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特殊之年要有非常举措,客观全面地理解“新基建”

李晓丹2020-04-03 11:11

7bd957e4721c3f3b6d8821b501af3f2

在国内疫情和国际金融动荡、市场低迷的双重冲击之下,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超乎寻常。“特殊之年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举措,要客观全面理解‘新基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表示。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贾康认为中国要及时启动“非常之策”的应对方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其重点,就是有力度地扩大有效投融资。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贾康强调,“新基建”不是“4万亿”等的重复,这次的“新基建”强调的是与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紧密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吸取上两轮金融危机期间的投资经验;在资金来源上,政府债务资金、产业引导基金等会跟ppp等机制创新相结合,注重新的投融资模式。

疫情余波

经济观察网: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是否会影响到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

贾康: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在观察中。目前全球都出现了疫情,这是原预想中最坏的一种情况,一定会影响到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在二季度召开的两会,要给出年度的引导性经济增长目标,目前对于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如何设定的研讨,必须紧密地跟踪经济态势,全面考量。

我认为,为了提出一个全盘考虑的适当增长目标,应该做好经济态势出现急剧变化后的全局应对方案,借鉴1998年朱镕基总理下决心推出的非常举措,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特别国债,启动大规模由政府牵头的投资项目,有力度地扩大有效投融资。除了现在提出的“新基建”和配套的政府投资外,关键是要有好的投资机制,其实前几年推进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创新模式)就是很好的尝试和创新发展的基础,虽然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决不代表这种模式自身有问题而要被“叫停”。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财政已在过紧日子,但是可调动的社会资金还是相当可观的,以PPP创新来“四两拨千斤”、绩效升级地扩大有效投资和扩大内需,势在必行。

如果投资绩效可以被较充分地激发出来,今年全年的GDP增长目标仍然能够保持在5%以上的增速。今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以上的增速也可以配合基本实现这一目标。

经济观察网:这次疫情主要对中小企业在哪些方面造成影响?

贾康: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而且是普遍受到影响,比如旅游、餐饮、家政服务这些服务行业。此外受到上下游停工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在生产上也遇到很多困难。不同行业的复工情况不一样,餐饮业的恢复会很快,但是那些密切联系上下游产业链和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订单的中小企业的情况,则很难短期就恢复,有些替代性强的行业,小企业可能会被直接替代。

经济观察网:有观点认为疫情过后消费会出现报复性的增长,您怎么看?

贾康:我觉得大多数消费行业不会有所谓的报复性增长,以餐饮为例,疫情后人们大吃一两顿,就差不多了。再比如制造业,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始生产医用口罩、消毒物品,但是这些物品产量在市场饱和后就不会再有那么迅猛的销量上升。最终决定消费的是收入增长,预期向好,短期受到抑制的消费只能说会有反弹,但大多数企业业务的增长幅度,未必能有多么高。

经济观察网:疫情之后,会有一些行业出现比较大的发展机会吗?

贾康:对于疫情之后的行业机会,跟刚才说的疫情后是否有爆发中的消费增长道理是一样的,有些行业可以有所回升,但不会是井喷式的上升,而且也不是所有行业都会出现大幅回升。相比较来说,像那些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的平台,例如电商、物流、移动支付等领域,会获得更多市场和业务发展机会。受益于疫情带来的避险意识上升,金融领域中特别是保险行业会有一波业务上升。

财税攻坚

经济观察网:疫情期间针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主要是要通过财政来实现,未来的扶持政策,财政还有空间吗?

贾康: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扶持政策不少场景下主要还是靠财政来出钱,但地方上很多刚处于复工复产阶段,地方财政收入肯定已受很大影响。地方财政已经是在过紧日子,现在是雪上加霜,所以在特殊年度,应该在财政运行上有一些特殊政策,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挖掘财政资金的增效潜力。

经济观察网:今年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会加重吗?

贾康:举债压力肯定有,实际上专项债的发放已经加快了,也是为了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从债务负担角度来看,疫情对地方债务来说肯定是一个不利因素,债务规模会扩大,今年地方债和国债规模都会有所扩张,需要以其来支持投资、扩大内需和弥补赤字。

经济观察网:您认为2020年的财政赤字率会提高至多少?

