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大数据大健康”——2019-2020年度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成功落幕

2020-06-24 21:15

1

伴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金融行业的变革速度也在加快,加之疫情影响之下严峻的海内外形势,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亟待形成良性循环。《经济观察报》于6月24日发起了2019-2020年度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在线直播。本次论坛以“大资管大数据 大健康”为主题,邀请多位学界、研界、企业界的重磅嘉宾,旨在通过搭建投资者与企业互通共融的平台,挖掘金融资本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无限潜力,以金融为媒,共谋科技、健康产业的深度协同。

“2020年是充满挫折的一年,充满磨难的一年,更是充满机会的一年。”经观传媒集团副总裁、《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郭宏超在致辞中表示,疫情之下,金融行业紧跟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加快转型,科技促进了金融体系与产品的日臻完善,数字金融模式得以发挥、运用和实践。面对其中蕴藏的诸多机遇与挑战,我们希望与更多奋勇的创造者一起努力,共同推动、见证行业创新与社会进步。

致辞过后,与会嘉宾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之道”、“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及“公共卫生安全之考”三大议题,分享了在专业领域的实践与见解,以期为市场提供更多宏观、理性的投资思考和参考方向。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大资管发展下,中国如何理解和实施产业备胎战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带来的冲击,我国需要实施一种“备胎战略”,以应对国家力量干预之下的市场波动。“备胎战略”的第一层含义是指环境压力下的被迫替代,这种替代不会突破底线,但技术并非最优;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将“备胎”转化为正向改进,用更低的成本、更强的技术进行主动替代。

对于中国而言,实施“备胎战略”有着多重优势。首先,我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并且是成长中的市场,可以有效摊低成本;其次,中国的产业配套条件较好,特别IT产业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我国有着开展“备胎战略”的技术基础和科技应用能力。

具体落地过程中,中国需要相配套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例如,我国可以开放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国有机构经营的高技术领域,允许并鼓励民营企业和行业外的企业加入;再如,国家可选择一些高科技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形成创新中心或者创新型城市,或者打造一些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研发特区,突破现有体制的不合理约束,尽快补齐基础研究之后的短板。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广西大学中国-东盟金融研究院院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原秘书长杨再平:《新版资管也要新而赢在数字金融上》

以资管新规的颁布为标志,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迈向全新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数字金融成为推进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实际上,金融业一直以来都率先采用科技尤其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这也决定了金融业成为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之一。

例如,数字金融可以赋能场内场外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多而资本少”问题;研发跨时空金融投资工具,成为“短期资金多而长期资金少”的解决方案;有利于风险识别与管控,让有意愿、有能力的风险承担者恰到好处获利,解决“刚兑多而险资少”问题;推动资管业务行为的透明化,让资管业者更了解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避免“同业融资多而实体融资少”等痛点。

此外,数字金融技术可以针对特殊融资需求,研发系列金融投资工具,吸引撮合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并且更有效侦测金融活动主体的行为,区分虚假投资与真实投资,排除“庞氏骗局”等金融欺诈。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管涛:《后疫情时代中国资管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各国陆续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刺激政策,全球货币宽松政策或将“覆水难收”,市场出现了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对于中国,虽然国内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但稳健的货币政策更为灵活适度,整体金融环境仍处于正常空间。

在此背景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金融脱媒化、资产泡沫化、波动常态化等挑战。但同时,得益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需求上升、经济在疫情中复苏的领先优势以及“纾困+改革”组合拳提升估值中枢等影响,行业发展也存在着机遇。

为了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我国在宏观层面可以推进直接融资发展、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教育等;在微观层面应当增强企业和个人的业务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合规经营意识以及勤勉尽责意识等。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原主任、清华大学交叉医学院国际生物中心主任、教授王宏广:《着眼生物经济未来发展 建筑生物安全新体系》

当前,疫情影响下的健康产业发展主要有三个趋势。第一,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成为常态,使国家的健康政策、经济政策乃至国防政策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二,由于疫情之下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大量资金投入,很可能引起新一轮的金融风险;第三,全球经济格局正在重构。

在此背景下,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着三大机遇,分别是生命安全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民族复兴的需求。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再到生物经济,谁能引领生物经济发展,谁就有望成为未来世界的经济大国和科技强国。

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有几大重点方向,包括规模日渐庞大的医疗服务领域,疫苗、治疗药等药品领域,从大型CT仪器到小型家庭用品的医疗器械,以体检为中心的健康管理产业,养生和养老,保健品行业,旅游医疗产业,以及医疗保险体系等。

除了精彩的嘉宾演讲,本次论坛还设置了讨论环节,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汤勇军,携手企业嘉宾,带来了“数字化转型重塑金融服务行业新生态”、“探索资管行业ESG投资未来力量”、“全球市场背景下的资管行业新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分享。

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IBM金融核心锐变团队大中华区总经理、 IBM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中国区金融行业总经理范斌,京东数字科技集团研究院数字化总监孙志鹏,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ESG负责人张凯峰,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熊军,以及中信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助理贺晋。

值得一提的是,借本次论坛的契机,《常态疫情下中国健康产业走向特别报告》蓝皮书揭幕仪式在今天举行。蓝皮书由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联合打造,全面、系统、深入报告了我国健康产业的现状、挑战与走向,以期引导、推动我国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