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路径

王雅洁2020-09-05 09:2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这是一场涉及行政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变的改革,这也是中国诚通大规模切入中国养老领域的开端。

作为上述资产改革的运作主体,中国诚通正在与多方沟通,推进改革落地。2017年1月成立的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康养)便是专门扮演接收、盘活、转型发展这部分资产的专业角色。

除去部委培训疗养机构资产,央企的相关资产也在改革之列。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早在2014年,相关部门便展开摸底调查,调研范围不仅包括各大央企,还包括国家机关和党政机关。

纵使不易,这项绵延数年的改革已经走出标志性的一步,中国康养相关负责人表示,8月18日,全国首个由党政机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普惠养老服务设施的项目,已在山东威海落成开业。

在这之前,2019年1月,相关机构被纳入首批党政机关改革范围后,国家海关总署便在中国康养的协助下制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并于11月获得批复,之后双方签订交接,推进完成人员安置工作。2020年1月,在改革牵头部委协调下,双方按照“先接后交”的原则正式签订了物业交接协议,完成了上述首家党政机关培训疗养机构的交接工作。

中国康养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下半年,还将有5家左右的党政机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机构陆续开工。未来两年,根据资产接收的情况,预计将一大批培训疗养机构将转型养老机构并开业。

更大规模的资产接收与管理正在紧密推动中,按照顶层设计要求,这些养老机构,将主要面向工薪阶层打开普惠养老的大门。

开端

诚通很早便参与到了这场改革中。

彼时,中国康养还没有浮出水面。但这并不影响诚通在上述机构改革领域的布局。这与其多年沉浸于全链条资产管理,以及专项国资国企改革运作的平台公司身份不无关系。

早在诚通被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之前的2014年底,其便开始参与国家发改委关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前期政策调研,以及相关改革文件的起草讨论工作。

随着2016年改革的启动,在经过多轮讨论研究后,诚通被国务院国资委最终确定为参与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相关工作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能够成为该改革的运作平台,与诚通承担过大量国资国企改革专项任务,例如参与过央企医疗机构改革、校办企业改革、部属企业改革等不无关联。身为国资国企改革、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的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中国诚通先后整合过多家央企资产,涉及企业639户,资产1211.67亿元,人员9.2万人,牵头或参与搭建了国海海工、中石化国勘、国源煤炭、中新能化、北京化诚新等专项资产管理平台,涉及资产近7000亿元;接收央企上市公司股权652亿元。

更多的改革细项在后面。中国康养顺势而生。

根据中央改革文件的要求,中国诚通在集团内部成立了由主要企业领导担任的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并根据改革关于“鼓励有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向健康养老服务业。探索由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跨区域跨领域健康养老产业集团”的具体要求,组建中国康养作为改革资产统一接收及转型发展健康养老的专项运作平台,注册资本100亿元。

中国诚通相关负责人在阐述“统一运作平台”时表示:“划转到一个平台上,改革能保持在资产接收、人员安置、资产处置、转型发展等相关工作中政策的一致性,也更有利于统筹规划配置,这是改革成功的基本条件。”

中国康养成立后,面对培训疗养机构地域分布广、资产状态复杂等情况,在改革牵头部委的指导下,开发了改革资产数据库,组建了100余个项目接收小组,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制度体系,设立了北京、武汉、沈阳(大连)、北戴河、青岛等区域性平台公司,并将接收工作前移,帮助涉改主管部委制定涉改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参与机构人员安置、转企改制、资产清查、交接等工作,在改革推进中发挥专业平台的作用。

大国资平台切入中国养老市场的第一阶段,开启了。

落子山东

2020年,首家党政机关培训疗养机构成功转型的项目——中国康养·盛泉·海署幸福家园项目,落地了。

中国诚通相关负责人介绍表示,中国康养·盛泉·海署幸福家园由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资产接收及转型发展健康养老的统一运作平台,中国康养接收的原海关总署威海教育培训基地改造而来,亦是首个撤销脱钩并转型健康养老的培训疗养机构,以及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项目。

该负责人认为,海关总署威海教育培训基地的相关改革,具有推动改革机构转型发展、扩大普惠养老有效服务供给规模的示范效应。他说:“这也是中国康养批量接收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资产,转型发展养老的第一个成果。”

为了推动机构改革按照顶层设计要求转型发展普惠养老的落地,中国康养建立了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设计改造、服务管理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海关总署威海教育培训基地就是在按照相关体系进行设计改造的基础上,经多方遴选,最终引入了山东省建设规模最大、养老人数最多,具备一定养老机构建设、运营、代管实力的民营养老机构——山东盛泉集团作为合作方,为项目提供相关运营服务。

据悉,上述项目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项目面积5718平米,配置100张普惠养老床位,开业运营后将提供社区居家、老年大学、长期照护及旅居等养老服务。按照预期,该项目将为周边一公里内3个中型普通居民社区、近千名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既提供价格适中的日间照料、社区助餐、助浴、助医、咨询代购等社区养老服务;也提供专业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上门居家养老服务。此外,该项目从居家、社区到机构养老进行融合,以期让老年人获得多维度养老服务。

