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会生物携创新药欲登科创板 “BEM-014”或改写国内肥胖治疗药物格局

2020-09-18 16:59

据悉,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仁会生物)已在上交所科创板提交注册。仁会生物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注于内分泌、心血管及肿瘤治疗领域内创新生物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仁会生物公司拥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全人源 GLP-1类药物——谊生泰;在研管线中,肥胖治疗领域新药“BEM-014”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另有多个在研新药涉及糖尿病、脂肪肝/肝炎、抗凝血、白血病、实体瘤等治疗领域。

仁会生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目前已上市的谊生泰是中国糖尿病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已进入III期临床的“BEM-014”有望成为国内领先上市的减重创新药。近年来,境内外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企业青睐有加,相比传统制药企业以PE为主的估值方法,对于创新药企业,在研管线的DCF(现金流量贴现法)方法已经得到行业广泛的认可,这将有助于市场进一步发掘创新药企业的潜在价值。

糖尿病创新药谊生泰持续放量

仁会生物专注于内分泌、心血管及肿瘤治疗领域内创新生物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并以持续为患者提供“Best-in-class”的创新生物药为长期发展愿景。

在仁会生物的产品线中,贝那鲁肽注射液(商品名谊生泰)已于2017年上市销售;在研产品包括肥胖症治疗领域的“BEM-014”;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炎治疗领域的“BEM-050”。此外,仁会生物围绕内分泌、心血管及肿瘤三大领域,正在开展一系列新蛋白分子的临床前研究,产品线丰富。

上述产品中,谊生泰为全人源GLP-1类药物,GLP-1受体(GLP-1R)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领域中热门靶点之一,全球糖尿病药物巨头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纷纷针对该靶点布局一个或数个新药。

2017年以来,谊生泰为仁会生物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主营业务收入。据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仁会生物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约为1360万元、2681万元和5588万元;毛利分别为730万元、1056万元和3307万元。作为一个投入市场不久仍处于导入阶段的创新药,谊生泰可谓表现抢眼。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报告,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已从2014年的1.1亿增长至2018年的1.2亿,并预计于2030 年达到约1.68亿;预计中国的糖尿病药物市场将在2023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1184亿元和2592亿元人民币。

GLP-1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且无低血糖风险,并有显著降低体重和心脑血管获益的效果,其临床治疗地位日益提升。2018年1月谊生泰被《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推荐为临床常用降糖药,这也是率先被写入指南的国产原研GLP-1制剂。

自谊生泰上市销售以来,仁会生物自建专业化学术推广团队对外推广产品,开展谊生泰在全国范围内医院和药店渠道的布局,截至2019年底覆盖全国530余家医院和近1500家药店,从而为谊生泰进一步持续放量奠定了基础。

肥胖治疗新药“最后冲刺”

医药产品可分为创新药或仿制药,简而言之,二者均具有临床治疗的功效,但仿制药一般根据现有上市药物成分制成,创新药则含有新的化学或生物成分。与仿制药相比,创新药的疗效及安全性被认为可能更好,并享有市场专卖权和较高的定价权。

而在创新药中,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具有更高功效及安全性,且副作用及毒性较小。由于其具有结构多样性,能够与靶标选择性结合及与蛋白质及其他分子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多种缺乏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业界主流观点认为,未来生物药相比化学药有着更大的成长空间。

在医药领域,创新生物药可谓“皇冠上的宝石”。仁会生物专注于创新生物药,建立了从早期药物发现、临床研究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技术体系,在药物发现领域、药学研究领域、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深厚的研发基础和体系。

在此基础上,仁会生物的研发管线包括谊生泰适应症拓展项目;超重/肥胖治疗领域“BEM-014”;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炎治疗领域的“BEM-050”;以及糖尿病、抗凝血、白血病、实体瘤等领域的创新药。其中,“BEM-014”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阶段,预计将是仁会生物下一个上市的重磅创新药。

BEM-014为贝那鲁肽在超重/肥胖治疗领域的新增适应症,其可以通过调节食欲中枢、增强饱腹感、延缓胃排空等机制改善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减少能量摄入,从而实现降低体重、改善血脂等疗效。

据招股书披露,贝那鲁肽的一项纳入314个病例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贝那鲁肽治疗3个月,体重平均下降达10.05公斤,下降幅度高达12.9%,其中84.96%的患者体重下降超过5%,72.18%患者体重下降超过10%。

基于BEM-014的非临床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已体现出良好的减重效果和长期安全性,仁会生物已在中美两国推进 BEM-014的减重临床研究。在美国,公司于2016年7月获得美国FDA临床研究许可,已在美国正式启动减重适应症临床研究。在中国,公司于2019年1月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许可公司开展BEM-014用于超重/肥胖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

“BEM-014的III期临床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担任研究组长单位,全国共约35家研究中心参与。I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0年-2021年上半年完成。”仁会生物招股书介绍。

上述进展也意味着,如果III期临床试验接下来进展顺利,BEM-014将在其后陆续进入新药注册、投产上市阶段,该药物也将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机制的减重药物,对于遏制单纯肥胖患者相关疾病及并发症、控制国人肥胖迅猛增长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从商业层面而言,目前国内超重/肥胖症药物治疗市场仅有奥利司他仿制药获NMPA批准用于肥胖治疗,2019年奥利司他全国销售额约为12.7亿元。而根据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2019年年报信息,在中国以外已获批减重适应症的GLP-1利拉鲁肽2019年销售额约58亿人民币,占全球减重药物销售额的56%。

而未来一旦仁会生物BEM-014超重/肥胖症治疗药物上市,将有望改变国内现有的超重/肥胖症药物治疗市场格局,甚至进一步满足潜在市场需求,拓宽已有的市场空间。

在研管线稳健推进 静待创新红利

近年来,海内外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制药企业可谓青睐有加,包括港股、科创板的一系列改革也给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为创新药投资提供更多选择。

一方面,从商业前景而言,相较于化学药,生物药已成为全球医药行业中最容易出现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产品的细分领域。根据各药企年报统计,2018年全球销售额前十大药物中有9款是生物药。

另一方面,由于创新生物药研发投入巨大且风险较高,新药从立项到上市时间漫长,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以推进自身研发和后期的商业化。而一旦新药成功实现商业化,其对于投资者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

仁会生物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包括公司在糖尿病、肥胖症、非酒精性肝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领域的新药研发项目、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建设及二期建设项目。

而从2018年以来,由于集采、一致性评价、辅助用药等政策影响,部分医药公司的传统利益品种销售受到较大影响,生物医药行业创新转型速度明显加快。其中,头部公司快速跟进全球领先靶点;传统企业则通过合作研发、收购及产品引进等方式加快转型。

也是在此过程中,一批登陆港股的未盈利创新药企业受到市场广泛认可,两年多来,其中多家公司在二级市场表现抢眼,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过100%,有的甚至接近200%,足见投资者对于其创新药市场前景的看好。

中信建投的相关研报指出,从H股到A股,市场对制药企业从传统仿制药PE为主的估值方法,转变为在研管线的DCF(现金流量贴现法)方法已经得到行业广泛的认可,是否盈利不再是投资当前衡量制药企业价值的关键。而今年科创板中报数据也反映了生物医药的企业的良好成长性,据上交所披露数据,今年上半年科创板生物医药行业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34.61%、2757.65%。

对于未来的发展,仁会生物始终坚信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是商业成功的前提。依托二十年的生物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宝贵经验,公司将专注于内分泌、心血管和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借助药物发现、CMC、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平台的支撑,精准开发创新药,研制出更适合目标患者群的治疗药物,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