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烟火气回归,就业正压力山大

程海瑞2020-04-25 14:41

程海瑞/文 当下,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经济生活有序恢复,城市“烟火气”渐渐重现。

据高德地图发布第一季度主要城市交通报告显示,全国交通持续复苏,近7成的城市拥堵已经基本恢复,达到去年同期90%以上的状态。

上班途中久违的早高峰令很多人感慨,生活如昨,城市终于“醒了”。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没等到复工,企业就倒闭了,复工难才是疫情留给生活的烙印。

疫情使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日前,据人社部公布数据获悉,今年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同比减少95万人,3月份环比降幅收窄。其中,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9%,环比小幅回落,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

据报道,若按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分别测算,当前失业人数前者在900多万,后者在2000万以上。

面对就业压力,中央层面首次将“六保”作为调控底线,其中“保居民就业”居于首位,与随后的“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三者紧密相连,表明在经济下行幅度加深情况下,这将成为地方决策管理逻辑的底线。

事实上,疫情对各地区、各产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城市面临的保民生、救企业、稳就业压力与方法论也不尽相同。

因此,清楚疫情造成的复苏瓶颈,是城市为稳住就业基本盘,全面恢复经济活力的前提。

变数

一直以来,人才吸引力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自2017年起,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就持续升级,城市为吸引人才各出招数。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样的形势有逆转的迹象,当诸多产业进入寒冬,哪些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岗位,更来得实际一些。

日前,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2020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排位出现明显变化。与最近3年的数据比较,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首次齐聚前四。过去两年中始终位列三甲的杭州本季度后退一位,和广州并列第四位。

而人才吸引力始终位列前十的武汉,由于成为此次疫情中心,和海口并列第15名。

微信图片_20200425143300

同时,疫情给部分二三线城市带来了机会。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哈尔滨、乌鲁木齐的人才需求水平相对稳定,但由于人才供给出现了显著增长,让两座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长期处于人才外流状态的省会城市首次入围15强。

究其原因,由于疫情对人口流动造成了较大限制,相当数量的求职者,特别是874万的应届生群体,可能临时调整求职期望。

另一方面,求职岗位的变化使人才市场的结构突变。据悉,第一季度中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十个岗位发生颠覆式变化,蓝领岗位占据一半,而长期霸榜的互联网前沿技术类岗位无一上榜。

以城市圈为观察维度,由于疫情客观上限制了人员流动,从职业安全角度出发,求职者跨区域流动的意愿也明显回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人才在内部流动的比例上升。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人才的内部流动率均突破了96%,后者为94.2%。

目前,受疫情影响,一线城市人才净流出率为0.91%,是近两年来最高值。而流出一线城市的求职者,去向分散度均有所增加,前十个目标城市的总占比较2019年四季度均增长了超过十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00425143323

与此同时,疫情对新一线城市影响更加明显。其中,受疫情影响最重的武汉,一季度相对一线城市人才流动率为0.85。表现为净流出,即在同时期,当100位武汉人才前往一线城市求职,有85位一线城市人才来到武汉求职。

作为这两年抢人大战的赢家——西安,相对一线城市人才流动率回归至第一位,净流入率以0.36居于榜首。

困局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突变,也正在对求职者产生着重要影响。

对于在苏州一家玩具厂打工的陈超来说,回河北老家已经进入倒计时。3月中旬,他同几位老乡来到这里工作。而几天前,已经有2位遭辞退被迫回家,他也会在4月底离开,满打满算,他一共工作了45天。

按照厂里的说法,此前加工的订单多为出口,然而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厂里已经接不到订单,已经没有了用工需求,如今继续留在厂里的多是本地人。

苏州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制造业是其经济命脉,电子设备制造业常年吸引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然而,随着这部分人就业出现困难,也反映出苏州中小企业的正在承压。

微信图片_20200425143329

然而,对于旅游业来说,却是另一番景象。以旅游城市海口为例,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春节假期是海南旅游的黄金周,服务业对本地经济的拉动非常明显,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假期海口市旅游、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营业收入将较同期下降80%左右。

对于这些城市来说,除了保障企业存活率外,还要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以尽量缩短疫情的影响周期。《报告》显示,在一季度招聘需求中,环比降幅较大的岗位集中在餐饮、大众健身、线下娱乐、酒店、旅游等生活服务业中,其中餐饮学徒岗位需求环比降幅81.8%,旅游业的必要岗位之一“计调”在整个行业业务基本停滞的情况下,需求也剧烈下跌至63.7%。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虽然跨省跨区域旅游仍未恢复,但如何吸引周边游客,仍然城市经济活力回暖的关键。而相应人才的招聘能否同时开展,还是一个未知数,这涉及到人们对未来大半年旅游业景气的整体预测。

4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线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该绿皮书指出,旅游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2018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而且,旅游业中的大部分细分行业(如旅行社、住宿接待、餐饮、购物、娱乐等)均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就业岗位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就业形式。

可以说,形势仍不明朗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式,给今年的就业蒙上了重重阴影。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 研究员,关注区域经济,重点关注时政动态、高端智库、新经济等领域。 联系邮箱:chenghairu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