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迎黄金十年 长三角这条“氢走廊”怎么走

王涵2020-08-10 16:28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距《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发布15个月,长三角现有氢能产业基础扩容,以上海为中心辐射的氢经济蓄势待发。8月初,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在常熟加速成型,重塑科技长三角常熟产业化基地投产,填补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专业制造体系空白。

作为氢能产业链中游从事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与相关工程服务的企业,上海重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CEO林琦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考虑将产业化基地安置在常熟是基于深化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综合区域氢能产业发展优势后做出的决定。第一,长三角特别是上海、江苏地区,在氢能源产业发展有多年历史,有优秀基础的研发企业,是国内产业资源基础最好的区域;第二是区域内有较好的氢能资源禀赋;第三是长三角区域作为电商物流聚集地,长途重载,有天然适合氢能的应用场景。”

现场重塑科技展示了氢能重卡“盛宴”,从牵引车到自卸车,多吨位、多款型的重卡,最主要的是车辆搭载了重塑科技最新一代中高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已实际应用于钢铁运输、城际高速物流、市政服务等多种场景,零排放同时抗住长时间运行、高负载率等考验。

长三角“氢走廊”

川财证券分析师陈雯指出,我国能源问题安全突出,天然气与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2019年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8%、天然气为43%,相当于8.2亿吨标准煤。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氢能具备绿色环保优势,发展氢能有助于促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化。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氢能可替代油气,降低油气进口依赖度,优化能源终端体系。

常熟主动融入长三角“氢走廊”,率先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启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园建设。今年上半年,常熟建成投用了苏州首座商用加氢站,示范投运了2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上牌运行了120辆氢能物流车,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推广领先全省,一条以氢燃料电池创新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储氢、运氢、加氢、车辆示范应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型。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到的公交车与物流车均采用了重塑科技的氢燃料电池技术。

在上海,早在“十五”期间,就已启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积累、人才团队的建设等,现如今已拥有了丰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的产业链,覆盖了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与整车以及推广应用与配套服务等。按照《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中期目标,到2025年,上海要建成加氢站50座,进一步提升氢能关键技术水平,在重点城市之间推广建设10条以上氢高速公路,拓宽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范围。同时实现氢能产业快速成长,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的的氢走廊创新发展模式。

长三角区域内具有良好氢能产业发展基础与潜力的地区在自身发力的同时,相互之间如何形成有效联动,协同发展,将是能否实现长三角氢走廊贯通的关键。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表示,重塑科技产业化基地的投产,将有助于长三角区域形成高质量氢能产业集群,进一步助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作为典型标杆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市场占有率38% 探索规模化降成本

“目前是合作大于竞争阶段,过去几年深挖研发整个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填补部分有技术门槛的产业链,实现关键部件本土化、自主化,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满足更大规模的市场要求”,林琦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我们也开放服务探索,不仅针对汽车公司,也面向企业,将供应链在过去的基础向行业开放,减少行业重复性投入。重塑可以输出服务,也可以输出系统产品、向市场提供核心零部件产品。

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装机量为128.1MW,同比增长140.5%。“目前重塑科技氢燃料电池装机市场份额在38%,位于行业首位。”

推动前端示范应用和技术提升,逐步降低成本,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至为关键。

林琦向记者坦言,规模化还需要克服三个问题,第一是将氢气作为能源纳入到能源体系来管理,包括加氢站的配套,氢气的制储运加环节打通,标准配套成体系建设到位是前提。从试点示范城市开展希望能先行先试有所突破。第二是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目前年出货量在千套级别。但市场空间是以万、百万级别的,这对整个业界都是挑战。在零部件满足整车需求外,对于产品一致性等问题就会凸显,在注重产品研发外,大规模生产制造就必须提前布局。

第三是电池包括电堆等上游材料可持续研发,从材料到部件到系统到整车,把产业链打通、本土化,做到关键的技术自主可控,才能够通过规模把成本有效上降低。“PRISMA镜星11等产品国有化率在部件级能达到100%,但在交换膜、催化剂等上游材料探索上,本土企业还要再加把劲。”

黄金十年

“我们规划非常清晰,特别是有四年左右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期后,在政策加持下把行业培育推向更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氢能产业发展黄金十年。”林琦说道。

聚焦在商业化场景探索,在示范区域内有好的政策体系支持,可持续性绿色氢能供给,实现闭环的场景运用推动行业规模化是林琦认为可推广的复制的样板模式,“将来就可以在全国各地找到对应的场景来复制。”

据介绍,重塑科技旗下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公共交通、物流运输、工程作业、市政服务等多种商用车场景。截至发稿,采用重塑科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车辆累计行驶里程突破3200万公里。

在此基础上,为使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外市场,重塑科技以构建全球先进氢燃料电池制造体系为目标打造了常熟产业化基地。该基地位于常熟高新区,占地面积超105亩,拥有12500平方米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车间,建有2条先进生产线,首期规划年产能为20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基地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有望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燃料电池制造体系代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面向全球化市场。

另一方面,根据国内氢能基础设施技术路线图,加氢站缺口大,亟需能源央企战略支撑国内氢燃料基础设施建设。譬如,中国石化已在建设加氢站等方面进行布局,未来将发挥现有3万座加油站的网络优势,打造油、氢混合站。此外,中国石化探索更经济的制氢方法,进一步降低制、储、运氢成本。

2019年7月,中国石化资本完成了对重塑科技的战略投资,成为重塑科技的战略股东。“有利于共同丰富和完善在氢能产业链上的布局,另外中石化集团投资也带来资本金补充,包括后续配套的金融服务,有助于拓展产业资源,实现产融结合与战略协同。”林琦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