣布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通过降息和货币贬值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大萧条才得以缓解。

沈建光表示,当前政策空间远高于大萧条时期。3月以来,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利率,同时推出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包括商业票据融资便利(CPFF)、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MMLF)、货币互换等,甚至承诺无限量QE、确保市场流动性,防止企业和个人因流动性问题出现大规模违约。美联储汲取了2008年金融危机应对时犹豫不决的教训,应对非常及时,极大地安抚了投资者恐慌的心理,有助于避免流动性危机。

再从财政作用来看,不同历史时期也是不同的,而大萧条期间刺激政策则严重滞后。

沈建光表示,大萧条期间,胡佛政府信奉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认为平衡财政才能降低杠杆率,财政紧缩是降低债务、减小经济危机的最佳手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在大萧条期间持续恶化。胡佛的财政紧缩加剧了美国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国经济。1933年,罗斯福当选后,在百日内迅速推出“罗斯福新政”,大幅刺激经济、退出金本位制、增加货币供应、为银行提供担保、同时宣布大规模政府投资计划,提振了投资者和公众的信心,对美国经济回到正轨至关重要。多元和全面的政策组合最终奏效,四年萧条之后,美国经济在1933年开始逐步恢复。

大萧条和数次金融危机之后,宏观经济理论蓬勃发展,政府财政支持被纳入重要的逆周期调节范围。面对本次疫情冲击,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危机应对政策,行动更为迅速、措施更加有力。在美联储紧急降息、推出无限量QE、扩大抵押债券的购买范围后,3月26日,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2万亿财政刺激法案在众议院全票通过。其中包含对企业、个人、医疗体系和地方政府的全方位财政支持和救助。由于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同格外重要。财政支持将对受到疫情冲击的居民和企业做到直接纾困,一定程度上减少疫情的冲击。

沈建光分析,不同历史时期,金融监管体系与金融安全网健全性也不同。大萧条成为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持久的冲击,与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有很大关系。1929年之前,美国证券市场几乎没有任何管理制度,时常出现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公司并未定期发布财报,甚至发布误导性的虚假报告,投资者受到的保护极为有限。从1929年到1933年,由于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由于储户挤兑导致金融风险迅速传染,银行倒闭潮出现,最终超过一万家银行破产,金融秩序彻底崩塌。可以说,大萧条期间,金融监管不健全和存款保险制度缺失放大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当前美国金融体系的健全性远超大萧条时期。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政府建立了一系列重要机构,包括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美国住宅局等,至今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安全网日益健全,抗风险能力极大提升,由于市场失序导致大萧条重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而且,大萧条期间,美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公共失业保险和没有社会安全法案,救济穷人的责任主要依靠家庭、私人慈善机构和地方政府,国家几乎没有承担任何危机时刻的救助责任。大萧条来临,消费锐减、居民大量流离失所、失业率飙升,但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以及政府的不作为导致救济资源远远跟不上激增的需求。

数据统计显示,1929年,美国失业率仅为2.5%,之后失业率迅速上升,到1933年达到创记录的25%,美国全国有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流浪人口达200万,而政府缺乏相应的机构来应对和解决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反观当前,沈建光则认为,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失业救助体系已经有序运转多年,可以在危机时刻为失业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兜底救助。且美国最新推出的2万亿刺激计划里,不仅将以退税的形式,向每个符合条件的成年人支付1200美元,向每个儿童支付500美元,也将为每个失业者每周增加600美元的失业补助,社会保障力度和决心远胜大萧条时期。

政策选择

刘元春所言的“新的框架来分析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已经有所体现。

沈建光开出的政策“药方”则是,应对疫情冲击,未来首要任务仍然是做好疫情的防范与控制,尽量缩短疫情冲击的时间。另外,应对需要采取必要配套社会公共政策、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时纾困,防范因金融资产的恐慌性抛售造成的流动性危机、防范企业生产停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攀升、收入下滑进而拖累消费、投资等连锁反应。

邢自强建议今年应该大幅度增加财政赤字,即设立一个疫情特殊赤字。他说:“不是长期的结构性的赤字,主要是应对今年的情况,比如占GDP两到三个百分点,两万多亿人民币的规模,这个特别的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融资。”

同时,可以针对大量消费者发消费券,尤其5、6月份如果疫情进一步受控且没有反弹,市场消费行为进一步恢复的情况下,可以发消费券。他认为,这些措施是真正定位于扶持中小企业和个人,让其现金流不至于断裂,为下半年消费复苏奠定基础的做法。

邢自强说:“还看到一点,用基建去托底也是难免,毕竟目前消费行为模式还没有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短期容易拉起来的当然是基建,但是这次肯定会吸取2008年的经验教训,不会大水漫灌,包括在基建过程中更重视下一阶段城市化。”

至于新基建,邢自强表示这和智慧城市数字基建有关。

他以韩国为例,表示其在应对疫情方面的特点是,尽管人口稠密,但是控制疫情做得还算有成效,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精准定位潜在受感染人群并精准隔离,通过大数据,将图像识别和消费金融信用卡信息结合在一起,绘画出每一个病例的路径。

对于房地产,邢自强认为应结合下一阶段城市化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他说:“过去我们国家比较喜欢东中西平衡发展,讲究当地小城镇化,最近在城镇化战略上已经有明确调整,下一阶段会更多依托几个重点城市群,发展城市群里的超级大都市带,把周边二线城市和城市群连起来。下一步的改革可能会聚焦重点城市群的土地供应放松上,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配合当地的落户户籍制度改革。”

美国联博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则认为,所谓的一城一策一定要坚持执行,每个城市所谓的供给和需求也可以从库存看出来,对于库存小的城市可以鼓励建设的,这也是其在做投资当中经常观察和衡量的一点。

每天进行资金组合平衡工作的纪沫,表示自己作为市场当中的深度参与者,现在思考的问题有可能更超前一步:“所谓因为疫情导致经济的熔断,他是不是一个经济的危机,是不是经济的衰退,是不是经济的箫条,我们会觉得经济熔断不等于所有的意义,对于市场来讲,当市场发现他就是熔断的时候,当市场发现作为美国和欧洲进行了如此天量的刺激的时候,中国这边因为没有贴量刺激我们出现U型反弹,对于美国那边很有可能出现V型反弹,是大家没有办法想像的,这就是在投资当中的直觉,我们要判断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我们觉得现在的发生概率越来越高,这个情况下我们应该进行大胆的投资。”

在纪沫看来,依旧以美国为例,疫情在美国触底大概是两周到三周时间,此后资产价格一定会稳下来。但对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时刻保有敬畏之心,防疫的技术性瓶颈才是全球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