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华为芯片断供: 芯片供需生变 手机短缺、涨价潮传导至零售店

沈怡然2020-09-21 15:4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9月20日,华为手机芯片被断供的第六天,记者来到北京一家华为产品旗舰店,店内一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已经明显感受到从经销商拿货越来越难,部分手机型号属于“卖一台少一台”,对于能拿到的货,价格也出现了300-400元左右的上涨。

该旗舰店位于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与该商区人流众多的景象相比,这家店显得有些冷清。据该店介绍,该店属于华为产品旗舰店,他们要从经销商处拿货,再按照华为官方价格定价。

零售店缺货

华为芯片被断供,源于美国关于华为的修订版禁令生效——自9月15日开始,所有非美国、但使用了美国技术的公司,必须申请到美国许可证后,才能使用美国的技术和工具,向华为供应产品。

自断供以来,华为经销商的缺货和涨价,已经传导至华为手机零售店。9月17日,一位华为手机经销商对记者表示,从9月1日开始,经销商们的拿货价开始上涨,而经销商们的选择往往是,将涨价的成本传导给下游。

9月20日,记者发现,上述旗舰店内,有顾客向销售人员询问“华为手机是否会断供”,销售人员则多次向顾客解释“华为手机不会绝版,只是未来一段时间店里会出现货少的情况。”

上述销售人员表示,缺货和涨价的机型以Mate 30手机为主。华为Mate 30属于中高端产品,所搭载的芯片是麒麟990,是华为自主研发的具备5G能力的手机芯片,采用台积电的7nm工艺。该人士表示,Mate 30手机的量、价变化,是因为该手机搭载的麒麟990芯片出现了缺货和涨价,Mate 30面世一年,属于搭载该款芯片的一款老机型,对于新机型,目前尚未有缺货现象,但和往常相比货也不充足。

该销售人员表示,旗舰店必须按照华为官方价格来定价,不会给消费者涨价,只好自己消化这个成本。一种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店里该款机型出现断货,按照该店的计划,若顾客要求购买,只能试图从第三方渠道采购,价格会比经销商拿货价更高,而这部分成本也要旗舰店来消化。

旗舰店以外,电信运营商的手机营业厅也是华为的渠道之一。9月20日,中国联通在北京召开了一场“中国联通 Apple Watch热销直播夜”活动,会上展示了苹果新品Apple Watch Series 6。中国联通副总经理范云军、苹果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出席了该会议,范云军在会上表示, 这是中国联通与苹果公司合作12年以来,第一次召开苹果新品发布会,希望未来加强双方合作关系。葛越在会上表示, 中国联通是运营商中和苹果合作时间最长,合作最深入的一家,本次Apple Watch新品的部分功能,也将独家授权给中国联通。

该活动由中国联通终端公司联通华盛主办,记者就联通与华为的合作战略及进展,在会上询问该公司,该公司表示,对该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答复。

芯片供需变化

芯片作为手机中的高价值零部件,可替代性很低,在断供风波中首当其冲。外力的干预,正在影响手机芯片的供需。一些手机厂商已经感受到变化。

9月20日,一位中小手机厂商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华为被断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他手机厂商拿货产能不足的情况。断供以后,上游芯片厂商的产能被释放出一部分,又迅速被其他手机厂商瓜分,就他所在公司的拿货情况来看,相比没有断供时候,反而是更好的。

2020年原本是5G手机得到商用普及的一年,也是芯片厂大力推出5G芯片的关键时期,而5G芯片的对企业的研发生产要求很高,会挤占企业很多非5G芯片的产能,使得整个市场出现芯片产能短缺的现象。

该人士表示,断供前的一段时间,也就是从今年初开始,是华为大量囤货的时期,当时其他中小厂商感到产能被快速挤占,产能短缺主要体现在手机基带芯片上,很多型号基本上拿不到货,或者上游所给的拿货周期延长,对于能拿到货的芯片,原先可以每个月拿到10万套,现在只能拿到6-8万套。

该人士称,9月15日华为被断供至今,正在密集和芯片设计厂商沟通,虽然得到的反馈是产能仍然供不上,但这种产能的紧张感是有所缓解的。华为的断供,从某种程度上给行业其他中小厂商,提供了一个拿货的机会。

该人士表示,对于产能的缓解,现阶段的感觉还不是很明显,还需要一个缓解的周期,也就是芯片所需4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现在公司出的手机,所搭载的芯片都是去年芯片,所以对此感觉不明显。总体来说,真正的影响还没有显现,毕竟断供只是刚刚开始,在长期的过程中,影响会一直存在的,无法判断这个时间,但他认为,影响的显现周期,将会是手机芯片供应到顶的时候。

该人士表示,手机厂商对断供事件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和关注,现在是华为被干预,或许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变成其他公司。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