贾康:今年提高赤字率是必然的,我觉得延续官方口径,至少是3%以上,不排除多一些到3.5%左右。当然,赤字率本身有不同的口径,这个账到底怎么算,还得具体来讨论。

经济观察网:在减税方面,今年的空间还有哪些?

贾康:目前的财政政策当中,有一些是临时性的减税政策,整体来看减税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但该用的还得继续用。增值税肯定会继续调减,目前增值税率是13%、9%、6%三档,未来三档并成两档,方式肯定是把高的往下降,当然可能也不是一步到位,有可能是分步骤来实现。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以有一些小动作,但没有大的空间。减税措施并不是很多,现在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正税之外五险一金怎么降,以及数百种行政性收费怎么样归并和减少,但难度比较减税更大。

经济观察网:最近对取消住房公积金的讨论很多,您怎么看?

贾康:住房公积金就是五险一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是配套来调整,视野应扩大到配套改革。如果减住房公积金,那么同时还应考虑基本养老的缴费有没有可能降,要降的话,基本养老缴费要配上什么样的改革措施。我认为必须是建立全社会统筹的一个“蓄水池”,那么顺理成章地就可以降低基本养老缴费的标准。

经济观察网:您提到的养老金蓄水池,应该怎么理解?

贾康:这个“蓄水池”是由所有的基本养老缴费注入来形成的,跟财政的收入没有关系,不依靠财政资金形成。实际上,“蓄水池”提升到全国统筹,还是由全国分散的养老金联合而成,但将大大提升养老金的调剂功能,解决目前深圳养老金结余无处用、而东北养老金不够花的问题,并还可以通过精算来测出缴费标准可以降多少。当“蓄水池”的功能提高了,财政补贴东北等地的压力就减小了。

简单说,是要建立一种更合理有效的基本社保机制,但要通过改革才能建立这个机制,要啃硬骨头,要消除种种的误解和阻力。

经济观察网:养老金改革,目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贾康:目前,从基本养老金提到全社会统筹来看,阻力就是认识误区。原来的问题是养老金被部门单独管理,改革后把收缴管理的权限统统归税务机关,有20万人安置分流,这个最大的阻碍已经拿掉了。应该赶快乘势完成已经提了十多年的全社会统筹改革。

政策组合

经济观察网:除了财政政策,还有哪些政策需要同步调整来应对经济的下行风险?

贾康:从宏观上讲,最主要就是货币政策了,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处在降准、降息通道上。近期美联储快速出手将银根降至无底线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要有所调整。

经济观察网:如果降息,您认为会在什么时候?

贾康:央行的一系列补充流动性的操作已可以被看作是等价于“降息”,必要的话,今年上半年可以再有一次降息。 

经济观察网:近期针对中小企业也推出了扶持贷款,从落实层面会有哪些问题?

贾康:从信贷来看,政策上也是在快速调整的,救急应急的优惠贷款最早是针对重点企业,后来又明确了一个方针,就是也要对小微企业提供这种优惠的贷款,实际上这个优惠是要靠财政贴息来支持的。

现实的问题就是,同样的贴息贷款,给到大企业基本上有些标准可以参考,一个地方上的大企业就那么多,但是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到底给谁,给多少?这个弹性就很大了,所以如何保证这部分资金被公正地使用,是最现实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一个老问题,政策性融资和商业性融资双轨并存的时候,怎样通过机制优化来抑制寻租行为,在尊重市场前提下更好地来发挥作用,是政策性融资政策工具真正守正出奇。

经济观察网:最近有些地方推出了消费券,您认为这对拉动消费的作用大吗?

贾康:真正让消费能够发挥作用和潜力,一定要依靠有效投融资和预期向好。消费券现在各种形式都有,对中长期拉动消费的作用不会太大,有不少实为政府补助的商家促销,有些还摇号,带了些娱乐性质。以经济活力、收入上升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才是长久之计。

以前东莞等地发过消费券,就出现一个问题,发给谁不发给谁呢?如果说只能发给户籍人口,这就大打折扣,东莞的1000万常住人口中,当地户籍的人口只有不到200万,最需得到扶助的往往是非户籍的常住人口。

经济观察网:那从投资的角度看,从减税到刺激投资,目前这个拉动路径存在问题吗?

