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定义、重疾表修订 重疾险竞争有怎样的新特点

姜鑫2020-06-22 17:5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重疾险的竞争日渐加剧,但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再有8天,重疾定义修定第二次征求意见即将结束,加之重疾发生率表(下称“重疾表”)的变化,重疾产品的定价、评估也将发生变化。

近日,经济观察网记者发现,在行业保费增速出现回暖的背景下,新产品发布、产品升级现象频频发生,例如,拿到保险中介牌照的360保险、慧择保险、小雨伞保险纷纷在近日发布了新的重疾险产品。

6月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1日。《征求意见稿》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较大变动:建立了重大疾病分级体系、增加了病种数量、扩展了疾病定义范围,此外,在轻症赔付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轻度疾病保险金额比例上限由上次征求意见时的不高于20%上调至30%,进一步提升了轻症保障水平。

此外,由于旧版重疾发生率表已经推出十余年,我国的疾病谱及重疾发生率已发生较大变化,现有重疾表已经不能满足保险行业发展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需要。2020年5月,新版重疾发生率表向全行业征求意见,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在定价、准备金评估、内含价值评估都将面临调整。在谈到新的重疾表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时,国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07版重疾定义下,主要年龄段发病率提升,由于上市保险公司已补提准备金,预计影响有限;2020版重疾定义下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赔付率下降,理论上可以降低价格;新增粤港澳大湾区重疾表,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重疾险于1983年起源于南非,随后迅速在全球推广。1995年,我国保险市场开始出现重疾险,经过25年的发展,重疾险在我国的保险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

目前,重疾险由于新业务价值率高达80%以上,驱动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增长,在行业回归保障的大背景下,成为各家公司保障类主打销售产品。

也正因为此,重疾险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国信证券研报曾就目前的竞争状态做过总结:市场竞争加剧,面临产品责任和费率竞争的天花板。保障责任方面,各保险公司重疾产品在病种数量设计上遵循“越多越好”的原则,25种标准重疾的发生率超过95%,重疾险病种数量在70-100种间的比例明显提升。

以小雨伞最新发布的超级玛丽3号max为例,该款产品覆盖了185种疾病,包括110种重疾、25种中症、50种轻症,同时还可对3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进行二次赔付(需消费者自行选择)。而针对重疾险定义修订中提到的对重大疾病进行分级,产品也有涉及,对轻症、中症、重症设置了不同的赔付条件,特别是在原有保额基础上,重疾60岁前额外赔付80%,60岁前首次中症额外赔付15%,达到75%,首次轻症额外赔付10%,达到55%,杠杆很高。与这个产品主打赔付保额高不同,小雨伞发布的前一个产品的主打优势是性价比,保费相对较低。

与原有重疾险产品相比,多重和多次赔付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新高地。国信证券研报指出,随着竞争加剧,保险公司推出多重(将承保的疾病分为若干组,组内疾病相关性较高,每组疾病可赔付一次)和多次(承保的疾病不分组,可多次赔付)给付产品,除重症外,推出轻症、中症责任。一般不分组多次赔付的价格高于分组多次赔付的价格,除了多次给付升级外,还包括给付金额的升级。由于保险产品设计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无论是保障责任和费率竞争,都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

“面对市场竞争,不少中小公司不得不以价格优势来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高性价比’的爆款产品,加之互联网渠道优势,较受年轻群体青睐”,一位保险从业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2019年底,银保监会发布了健康险管理新规,给健康险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可能性。一位合资保险公司负责人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险新规将给健康险行业带来两大明显变化,一是长期健康险费率可以调整,容许在保障续保期间因约定的触发条件而上涨产品费率。这将进一步增强险企发展长期产品的意愿,推动健康险产品向多元化发展。二是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相衔接,规定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既可以纳入健康保险合同,也可以单独列出,并将现行的健康管理服务成本从不超过保费的12%提高至不超过20%。这将大大鼓励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

这也意味着,在重疾险费率和责任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在服务以及健康管理上发力。受新冠疫情影响,保险行业整体保费增速放缓,健康险却呈现逆势增长状态,这也意味是市场需求广阔。

有哪些发力的机会呢?面对一些标准体之外的群体,可能对于风险保障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例如特定病种群体,年老、失能、需要护理人群,都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