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视频座谈会部署:用好新增财政资金

杜涛2020-06-02 11:3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期间,在青岛通过视频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

李克强说,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六稳”“六保”,确定增加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这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重要内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作为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更加注重帮扶企业,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力量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

6月2日,山东大学财政系主任李华对经济观察网表示,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较大规模下降的局面下,2020年仍然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国家宏观调控转向“六稳”“六保”,财政支出的刚性和积极有为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都对债务和赤字安排提出了要求,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一翼。

“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与以往的转移支付流程相对比而来的,此前纵向的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采取自上而下逐级进行、层层分解的方式,往往会出现转移支付资金在途时间长,甚至会出现中途被截留挪用的情况。考虑到这些问题,同时市县政府面向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突显,转移支付将细化到基层,细化到民生项目,且直接抵达,有利于进一步加快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的时效性,减少因中间环节多而带来的效率损失,可最大限度下沉财力,直接惠企利民,从而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李华告诉记者。

为了用好新增财政资金,李克强表示,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财政系统要建立抗疫特别国债使用台账,确保笔笔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各级国库要点对点直接拨付资金,做到实名台账账实相符。审计等部门要把新增财政资金使用作为审计重点。

5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要求要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确保有效使用的特殊机制,财政、社保部门要设立特殊账户,资金要直接拨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和困难群众,避免中间截留;财政地方监管、人民银行国库管理、审计等机构要立足各自职能加强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对做假账、偷梁换柱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在青岛召开视频会议中,李克强还提出,要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省级政府要调整支出结构,把更多财力下沉到基层。市县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科学安排财政支出,强化公共财政属性,以民生为要,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各级政府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能因为财政收支矛盾大而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

李克强指出,这次受疫情冲击更大更明显的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服务业从业人员等低收入人群,是贫困户、失业人员、低保和临时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涉及几亿人,新增财政资金主要用在他们身上。要建立完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省级不得截留,使市县基层尽快拿到资金、安排支出。财政等部门要按照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要求,明确财政支持政策,确定资金使用范围。市县作为实施主体,要抓紧摸排确定需要帮扶的困难企业和人员,建立实名台账,确保资金精准落到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穷志表示,这表明政府在充分利用财政政策的直接性。相比于金融政策的间接性,财政政策具有直接性和精准性,政策效应速度快,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保民生和促增长的双重政策目的。同时总理还强调财政资金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效率比私人资金更难评估,但此次疫情刺激政策必须强调资金使用效率,强调财经纪律。

李华告诉记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主体,解决80%的就业,直接牵扯到六稳中的稳就业和稳预期,以及六保工作中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和保市场主体。也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受疫情的冲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减”“免”“缓”“补”等多种方式,促进其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稳”是基础,“保”是底线。

6月1日,李克强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在小区对面,许多商户在店门前摆起了摊位。

他来到一家名为“苏家麻辣拌”的熟食摊前,询问摊主疫情期间受了多大影响、是否享受到房租减免,员工工资能否照发等情况。这位个体老板说,疫情期间生意几乎没了,但房租减免了4个月,总算渡过难关。现在经营基本恢复正常,加上又允许在店外摆摊,很受市民的欢迎,人气慢慢回来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