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签证新规背后:只上网课或被要求离境 留学生面临两难抉择

李静2020-07-08 18:0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刘可 “现在的我很纠结,原本前天已经订好了7月26日凌晨从洛杉矶回国的机票,但现在新规出台后,不知道该选择回国还是不回国。”7月7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学生姚乐乐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美东时间7月6日下午,一份由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以下简称ICE)发布的新规中提出:持有F1(非移民学术课程学生的签证)/M1(非学术性或者职业性课程学生签证)身份学生的美国高校,在今年秋季学期选择继续线上授课,则美国国务院不会对这些学生发放入境签证,海关与边境保卫局不会准许这些学生入境。目前人在美国持有签证的国际学生也需即刻离境,或转至可以提供面授课程的高校就读,否则将面临“包括但不限于启动遣返程序”。

多位留学生对这一新政的释出表示震惊。姚乐乐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回国即意味着持有F1签证的学生秋季课程大概率只能通过网课继续学习,那么根据这次新规,移民局届时会取消其持有的签证。

7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主持例行记者会上针对上述新规表示,中方密切关注美方政策有关动向,将全力保护中国在美留学生的合法权益。

抉择

7月6日,在消息公布几个小时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国留学生黄磊就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张头戴防毒面具的照片,并配文:不就是In Person(面授)吗?大不了带着防毒面具去上课……每天出入喷消毒液,把莲花清瘟当“零食吃”。

黄磊告诉对记者,对于这则新规的出台并不意外。早在5月底,黄磊已经建议周边计划回国的朋友应暂时搁置这个想法。

黄磊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当时建议的背景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今年不断收紧签证入境政策,并在那时已经传出将暂时冻结J-1签证(非移民签证,针对美国交流访问者计划外籍人士)。因此,美国很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出台更多限制措施。贸然回国,将面临较大不确定风险。

如黄磊所述,目前正值暑假,一部分学生此前已经回到国内或准备回国,而这些学生正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姚乐乐表示,因为尚处在假期之中,政策虽然暂时没有影响,假期过后即使选择回美上线下课,依然将承担巨大的不确定风险。一方面,国内现在已经可以预约办理签证,但签证排期漫长;另一方面,按照现在美国入境要求,需要在他国待够14天方能进入境内。

姚乐乐所在的圣迭戈分校目前采用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据姚乐乐介绍,在提供的课程选择上,专业课程主要通过线上授课方式进行;面授课程则为舞蹈、体育等选修课。

在她看来,大三、大四的课程主要由专业课组成,之前需要面授的课程在大一、大二课程中已经上完,重复修习体育、舞蹈等修选课没有必要,更没有意义。加之学校在防护方面没有太多措施且校医院中仍有较多新冠感染者,去学校过程中也有感染的风险。

根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达到2833552,死亡人数129408人,新增病例57186。在此背景下,新规要求学生必须线下上课,姚乐乐表示不可理解。

等待

焦虑与烦躁,在多个华人留学群里发酵,因美国ICE新政带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准确预知该做些什么才可以免受到影响。有乐观人士提出:这只是一份议案,因此存在较多变数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各大高校也会通过各种方法与ICE周旋。

但黄磊认为,这就是一份已经处于公示期内的行政命令,黄磊表示ICE属于美国国土安全部下辖机构,归属于美国三权分立中的政府分支,本质上是执行机构不具提案职能。

在黄磊看来,一些留学生寄望校方能够提供充足保护的念头也很难执行。“ICE拥有自己独立的移民警察队伍,学校能掩护一两百号人躲过他们的检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根据国际教育协会数据显示,2018-2019学年,美国有近110万名国际学生,人数占美国高等教育人口5.5%。随着ICE新规的释出,影响仍在留学生群体里不断发酵。

黄磊认为,如果接下来政策在7天内不出现任何变化的话,那大概率之前回国的人至少会面临两个学期的作废。第一会影响他们的毕业,第二会影响他之后的签证。

等待是一部分留学生目前唯一能做的,黄磊和姚乐乐也在等待学校给出下一步通知。

姚乐乐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美国高校普遍效率较慢,加之消息公布的太过突然,所以还要等待学校给出具体方案。现在看来呆在这里是更明确的选择。”

黄磊告诉记者,在ICE政策未出台之前,按照学校通知将在8月1日前告诉我们是否全部转为线上上课。

现在新政出来之后,他计划着先在附近寻找一个提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州立大学,把学籍转过去。

“接下来是在州立大学把接下来的两年读完,或者先读6个月看看政策变化。至少从现在这种情况来看,保住学籍更重要。”黄磊说道。

(文中黄磊、姚乐乐系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教育、财经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lij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