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疫情之中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验证了35年来中国投资的价值

沈建缘2020-04-14 14:30

沈建缘/文 不仅保证自身的稳定发展,同时帮助社会应对危机,这是芯片巨头英特尔在重大风险与挑战面前的选择与担当。

4月8日,英特尔宣布推出“科技抗疫”计划并承诺追加5000万美元,通过加速病患护理中的技术应用、加快科学研究以及确保学生接入在线教学等方式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英特尔的行动还包括一项创新基金,用于响应那些通过英特尔专长和资源就能立见成效的需求。此前,此前,英特尔已经宣布了1000万美元的捐款,用于在疫情关键时刻支持当地社区。包括向国际红十字会捐赠100万美元,用于支持中国的Coronavirus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

在英国,英特尔正在与戴森和医疗咨询公司TTP合作,为CoVent提供FPGA,CoVent是专门应英国政府的要求而设计的新型呼吸机。在中国,英特尔、联想与华大基因携手合作,加速COVID-19基因组特性分析。如英特尔CEO司睿博(Bob Swan)所言:“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分享我们的专长、资源与技术,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助力加速开展工作,拯救生命,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关键服务的可及性。”

疫情当前 “全球生产网络”挺身而出

“科技无国界,在这一次疫情当中得到了非常好的验证。”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全球产业,非常专业化,注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而英特尔供应链在疫情下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来自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

据了解,疫情初始,英特尔全球包括平台支持、IT、HR部门,以及医疗专家组成的的突发事件团队就启动了应对流程,通过每天召开的应急会议关注最新疫情,保障员工健康和全球工厂业务的正常运营。“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体系、制造网络系统,在疫情的情况下尤其展现出了它的重要性。”杨旭说。

英特尔在全球拥有2000个客户,每年的出货量超过10亿件。作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企业,英特尔在世界各地设有6个晶圆制造基地和4个封装测试制造基地,拥有16000家全球供应商。英特尔80%的业务都在美国以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中国,而精尖制造则是英特尔在中国业务中很重要的板块。

疫情期间,英特尔成都、大连的工厂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机制,在保护员工健康的同时并没有停工一天。这些措施包括分次将工厂员工数量下降到2/3,再降到1/2,再降到1/3的人;控制就餐安全距离等等。目前,英特尔仍保持了90%以上的产品出货率,以保证满足所有客户的需要。

杨旭认为,这对英特尔全球的生产制造体系而言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表率,而这些经验已被全世界的工厂借鉴。“因为英特尔在全球制造网络布局的互补性,全球化供应链的布局真正在疫情中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使我们最大程度规避了风险,所以合作伙伴们不用太担心疫情期间我们的产能、供货问题。”他说。

英特尔成都工厂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和英特尔全球三大晶圆预处理工厂之一。2014年,英特尔宣布在未来15年向成都工厂进一步投资16亿美元,并引入英特尔全球先进的高端测试技术(ATT),使其成为英特尔在美国境外唯一的ATT工厂,该技术已于2016年大规模量产。

英特尔大连工厂2007年破土动工,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家晶圆制造厂(生产300毫米晶圆)。2015年,英特尔宣布未来将投资55亿美元(这也是英特尔迄今在中国最大的单笔投资),将大连工厂升级为英特尔 “非易失性存储”制造工厂,采用英特尔最先进的96层3D NAND存储芯片制造技术,2018年9月已投产。

目前,英特尔大连、成都工厂,在英特尔全球制造网络中的地位和技术领先性正不断提升。成都工厂不仅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也代表了英特尔在该领域最顶尖的技术;英特尔大连工厂,则从最初的芯片组业务转型到战略性的存储业务,正从96层的3D NAND过渡到144层的3D NAND技术,标志着3D NAND产业在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已第一时间落地中国。

“智能X效应”诠释人工智能时代生态系统

2020年是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35周年,在过去35年间,中国成为英特尔除美国总部外业务部署最全面的区域市场,业务覆盖前沿研究、产品技术开发、精尖制造、产业生态合作、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投资等。

每年春天,英特尔都会热情澎湃地发布新一年的愿景。今年因为情影响改为线上发布,但热度不减。4月9日,在一年一度的媒体“纷享会”上,英特尔首次提出数据时代“智能X效应”的理念。在杨旭看来,疫情带来严峻考验,也带来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将推动中国更快、更高质量地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产业与经济结构也将快速从大规模制造朝着增值的服务业过渡。“我们看到,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发生和加速。智能科技、智能应用、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刚需’。‘智能X效应’将在广泛的产业和经济领域发生。英特尔将源源不断地输出智能动力,推动产业增值和升级。”他说。

所谓“智能X效应”中,是指万物互联之后,以智能科技为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切实的价值,包括洞察终端用户需求的体验价值、突破行业标准的经济价值、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价值。

2018年12月,英特尔提出六大技术支柱——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这六个方向,是英特尔未来数年在传统芯片业务上的核心方向,也使英特尔从一家PC公司开始向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转型。在英特尔提供的从端到端的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中,新的生态链开始出现。而这个生态链与过去20年间英特尔在PC领域建立的生态链完全不同。

如今,英特尔既与长期的生态合作伙伴,包括OEM、ODM、独立软件商(ISV)、系统集成商(SI)、服务商等一起,也与制造、金融、零售、物流、教育等行业伙伴紧密协作,深入理解垂直行业需求,推进集成式创新,面向实际需求和工作负载,为最终客户打造真正能落地的解决方案。

以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组合为例: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平台已累计销售3000万颗芯片,广泛支持着着与国民经济和生产息息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应用;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截至2019年底出货5400多万,为全球超过5000万辆汽车的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在中国,英特尔研究院联合了国内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一起解决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英特尔联合高校共同研究,由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发布的标准成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安全标准,2020年3月已经生效。

与此同时,英特尔宣布了一系列产品相关消息:制程工艺已回归两年的更新周期;新一轮10纳米产品正陆续问世,7纳米产品进展良好,预计2021年首发新品;推出全新Xe架构,实现统一架构、多个微处理器架构;发布EMIB、Foveros、Co-EMIB等先进封装技术,赋予芯片设计更充分的灵活性;借助oneAPI、XPU、互连、封装,软硬结合实现性能指数级提升,推动超异构计算落地。

目前,英特尔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多家国内领先企业深入合作,推动智能应用落地和突破;开放Thunderbolt协议规范,参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实施AI未来先锋计划,创设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建设英特尔全球最大的FPGA中国创新中心等。在中国,英特尔已累积投资了140多家中国创新公司,总额超过21.3亿美元。

“为中国而制定的长期发展战略,在过去35年不断得到验证;而生态链是我们在过去35年来,最正确的一个战略策略。” 杨旭相信,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给中国市场乃至全球范围内经济大环境带来的改变将是长期的,这而将是新格局的起点。如他所言,“正是由于产业链整体合作和对未来新技术、新趋势的提前投资。使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不畏危机,勇于投入。英特尔希望和中国产业一起,在今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商业观察研究部主编
关注科技、商业、互联网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擅长高端人物访谈,跨国企业深度报道和独家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