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10家钢企粗钢产量集中度仅37%,兼并重组第三步怎么走?

董瑞强2020-08-19 16:0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8月1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第十六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上表示,钢铁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行业集中度较低上,呈现出产量大、企业多的特点,市场竞争激烈,难以做到协同应对市场变化。2019年,中国前10家企业粗钢产量集中度为37%,不仅低于上下游行业,也低于国外同行。

这与60%-70%的产量集中在10家左右大集团内的既定目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意味着中国钢铁产业未来五年在提升产业集中度上还面临很大考验。通过行业大规模兼并重组,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来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化,这是钢铁产业未来五年必须要走好的关键一步。

8月19日,一位大型国有钢企的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一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太过分散,集中度较低对下一步整个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只有不断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的方式,把这些企业整合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协商解决整个行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有利于减少同质化竞争,开展行业自律,同时对上游会有更大议价空间,增强话语权。”

按照《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要实现全行业根本性脱困,前10家重点钢企集中度从2016年的34.2%提升至60%。

从更长远的政策规划来看,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钢铁业去产能、结构优化调整的顶层设计方案,其中明确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分三步走。目前,已进入第三步(2020年-2025年)实施阶段,即“大规模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

上述指导意见设定的总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家-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家-8家和一些专业化的钢铁集团,例如无缝钢管、不锈钢等专业化钢铁集团。

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看来,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兼并重组的窗口机遇期,必须抓住当前机遇加快全行业兼并重组,增强钢铁工业掌控战略资源的能力。中国钢铁行业要想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进而推动全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钢铁业持续推进兼并重组,有国企战略性重组,也有民企跨区域重组。2016年,宝钢与武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去年中国宝武重组马钢并实现对重钢的实际控制,粗钢产量达到9547.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集团,也是中国第一个“亿吨级”的超级钢铁企业集团。去年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全球最大专业化特钢集团,2019年粗钢产量达到1355.4万吨。

此外,建龙重工在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等地重组步伐加快,2019年粗钢产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118.5万吨。德龙钢铁重组渤海钢铁成立新天钢集团,新组建的德龙集团粗钢产量达到1783.5万吨,首次跻身全国粗钢产量前十大企业集团,位居第九位。

进入2020年以来,全国多地大张旗鼓加速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方案,加快布局和推动。

山西省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行动计划中提出,鼓励山西建龙、晋钢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整合省内存量产能,打造差异化、多元化、集团化发展的区域龙头企业;推进高义钢铁和铭福钢铁通过市场化办法组建钢铁企业集团;积极引导长治市钢企开展兼并重组,统筹组建联合企业集团。

河北省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推进民营钢铁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着力组建1-2家世界级大型集团、3-5家较具国内影响力大型集团为支撑、8-10家新优专特型企业集团。2020年底,产量排名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比达到60%,力争到2022年底提高到65%,大型企业集团整合上下游链条能力明显增强。

邯郸市发展规划提出,以兼并重组促发展,2020年将钢铁企业数量由17家整合为8家左右(独立铸造企业和全废钢电炉企业除外);到2025年,企业个数继续减少,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安阳市实施意见要求,2020年优特钢比重达到30%以上,企业数量由11家整合为4家。

8月14日,河钢集团与德龙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的变化补齐短板。未来双方要打造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典范,推动彼此钢铁产业发展优势互补,推进钢铁全产业链业务协同发展。

钢之家董事长吴文章认为,中国加快推进产业兼并重组进程,未来钢铁企业将形成一个2亿吨级、三个6000万-1亿吨、五个5000万吨左右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产业格局,产业集中度达到75%或以上。

前述大型国有钢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的兼并重组历来是一个非常复杂漫长的过程,而且往往成功率不是很高。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来自地方利益的博弈、企业所有制的问题等。但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博弈,钢铁产业最后必须走向整合协同。钢企兼并重组已逐步由前期政府主导更多体现为市场主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钢企兼并重组应以市场化推动为主,不适合过多的行政干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对一系列问题和阻力要有清醒认识和充足准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关注国家工业、环保领域产业政策,重点关注钢铁行业、电商、环保、新能源、高端智库等相关方向。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