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额超过美国?专家: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田进2020-07-17 22:1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二季度GDP同比上涨3.2%,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

这是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二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此前,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经历了1992年以来首次单季负增长。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确实来之不易,超过了市场预期,此前很多机构研判二季度大概率是2%-3%之间的正增长。上半年-1.6%的GDP增速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这说明我们在二季度,正逐渐的去对冲疫情对一季度经济的冲击。”

与此同时,管清友也表示,二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总额超过美国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从数据上来看确实是这样,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国情和我们经济发展的阶段,要有一个清醒认知,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在国家统计局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原因包括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从GDP总额来看,2019年全年GDP总额为99.0865万亿元,2020年 上 半 年 GDP总 额 为45.6614万亿元,如果要实现2020年全年GDP增速转正,则下半年GDP总额至少为53.4251万亿元,相当于同比增长1.4%;如果要实现2020年全年GDP增长6%,则下半年GDP总额至少为59.3703万元亿,相当于同比增长12.7%。

降幅收窄

相比一季度多项数据同比大幅下滑,二季度投资、消费等数据虽仍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但降幅不断收窄。

从投资来看,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呈不断收窄的趋势。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91%。

分领域看,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11.7%,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7.0、13.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一季度为下降7.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9404万平方米,下降8.4%;商品房销售额66895亿元,下降5.4%,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7.9、19.3个百分点。

对于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的原因,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分析表示,一方面是赶工需求,另一方面是资金规模与效率提高。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的原因在于国内疫情好转,赶工需求回升。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均出现回落,而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上升,表明在交房压力下,房企需要赶工,施工强度上升。与此同时,货币宽松下,也加速房地产需求回暖。

从数据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也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一般性债务预算用于基建投资的支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总额超过5.35万亿以上,比上年至少增加1.67万亿以上,加上提高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大幅度增加,可以保障下半年基建投资保持在10%左右的较快增长,电力投资在16%左右。

在房地产投资上,祝宝良则表示:“今年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房地产价格存在上涨预期,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较为充裕,有利于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稳定在8%左右。企业经营困难,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仍没有达到合意水平,会制约制造业投资的增长,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很可能继续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由此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长7%左右,全年增长2%左右。”

从消费来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虽均为负数,但降幅在逐步收窄。总体上,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55869亿元,下降10.9%。

潘向东分析表示,上半年社零同比下降11.4%,降幅较1-5月收窄2.1个百分点。汽车消费转正,主要受需求滞后释放以及各地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影响。地产链相关消费恢复地较快——需求滞后释放;地产竣工处于上升周期。往后看,当前基建、地产投资、汽车与地产链消费回升的逻辑可能会延续,上述变量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当前,消费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收入决定消费,居民收入如果下降或提升不多,也将影响到消费;二是房贷占居民总收入的比例依旧很高,房贷是不纳入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房贷占比过高将影响居民消费。”

在居民收入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实际收入呈下降趋势,但降幅不断收窄。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

在就业上,从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走势看,呈逐步下降的态势。不过一些数据仍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同比少增173万人。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752万人,同比减少496万人,下降2.7%。大学生失业率创同期新高,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达到19.3%,比5月份上升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从城镇调查失业率走势来看,全年实现6%左右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问题不大。同时,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就业位于“六稳”首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保就业位于“六保”之首。既说明今年疫情之下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也显示今年特殊时期中央就业政策目标更加坚定。

政策方向

对于下半年GDP走势,管清友表示:“全年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前低后高的态势,目前,这也是市场的共识。相信三四季度随着中国抗疫的成果逐渐显现,我们经济恢复也会更加步入正轨,所以我觉得还是很期待。”

潘向东则表示,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修复的最大变量在于出口。由于国内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以投资和消费为代表的内需仍然存在继续改善空间,但当前全球疫情未出现收敛,尤其是美国在解封后疫情数据不断创新高,不排除未来局部重新封锁的可能,同时,印度等新兴市场人口密度大、医疗条件差,疫情的蔓延对这些国家经济造成压力,因此,出口是下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

为推动下半年经济增长,政策还有多大的空间?

管清友表示:“针对可能的疫情反复、国际贸易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变化,我们确实要做好政策储备,不能一下子使劲儿使完了,根据根据情况做微调,相机抉择。”

在新闻发布会上,刘爱华表示,我们对目前经济回升的判断,认为是恢复性的增长。至于下半年的政策会怎样进行调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作出明确安排。宏观政策既要考虑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未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也就是说,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灵活性的,下半年会根据形势发展,根据“六稳”的实现情况和“六保”任务落实情况作出适度调整。

郭田勇则认为为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接下来应该从提升消费侧出发。

他表示:“下半年,政策还是要继续安排到位。因为中国的疫情防控到位以后,经济开始复苏,但是当前供给侧复苏的能力强于需求侧。一方面,很多偏出口的企业复工以后发现国外市场需求大幅缩减;另一方面,国内消费短时间内难以增加很多。所以未来还是要考虑如何在需求侧上做功夫,既要提升国内消费信心,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对于提升消费,刘爱华也表示,对于下半年消费市场的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的有效推进,消费便利性在逐渐改善,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消费的供给也在不断地优化。尽管消费的下半年走势面临着上述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利条件,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是正增长,但实际下降1.3%,所以对消费能力的培养下半年重要任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