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卖艺有碍观瞻?看得见弱者的城市更加体面

言咏2020-06-11 13:44

言咏/文 中国有多少残疾人?中国残联2019年官方给出的数字是8500万,占总人口的6%,相当于每6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但是,为什么大街上鲜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去哪里了?

近日有一则视频引发舆论波澜:重庆街头一名残疾人拉二胡卖艺,遭到城管驱逐,理由是,这一带政府人员、外国人来得多,残疾人在大街上影响形象。当地城管负责人表示此事属实,城管队员“影响观瞻”的言论确实不妥。

这不完全是偶然事件。这位普通城管队员脱口而出的话,背后实反映了一种常见的城市治理的思维,以及对何为城市美的理解。宽阔整洁的街道、亮堂有序的商业、衣着鲜亮的市民……披着这样光鲜外衣的城市,才是“拿得出手”的城市,可以展现给政府官员看,可以展现给外宾看。

至于那些看起来破旧的、凌乱的街景,那些看起来不那么体面的人,如果不能消失,最好藏起来,从外面看不见。有的城市非常擅长砌墙,觉得沿街的店面不够规整,砌一堵墙挡住它们,从马路上看,长长一线灰墙,好统一,好整齐。但有没有想过,店铺经营最需要的是人流?对弱势群体也是一样,觉得那些街头卖艺的残疾人损害了城市的颜面,驱走他们,找个犄角旮旯里去唱吧,至少别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呆着。但有没有想过,他们就是需要被“看见”?

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一座城市看起来是“美”了,但它却无意中忽视了城市里相对弱势的那部分群体。这反映在城市治理上,不仅是对街头卖艺的残疾人不友好,还包括无障碍设施的利用不善甚至缺位。中消协和中残联2017年年底做过一次调查,显示中国无障碍设施整体普及率刚过四成。另外,无障碍设施未开放、被占用、维护不到位、设计不合理也是典型痛点。

比如盲道,现在城市的人行道上都有盲道,但很多盲道形同虚设,被自行车挡住了。有的盲道为了美观,想避开彩色地砖铺设的路标,设计得七拐八弯的,甚至通向距离斑马线一两米开外的马路,这种设计,在理念上就是把所谓城市美观放在盲人利益之上。再比如,公交车站没有盲文站牌,没有语音导航;无障碍低踏板公交车的数量有限,不能覆盖全部公交系统,这些都阻碍了残疾人出行。

甚至让人付出过令人扼腕的生命的代价。去年7月,一位叫文军的高位截瘫者、一直致力于截瘫患者回归社会的公益人,为筹备残障者活动去大理考察时,因无障碍路口被占用,开着轮椅另寻他路时,跌落到深度两米多高的停车场地库顶棚里,不幸辞世,年仅47岁。

城市让人的生活更美好——这里的人,指的是所有人,包括底层民众,也包括残障人士。看见他们的存在,支持他们的打拼,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残障人士走上街头,回归社会,这样的理念应当深入人心,深入基层。一个看得见弱者的城市,绝不会掉价,反而更加体面,也更加美好,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软文明。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评论版主编
武汉大学法文系毕业。08年入职机动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