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5G基站、核心网 浪潮将成为通信设备商

沈怡然2020-08-17 12:3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8月14日,浪潮集团CNET事业部总经理武帅对记者表示,浪潮正自研5G基站和核心网系统,希望扮演通信设备商的角色,进入5G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同时浪潮也是国内较早一批5G用户,在5G融合工业互联网方面积累了经验。

浪潮集团有四大业务板块,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浪潮信息(000977)、浪潮软件(600756)、浪潮国际(00596),第四家浪潮云正在筹备登陆科创板。作为一家千亿营收规模的科技集团,浪潮经历了从个人电脑、服务器到云计算的多次转型,如今正积极面向5G进行布局,试图扮演一个更多元的角色:不仅是5G的使用者,还将是制造者。

浪潮智能工厂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工业区,该工厂是国内第一个高端装备智能柔性生产基地,长期为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生产服务器,年产能约50万台,已布局一整套工业互联网设施。

8月14日,记者走进该生产基地,厂房内各个装配生产线已完成自动化改造,其生产进度被实时播报在显示屏上,整个厂房只有不到10名工人在装备线上完成集成工作,据厂长介绍,自动化产线为工厂节省1/3的人力,工厂内没有巡视员,厂长称,该工种已由视觉识别巡检机器人替代。

设备的互联运转离不开5G网络支撑,浪潮在2019年向山东移动采购了5G专网服务,双方进行了一年时间的5G融合探索,如今,公司正尝试自研5G基站系统与核心网,增加通信设备销售的业务,面向运营商提供ToB的5G网络通信设备。

5G使用者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浪潮开始布局自动化产线,以求替代人力,浪潮集团生产总经理于亮表示,“我们的工厂最大成本是设备折旧和人力,如今自动化产线已降低1/3的人力成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们的一台搬运机器人(AGV)可以替代是2名员工,而设备的成本只是员工1年的薪资”。

工厂内的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之间被认为可以通过5G构成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网络。而起初浪潮对5G有所疑虑,于亮表示,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企业担心生产数据、客户数据的泄露,往往不敢把核心的生产系统牵上5G,所用必须确定该网具有完全的可控性。另一个担忧的是5G的交易模式,如果像手机用户一样缴纳流量费 ,网费涨价的成本将不可控。

浪潮和山东移动合作多年,经协商,浪潮向山东移动采购一整套5G专网解决方案——一种通过核心网下沉和基站独享的方式建设一套物理隔离的5G网络,既保证网络高带低时延的性能,又保证行业用户数据不出厂。

该网络不同于移动消费者的网络,是运营商针对性地对工业企业组建的。目前该网被部署在服务器工厂内,替换了WIFI,浪潮和移动就设备与网络的协同创新,进行一系列合作。

一些场景的实现对通信网络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4G或WIFI网络下时而卡顿,导致管理者无法进行实时获取一线的信息。于亮表示,工厂的搬运机器人是实时移动的,原先用WIFI条件下,我们无法对其实时定位,有了5G后,后台的业务系统可实时定位该设备,这样的情况贯穿到很多个细节,使业务系统整体的到优化,方便厂长的生产决策和指挥。

但针对这座工厂,5G仍有改进空间。 5G的速率分为上行和下行,通常下行速率比上行更高, 武帅表示,在工业场景中,对上行速率要求比下行速率要高,目前正在和运营商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改造5G网络。

5G制造者

对于浪潮来说,通信设备商是一个全新的角色。设备商要向上游供应链采购零部件、集成基站系统,面向运营商销售,由运营商将基站部署在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而基站、核心网也是5G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武帅表示,和华为、中兴相比,浪潮定位是有差异的,即面向行业市场,而非个人移动市场。浪潮在政府、央企上有数十年的客户积累,所制造的网络设备也是to B的。

从3G到4G时代,每一代通信技术都在满足人与物的连接场景,从小灵通、翻盖手机、到智能手机,所需的网络是非常标准化的。5G正打破传统的通信方式,实现了物与物的连接,赋能to B的业务,包括工业、电力、教育、医疗等,但这些5G用户所需网络是高度定制化的,要和自身的业务场景融合。

各行业需求不同,需要设备提供商对客户业务有深刻了解,并经过长期融合,形成更为差异化的服务能力。浪潮从自身经验出发,以工业互联网作为第一个方向,努力为更多制造业研发相应的基站和核心网系统。

浪潮一直和运营商保持合作关系,每年约有数十亿收入来自电信运营商。谈及推广进展,武帅称,一方面,目前正在解决5G对原有网络替换性的问题,降低一些购买的门槛,让行业用户更多尝试,最终也将5G普及起来;另一方面,和已有、潜在客户共同改造5G网络, 联合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形成更差异化的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