贾康:企业减税以后它们的生产经营会减轻一些负担,一些投资活动会考虑得更积极一点儿,但这总体上还是辅助性的。

内外风险

经济观察网:最近都在讨论新基建,您对新基建怎么理解?

贾康:1998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基建投资主要是“铁公鸡”等基础设施和大江大河治理、骨干企业技改等方面,客观看是具有必要性的,虽然有些资金进入到了房地产等而引起一些争议,但是不能就此抹掉这种投资的正面作用。

这次的“新基建”强调的是与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紧密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吸取上两轮金融危机期间的投资经验。新技术开发运用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投资的匹配,但实际上这次强调的是软件和硬件一起升级。跟“4万亿”相比,这次的投资效果显现可望更快一些。

经济观察网:新基建的资金,会出现大规模进入房地产的情况吗?

贾康:如果掌握得好,“新基建”资金主要会进入已经明确的科技端的升级发展中,服务于科技升级过程。当然也不排除会有部分资金进入房地产,比如要做一个高科技新区,需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也就会带动本地和周边房地产的发展。要正确理解,不能对房地产“谈虎色变”,不要说到房地产发展就认为是坏事,关键是房地产发展应该是被高新科技的产业集群带出来的配套发展。

其实,经历了1998年和2008年的两次投资热潮之后,近年政府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要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怎样形成这个长效机制,也是要啃的硬骨头,是搞配套改革解决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问题,涉及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资制度和房地产税收制度攻坚克难,这是回避不了的。

经济观察网:新基建的资金,怎么来呢?

贾康:这里面财政肯定要发挥作用,使用财政的一些政策性融资机制,除了贴息贷款,还有探讨了多年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此外还有地方产业引导基金,以财政为后盾去带动财政体外的资金一起来形成子基金群体,即母基金带的一群子基金,四两拨千斤,这些都非常值得总结和继续探索。

经济观察网:产业引导基金会跟ppp有所结合吗?

贾康:当然,完全可以也应当积极地结合。原来的一些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做得好的可以做到连片综合开发整个产业新城的建设和运营,这里面的资金支持机制,完全可以由产业引导基金加入。

经济观察网:目前市场的流动性,您认为处于什么状态?

贾康:现在不是去杠杆,而是稳杠杆。从数据来看,肯定是要补充流行性,但这里的流动性不能只讲总量,现在还应更注重看结构,这也是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的重要问题。过去总觉得,总量上反周期就能把宏观调控问题解决了,但现在要给经济升温,结构性问题其实是关键。所以,目前不能单纯说流动性不足,这个传统观念妨碍了把注意力更好聚焦到怎么样通过创新来优化结构,来贯彻供给侧改革。现在要优化的是流动性支持的投融资机制。

经济观察网:今年3月,10天四次熔断,3天暴涨20%,会出现全球经济衰退吗?

贾康:美股频繁熔断都很受关注,但到底会不会出现全球的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还需要观察,不过美国经济在今年肯定很艰难。也有人把现在跟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行比较,但2008年的大麻烦是基本面加上美联储管理错误造成的。现在美联储果断降息和推出无底线宽松等,也是在吸取没有挽救雷曼兄弟公司导致信用风险快速爆裂升级的经验教训。中国宏观调控的经验也在不断丰富,现在跟2008年是有一些不一样的。

经济观察网:对于这些风险,中国现在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

贾康:我前面提到的,要有非常之策,要启动有力度的、有效投融资的安排。在1998年,我们叫做预算调整方案,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投资,2008年就是“4万亿一揽子投资计划”。但要强调,包括刚才讲的“新基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放水、大刺激,是要有手段保证经济在内外部冲击之下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在投资上要有更加清晰的优化战略与创新机制。

经济观察网:中国经济今年的风险,您认为主要有哪些?

贾康:国内的疫情明显收敛,但还是要做好对反弹与输入的防控,不能放松。从经济增长动能来说,动能转换还没有完成,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经济和社会生活进入新常态中,要用制度创新打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空间,对冲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之后的中等收入陷阱怎么跨过去,是个历史性考验。

本作品为经济观察报与大鱼号独家采访,未经大鱼号许可不得转载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