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7月16日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尽管当日沪深指数均大幅下跌,仍然有投资者对中芯国际(688981.SH)的上市感到兴奋。
不仅仅是半导体和芯片行业,对于科创板来说,中芯国际的上市也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开市交易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科创板迎来了自己的科技“巨无霸”企业。中芯国际募资463亿,为近十年A股最大募资额,上市当日总市值超5900亿,令科创板的总市值突破2.53万亿。
截至7月17日,科创板上市企业扩容至130家,其中包括一些“另类”企业:同股不同权的优刻得、尚未盈利的泽璟制药、有着红筹股东架构的华润微、即将以CDR(中国存托凭证)形式登陆A股的九号智能……
差异化制度安排的支持下,带着注册制试点重任的科创板走出了自己的差异化之路,而这亦是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试点的最初模样。“科创板一周年最大的意义就是试点了注册制。”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
与此同时,科创板在对科技股进行重新定义和重估效应正在体现,吸引一批真正的硬科技公司来上市。
于无声处开花
2019年7月22日,黄浦江畔,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锣响划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阶段。这一天,在上海等多个省市领导、证监会主席、新闻媒体代表等600余人的见证下,25家公司董事长进行了一场集体敲锣仪式,经过200余天的筹备,随着首批25家企业的上市,科创板正式开始交易。
在此前一个月的开板仪式上,科创板还有了洋气的英文名字——SSESTARMarket。STAR取自 Sci-TechInnovationBoard,寓意“星星、明星”,昭示市场对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期待。
一年之后,变化已于无声处开花。呈现在市场眼前的,是怎样一个科创板?
可以在数据中寻找答案:过去一年时间里(截至7月16),科创板实现了126家公司上市发行,板块总股本429.6亿股,总市值24305.82亿元,流通市值4570.72亿元,市场平均市盈率97.15倍。
在融资方面,126家公司首发募集资金1977.8亿元,1家公司增发募资7.2亿元。以2019年年报数据为基数,126家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62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3亿元,中位数5.04亿元;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平均净利润1.6亿元,中位数9054万元;7家公司2019年处于亏损状态,30余家企业净利润较2018年出现下滑。
在2020年陆家嘴论坛上,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曾在四个方面总结科创板在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支持科技创新的成效初步显现、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关键制度创新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科创板一周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推出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本身,开创了资本市场的先河,探索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审核制的路子,尽管还有各种不足,但开了一条口子后,就很难再回到从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科创板的“试验田”改革,不仅仅是IPO环节的监审分离、传递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恢复IPO市场化发行,还包括在交易、退市、减持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改革方案。
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公开透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全公开、问询式、电子化、分行业的审核工作特点,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这既是变化又是进步。据了解,目前科创板从企业申请受理到完成注册平均用时5个多月,效率高于其他板块。
不过,市场参与者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审核环节可以更标准化,例如总结审核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现场督导环节可以更透明,可以出台相关制度明确督导条件和标准;注册环节也可以更加规范可预期,发行环节可以更市场化,例如允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允许主承销商设计其他更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采访中,有市场参与者提出如是建议。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深层次看,注册制的本质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企业需要更加便捷的上市环境,市场需要优质的企业,但是把“把关”的权利由政府转移到市场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的转换,这需要更严格的约束,需要系列政策支持,需要市场的方方面面更加理性、市场化、专业化。因此说注册制的推进采取了试点的形式,积极中又需要谨慎,从增量一步一步扩延至存量。
重新定义科技股
“激动、惶恐。”首批上市企业之一的中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在2020年陆家嘴论坛上曾谈到科创板上市一周年时的心情,“激动在于科创板给了科创企业特别是硬科技企业一个新的平台,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前途,资本市场和政府对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等企业期待值非常高。惶恐则囿于市值高企,觉得公司的业绩达不到市场的期待,压力山大。”
成立之初,科创板备受期待另外一个原因是背负着一个愿景——支持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
无论是中芯国际的回A上市,还是国盾量子等量子通讯技术企业、医药企业的上市,科创板120余家企业的行业属性为A股科技股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不难发现,有着更高包容性的科创板上市标准与纳斯达克、港交所等国际领先交易所看齐,对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导流和产业扶持作用初步发挥。
