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房地产信托环比压降近五成 业务转型难度较大

陈姗2020-07-29 09:59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融资类信托额度管控加强,7月份房地产信托遭遇大幅压降。

据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28日,我国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了3858款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总计5118.5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099款6352.6亿元的规模,在融资额度上同比下滑了19.4%。

其中,7月全行业共发行241款416.1亿元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相较于上月的481款794.2亿元的规模,在发行只数上下降了50%,在融资规模上则下降了47.6%;而与去年同期的516款755.56亿元的规模相比,在发行只数上更是同比锐减了53.3%。

“房地产信托规模下滑已成为必然。”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告诉经济观察网,在“房住不炒”及资金信托新规即将落实的背景下,融资类信托规模压缩无法避免,预计房地产信托规模还存在一定压缩空间,但会保持一定规模占比。

持续落实“房住不炒”政策,降低对房地产信托的依赖。事实上,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连续多个季度下行。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总额为2.58万亿,较2019年末下降1249.8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6月份房地产信托整体却处于回暖态势。用益信托数据显示,在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小幅下滑的情况下,其中的房地产信托规模环比明显回升,达到597.56亿元,环比增长23.79%。而6月份,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渠道融资更是持续升温,6月共发行1043.3亿元的房地产信托产品,环比增长31.3%。

一位中部信托公司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6月份一直都是信托发产品的大月,所以这也是7月份房地产信托规模出现环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属于正常现象。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7月份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下半年以来的融资类信托额度管控。

所谓融资类信托,是指将受托资金以融资的方式借给资金需求方,多属于类信贷业务,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主动管理类信托贷款,包括工商企业类信托贷款、房地产信托贷款、政信类信托贷款等。

6月末,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于2020年非银行机构乱象整治内容,《通知》明确七大要点,除了此前一直强调的宏观政策执行、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外,进一步明确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融资类信托业务、非金融子公司管理以及创新业务等。

《通知》对多项房地产违规政策进行重申或细化,如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土地储备贷款或流动资金贷款;以向开发商上下游企业、关联方或施工方发放贷款等名义将资金实际用于房地产开发,规避房地产信托贷款相关监管要求;人为调整房地产业务分类、规避合规要求或规模管控要求等。

此前,银保监会还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6月19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知》一事作出详细回应称,坚持“去通道”目标不变,继续压缩信托通道业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巩固信托业乱象治理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业务模式变革。

经济观察网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银保监会现全面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据了解,监管层要求今年要压缩融资类信托规模一万亿元。”

此外,2019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因违规向房地产企业融资被罚,也彰显了监管层从严监管房地产信托的态度。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认为,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刚性兑付的打破,房地产类信托业务的信用风险隐现,信托公司开展相关业务会更加谨慎。2020年,房地产类信托到期兑付规模较大,房地产信托业务面临的兑付风险需关注。

“信托公司正着力在房地产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变,以开发贷为主的业务模式会有所萎缩。”在喻智看来,通过基金、REITs、股权投资等形式参与房地产业务是转型的主要方向,但人才储备和主动管理能力仍制约着该类业务的发展,业务转型难度较大,尚需时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主要关注金融衍生品领域,重点报道期货、大宗商品、租赁、信托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chensh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