作为首家参与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的中央企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在近三年时间内,中国康养已经将普惠养老的网点覆盖8省7市,除去山东威海,在武汉、鄂州、沈阳、上海等地区均有布局。

商业模式

山东威海的机构改革项目仅仅是开始,中国康养想要做的不止于此。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经过多年探索,康养已经形成一套自有的改革逻辑与操作流程。

中国康养相关负责人用“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企业可持续”来形容康养想要达成的商业模式目标。

该负责人说:“如何平衡价格和质量的双重要求?比如物业方面,我们通过统一设计和改造,希望能通过专业化的手段降低成本,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以闲置物业的改造为例,中国康养已经按照相关标准体系,推动改造完成了58个由老旧物业转型的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2千余张,正在建设项目30个,年底前运营的床位将达到4000张,自营项目入住率达到90%,服务社区居家老人近万人次。

目前,中国康养通过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老旧物业改造能力以及工程管理能力,建立了养老全产业供应链资源库,并形成了相关养老项目设计和改造标准化体系,为旧有物业改造为养老项目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改革做好了物质、体系、人才和管理上的储备。

想要达成质量、价格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中国康养相关负责人认为,在把好统一接收端口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和资源,提升运营质量,这些都是运营公司的核心功能和优势所长。

他说:“从现有投资者的身份看,有的是财务投资者,有的是战略投资者,这些都要进行区分。不仅除了投资,运营端的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也要灵活,比如可以尝试和民营企业更多合作,通过混改和员工持股的方式,按照服务业特点将相关资产搞活。”

综合来看,中国康养的目标是,搭建各项改革资产的集中管理平台和包括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运营等优化资源配置平台,引导多方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资产和其他资产转型发展养老。

目前,中国康养已经和国内外近百家养老服务运营商进行了接洽,经过一定的遴选程序,已经建立了合作运营资源库。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资产特点,中国康养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模式进行培训疗养机构的建设和运营。

例如采取自建共营的机构,中国康养将投资改造,运营方面采取混合所有制;采取共建共营的机构,中国康养将与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合资改造,运营方面混合所有制;采取他建他营的机构,中国康养将机构整体委托给具有资金和运营实力的养老企业进行投资和运营;采取自建自营的机构,中国康养将选择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或者找到合适的合作方机构,投资运营。

在推进混改与物业改造的同时,中国康养还注重其他相关环节的管理,例如在合作机构选择、监管和退出上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形成管理闭环。在合作机构的选择方面,明确合作机构的选定程序,实现意向接触、初步评估、深入调研、监督管理、确定合作机构、组织评价等。

在合作方的监督管理方面,中国康养将从资产监管、工程监管、安全生产和应急预案监管、服务内容监督、服务质量监管与评价、退出机制与服务衔接等方面对合作方进行监管,并制定相关预案。

未来

中国康养致力于在未来三年打造成为国内养老产业的领跑者。

2020年下半年,还将有5家左右党政机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机构陆续开工;未来两年,根据资产接收情况,一大批培训疗养机构将转型养老机构并开业。另外,针对培训疗养机构集中的地区,中国康养还将建构北戴河乐龄康养示范区和青岛市南区康养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未来三年,中国康养将从品牌标准、设施设计、客户管理、人才培训、组织管控、信息平台等层面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落地实施,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力求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标准化运营服务监管体系建立方面,中国康养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数据查核工作,每月统计服务运营过程性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反馈。每年组织机构参与线上、线下质量管理培训,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持续追踪跟进,形成PDCA闭环管理,帮助一线机构有效解决问题,改善养老服务质量。

数据统计显示,未来三年,中国康养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旅居养老等主要业务条线将吸纳就业数万人。目前,中国康养正在构建康养人才专业特色培训体系、从业人员水平的等级评价及认证体系,预估到2022年将培训储备约7000—8000名健康养老专业人员。

对于中国康养的未来定位,中国诚通相关负责人有着较为明确的思路,其认为中国康养已经在理论、资金、政策、人才、品牌、商业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明确了其改革资产转型养老的平台定位。未来,作为资产集中管理平台,中国康养将继续对接收的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快速盘活、统筹规划,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中国康养将通过搭建研发平台、资产平台、能力平台、创发平台和公共资源平台,坚持管品牌、管客户、管标准、管质量、管权益,确保满足老人的需求。

下一步,按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安排,中国康养将全面启动改革资产的批量接收工作,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批量复制”的策略,接收培训疗养机构数百家,覆盖全国29个省份,主要分布与人口老龄化分布区域大致吻合。

当前,中国康养已经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培训疗养机构资产特点,中国康养将在改造后推出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旅居养老三种主要类型的普惠养老产品,提供床位数十万张,为几十万老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