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门槛落户元年:“拆墙”加速度,抢人不挑剔

程海瑞2020-05-22 13:34

程海瑞/文 “中国很大。不过我们的这个很大的国家,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叫城市,另一块叫乡村。中国人口也很多,不过十数亿中国人,也仅分为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一部分叫乡下人。”

这是《城乡中国》开篇的一段话。一个国家分为城乡两个世界,是相当普遍的现实。然而,在中国,让我们无法置之不理的是,一纸薄薄的户口中“城里人”与“乡下人”的不同注脚。

一份户籍承载了复杂的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成为差别化利益分配最直接的标签,其背后附着了从社会保障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几乎所有公民权益的城乡化差异,由此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模式”从此根深蒂固。

1958年,中国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奠定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格局,是户籍围墙肇始。

欣慰的是,伴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拆墙”一词开始频现。户籍“破墙”之举不断进阶:从2013年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到2018年取消中等城市落户,2019年取消Ⅱ型大城市(主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落户,再到2020年首次触及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放松……

六十余年,可谓见证户籍高墙筑起,也将看他“破墙”的临门一脚。

户口

户口本区分除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

零门槛元年

4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通知,督促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主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济南作出积极响应——主城区人口超400万的Ⅰ型大城市宣布零门槛落户。4月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提出对有在济南从业、居住意愿的外地人员,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

似曾相识的一幕发生在去年,同为省会城市——石家庄高调“拆墙”。去年3月,石家庄提出只要身份证和户口本就可办理落户,实现“有意就迁入、户口随人走”的人口自由流动,率先打破户籍围墙。

随后4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城区常住人口低于300万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这意味着除石家庄外,其余65座城市也将“拆墙”。一年时间已过,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已进入不断放宽落户限制、无限降低落户门槛的户籍改革深水区。

门槛已降至零的城市如省会城市南昌。4月中旬 ,南昌新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南昌市城镇落户限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取消在南昌市城镇地域落户的参保年限、居住年限、学历要求等迁入条件限制。

对某一群体落户无门槛限制的城市更加活跃。以无锡为例,4月10日,无锡推出《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明确本科学历人员(45周岁以下)可“先落户再就业”,直接落户。

今年,除了Ⅱ型大城市,很多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也走向“拆墙”阵营。《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有29个,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有十余个城市先后发布户籍政策。

Ⅰ型大城市除上述的济南外,3月份,苏州发布《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本科学历以上(年龄不超过45周岁)可以直接落户,无需社保;昆明4月底提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可先落户后择业”;大连则宣布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毕业生以上均可“先落户再就业”……

特大城市中副省级城市沈阳在4月初发布新政,称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七类符合条件人员可落户,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南京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人员(含留学回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凭学历证书即可落户,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在宁就业参保半年即可落户……

超大城市天津则提出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45岁以下,博士则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办理落户。

整体来看,“无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成为今年城市户籍政策的关键词。后者不断放宽限制,2018年之前,要在沈阳零门槛落户,本科才行;2018年,沈阳降低落户门槛,中专以上学科即可。现如今,技工学校和职业院校在校生与毕业生皆可落户,并且可以拖家带口来落户。

如果说去年是零星之火,今年则是“无门槛落户”遍地开花的元年。除6个超大城市外,所有城市都已走向“拆墙”阵营。

虽然何时“墙破”尚未可知,但共识是,这必将是一场加速度递增的运动。

从“抢人才”到“抢人”

2月份,浙江多地包车、包专列、包机,“点对点”从全国各地接返工人员的新闻刷屏。据悉,宁波某家公司动用700多辆跨省际包车,接回分布在全国14个省份的1.7万名员工返工。

浙江这波操作,被解读为着急加入新一轮“抢人大战”。作为外来务工大省,浙江当然着急,据浙江省发改委介绍,在浙江有近两千万外来务工人员,占浙江总用工人数近50%。显然,没有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如此着急的浙江其实成绩皎皎。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5850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了113万。除省内自然增长外,省外流入84.1万人,流入人口居全国第一。

这次,浙江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高规格待遇,虽然有疫情的特殊性,但摆出一个事实: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固然重要,全国2亿多的农民工却是城市的底色。

一直以来,城市间的“抢人大战”都是人才争夺战。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同期,北京通州区宣布对诺贝尔奖等国际大奖获得者给予租金补贴,令人唏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就认为,一贯的城市人才准入标准仍有强烈的短视行为,忽视了更有活力、与城市就业需求吻合的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实际上是放弃了城市的未来发展机会。因为衡量一个城市的扩张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看第二代和第三代,城市的活力取决于人口的低龄化和后代的受教育水平。

从这点来说,“抢人大战”新逻辑应该从抢夺高层次人才转为切切实实的抢人。相比人才红利,人口红利影响更加长远,城市不断降低的落户门槛也印证着这一走向。对于城市来说,人口流入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最近,西安提出在3年内将数百亿的资金投向基础教育领域。这些投资旨在增加当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源和扩大当地的教育公平——加强公办教育。

按照去年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到2021年,西安将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以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

这举动让人不难联想,之前网上热议关于西安新落户人才子女入学难题。作为近两年“抢人大战”的赢家,西安引入了约超百万人口,但缺乏教育配套设施却一时被人诟病。据悉,对于加大教育投入的态度,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中感怀:将打到最后一颗子弹为止。

户籍开放不是简单的开闸放水就完事,更关乎城市背后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衡量着一个城市的承载力。

之后,城市才有底气从“挑剔地”抢人才到对所有人开放。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 研究员,关注区域经济,重点关注时政动态、高端智库、新经济等领域。 联系邮箱:chenghairu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