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占比达到37.34%,生物产业占比23.5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占比16.37%,新材料产业占比11%。
站在二级市场角度来看,过去一年中涨幅最高的行业恰恰分别为医疗设备、半导体产业链、生物医药领域。安信证券研报显示,上述几个行业的平均涨幅达到73%、46%、38%,不少个股在二级市场股价翻倍,例如硕世生物(涨幅442%)、安恒信息(涨幅301%)、沪硅产业(涨幅252%)、中微公司(涨幅228%)、金山办公(涨幅170%)。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芯国际上市几天后,另一家AI芯片公司寒武纪也将在20日登陆科创板。
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明确之外,未盈利、红筹、不同投票权架构等过往只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科创板也敞开了大门。在提交了上市注册申请的公司中,有12家公司按第五套标准(允许未盈利)进行申请,3家公司符合红筹上市标准二,还有两家公司做了同股不同权的特殊表决权安排。
在一年的市场交易中,科创板上市企业平均股价涨幅20.64%,其中62家企业在上市后股价出现上涨,27家企业区间涨幅超过5成,不容忽略的是,这也意味着也有企业在上市后出现了破发。
在王骥跃看来,破发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新股不败才是不正常的,“科创板推出才一年,还没有经历减持的冲击,股价还有些失真”。
在开市交易一周年之际,科创板的减持小考还是来了。7月22日,部分锁定一年期的首批科创板首发股份、机构配售以及战略配售股份即将解禁。数据显示,7月解禁规模2151亿元,为年内第一大解禁量。首批科创板解禁压力主要集中在7月22日当天,解禁规模高达2088亿元,占全月科创板解禁规模的97%。
解禁潮来袭,会给市场带来冲击吗?“限售股减持的动机和动力肯定是有的,但是未必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每天成交量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出货完毕,打到跌停的方式连续出货,对减持方来说也未必划算。此外,市场还有减持规则约束,大股东减持会受到制约;另外,科创板试点的向特定对象询价转让机制也有助于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减持洪峰。”王骥跃表示。
7月3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在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看来,《实施细则》有利于平衡好首发前股东正常股份转让权利和其他投资者交易权利,有助于满足创新资本退出需求并为股份减持引入增量资金。
破与立
开板前夕,“科创板速度”一度成为市场提及的关键词,视角推移到市场参与者身上,便是忙碌。
与科创板推进工作息息相关的便是券商的投行部门。“从学习政策法规到制定到修订公司制度,从梳理储备项目到推荐申报,从与研究、经纪、资管、直投等内部部门完善协调机制,到不断提升承销和估值定价水平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国金证券投行部门负责人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如是介绍公司一年的“忙碌”。
对于投行来说,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一方面是服务新技术行业所面临的专业性缺乏,另一方面是承销和定价水平的考验。“投行业务不再仅是牌照业务,头部券商凭借自身的资本实力、承销定价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等,体现出竞争优势,成为本次改革的受益者。投行的行业集中度将提高,中小券商如不能尽快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将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上述国金证券负责人表示。
给券商带来的另一个考验是,投资者适当性机制下的利益约束机制——“保荐+跟投”,要求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参与新股发行战略配售,并设定不少于24个月的限售期,在起到提高申报企业质量、完善新股定价机制、形成市场化的新股发行规模和节奏安排“一石三鸟”的作用同时,也倒逼着券商构建“补充资本金、获得资本回报、扩大证券公司业务”的业务诉求。王骥跃介绍称,在发行定价的不断博弈中,对主承销商提供的定价锚从溢价变成了折价。
与此同时,监管也发生了变化。上述资深市场人士表示,过去监管的重点在前段,工作重心在于判断哪些企业可以上市,而在注册制的试点中,监管的重点发生了后移,重心更多的是发行主体的行为,这也为监管机构提出了更加专业、更加贴近市场的要求,同事监管的效率也需要大幅提高,执法能力和方式要做出调整,不断提高市场的违规成本。
投资机构也需要专业化。“近半企业较发行价出现破发,可见科创板真的是不适合散户”,在谈及科创板企业存在破发现象时,一位投资者对记者感慨。投资人的行为需要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价值投资,投资人的结构也会向专业化、机构化发展。特别是随着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的推进,对于投资人的判断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而科创板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中。例如,上交所将在对一年来审核工作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全力完善发行了上市审核2.0版,着力继续提升审核的质量和效率。科创50指数也即将在近日发布。“对于周岁的科创板,眼下重要的并不是与创业板的竞争,而是需要不断借鉴境内外各市场的先进经验,对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提出科创板的完善提升方案,从而让科创板公司一直享有改革红利”,王骥跃表示,这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包括:T+0、进一步放开涨跌幅、增加融券规模、进一步完善个股做空机制、进一步完善衍生品市场可以让长期资金锁定风险收益从而吸引长期资金入场、进一步提升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再融资和重组审核、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等等。
而同样是在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已经为科创板的制度设计送出了政策大礼包。他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推出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
黄红元则向长期资金抛出了橄榄枝。在他看来,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看,科创板目前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就是要鼓励引导更多长期投资者参与。经合组织(OECD)国家养老金等境外长期资金的管理实践表明:长期投资在推动二级市场平稳运行,公司选优,提高市场定价效率、估值合理性及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