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后连接时代”

叶心冉2020-09-05 09:5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心冉 近日,参观美国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的施耐德电气全球智能家居系统副总裁马思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展会上做大展板的厂商少了,讲故事的厂商多了。

而在施耐德电气智能家居事业部智能家居系统负责人李敏看来,讲故事实际上是在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核心竞争力并非每个公司都能够找到。

开始争相讲故事的背后,是抢滩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者越来越多。9月2日,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如期开幕,记者走访现场,不难发现传统家电巨头、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通讯商、安防公司以及新型智能家居企业的身影。

从业内人士反馈来看,后疫情时代,智能家居行业已然迈进“后连接时代”,即产品连接的这一步已经完成,接下来各个入局者开始将故事着重放置在“我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上。

智慧社区

智能家居的外延开始扩大。如果说去年厂商的关注重点,还停留在从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的扩充,今年智能社区的讨论声音开始变大,尤其是疫情影响的当下,社区的智能、安全、精细化管理获得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关注。

在一主营产品为智慧安防的企业展台区域,来访者不断。展台销售人员介绍,今年智慧社区类的产品询问者明显增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人员流动的规范性管理变得越来越严格。

疫情影响之下,人们开始纵深思考“无接触”形式的拓展。该销售人员介绍,比如智慧访客的功能,业主可以通过手机发送访客二维码或者随机密码给来访者,访客可凭二维码进出小区。另外,物业可以通过云平台对访客进行信息登记和人脸录入,对访客进行门禁权限的具体分配,访客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出入小区。

该销售同时提到,实际上,这种数字化流程可以为社区综合、精细化管理带来便利,甚至可以提供管理上的预警提示。如访客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小区后,结合小区监控的实时追踪,访客的行程轨迹、停留时长会被记录下来。

“假设这里的301房间,每天都有十几、二十人进出,形成比较可疑的记录,此时社区便可以将这些访客数据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看是否存在异常。”上述销售说。

事实上,记者还走访多家涵盖智慧社区业务的企业展台,访客人脸识别、数字对讲、连接物业推送信息等功能大同小异,同质化问题亦不容忽视。

马思韬表示,这也是讲故事的人变多的原因。“智能门锁、智能开关、智能插座,你可能在这个展会里面可以找出一千家企业能做这个事情,单纯看功能,大家的同质化比较严重。”

若回到三年前,很多参展公司会展示一个大面板,上面什么都有,开关、插座、传感器,基本上每家都差不多。“但经过多年生态圈及上下游的推动,现在连接已经不是问题,在后连接时代——你可以连,我也可以连的时候,各个厂商还是需要思考:我们想干什么,提供的价值是什么?”马思韬说。

行业内开始着重思考智慧家庭如何和智慧社区产生联动。李敏也表示,疫情期间,无论是社区管理还是家庭管控,实际上用到了大量智能化的设备,这是行业内看到的机会点。因为目前在社区管理方面,不再是业主提交物业费这一简单的互动,而是用户正在对社区产生依赖。

李敏进一步谈到,在疫情期间,买菜、买药、接待来访的宾客,这些更多需要物业来帮忙完成,都是二次的交付,这里面便存在着大量服务端的问题,如何完善配套设施帮助业主获得更好的体验将是接下来的重点。

去年,智能家居行业的讨论,还以全屋智能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竞争差异点为主流;当前,社区的增值性服务开始成为另一大热点。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将智能家居与智慧社区结合起来,成本大幅增加,后续维护和服务也会更加繁琐复杂。

对此,李敏认为,行业内众多开发商开始成立物业科技公司,是因为大家看到后房产时代,未来增值服务的重要性。增值服务依赖于居家和社区的打通,单纯只有社区管理,提供的服务内容是比较有限的,只能提供一个送餐或是洗衣的服务。但社区一旦和居家打通,它和每一个业主的相关性是非常强的。“如果今天你的洗衣机坏了,你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打洗衣机厂商的电话,还是设法购置一台新的洗衣机?但如果开发商告诉你,我的社区里就有维护人员,可以一个小时上门为你查看甚至告诉你,可以为你提供洗衣机折旧换新服务,你还会自己拨打厂商电话亦或是打开网购平台吗?这些都不会。”李敏表示,随着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打通,这些强关性会加强业主和物业的关系,产生更多服务的价值。

不过,李敏同时也强调,这些价值是第二步考虑的事情,现在第一步要做的是把连接和整个架构先铺好。

开放的系统

当下,智能家居赛道的战鼓已越敲越烈。

此前,海尔智家与海尔电器在7月31日发布联合公告称,海尔智家拟通过发行H股加现金的方式私有化海尔电器,每1股计划可以获得1.6股海尔智家新发行的H股股份,并获得1.95港元/股的现金付款。

美的集团日前也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海康威视也在此前透露,公司上半年启动智能家居业务的分拆上市筹备工作。

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家居的增长在于,年轻用户正逐渐成为家居家装消费主体,消费升级也反映其中,再加上疫情影响的“宅经济”和5G商用技术的推动。

马思韬指出,隔离期间,大家对于家庭舒适、安全,甚至一些节能的需求涌现出来,这种意识越来越明显。让人与家庭进行互动,通过自动化的方式为其分忧,是作为整体方案需要去解决的事情。

马思韬一直在强调“随心所欲”的重要性,即“随心所欲”也是智能家居行业希望能无限靠近的愿景。但仔细思考会发现,“随心所欲”背后最大的变量——人,是愿景实现起来最困难的部分。

“有些人认为智能家居的东西,似乎比智能工业看起来简单。其实不是,家里面有一个特别难处理的变量,就是‘人’本身。”马思韬认为工业的流程没有办法预测人想做什么、心里在想什么。

实际上,今年CES的展会,已经有公司和团队在研究脑波的事情。但在马思韬看来,这条路还很长。当下的解决点在于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即不为用户预设变量,用户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另一点则是家居自动化。

“当我希望家里的电费一个月控制在300块钱,系统需要告诉我,能为我做什么。系统可以根据我既往的习惯、负荷制定出可行的方案,比如问我愿不愿意承受每天空调温度上升1℃这样的方式。如果我可以接受,那么接下来系统会帮助我解决剩下的事情。”马思韬表示,这便是通过自动化的方式为用户分忧,使用户获得更好的家庭体验。

但即便是当下,这样的愿景实施起来仍存不少困难。生态相对封闭、不够开放是业内普遍质疑的问题。封闭的生态使得人们对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无法实施统一操控。此外,智能家电目前仍以单品购买为主,使用场景也集中在卧室或厨房等功能分区。要想进一步突破,家电企业需要更多向智能家居生态发力,从局部家居智能化走向全屋智能。

李敏表示,五年前,个人消费电子非常火热,但现在这些智能消费电子厂商慢慢在回归到B端客户,“我们希望智能家居概念、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能够在B端先形成一定共识,要形成智能家居的统一标准,将这个市场做大,最后还是要依靠B端企业,比如头部的开放商。”

马思韬也指出,舒适、安全、节能再加上互通,这是一个整体,“不是说我有不同的垂直领域,其实这就涉及开放性的问题。在后连接时代,一方面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号召行业内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进来,形成朋友圈,大家一起来解决封闭性的问题,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