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财富 | 四十不惑:疫情下的中产理财经

周一帆2020-09-30 18:5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一帆 虽然离疫情爆发已过去9个月,即将“四十不惑”的陈益文至今依然对同事抢购口罩一幕记忆犹新。

今年春节放假前倒数第二天,陈益文在电梯里碰到了一位同事,看着对方手里抓着的一大包封装口罩,他感到甚是奇怪。“口罩供应稀缺,我刚到附近的药房把最后一包抢走。如果别人有需要,我可以高价出售。”在陈益文的追问下,同事小声透露。

尽管当时的陈益文并未太将买口罩一事放在心上,但作为具有多年投资经验的小散,敏锐的嗅觉仍然让他对市场情绪做了一个推测:如果疫情真的严重,口罩防护需求必将大增。

次日,陈益文小幅买入了一只口罩概念可转债。疫情影响也波及到了资本市场,今年2月3日,股市在暴跌中开盘,大量个股封跌停,但陈益文节前加仓的可转债当天暴涨30%+,对冲了他账户上的部分损失。

回望已经走过大半的2020,这只是在“疫情”的压力测试下,一名散户的投资小插曲。

心态决定成败

作为无数“测试员”中的一份子,39岁的陈益文即将进入“四十不惑”的人生阶段。平时除了在自媒体平台输出内容外,他还有一部分房租收入,而生活支出则占到收入的四成左右。从经济水平来看,陈益文可以归入中产阶层。

这样的陈益文,同时也是拥有多年经验的散户投资者。

“在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的实习单位,好几个同事都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会理财,这样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宽松。当时正好也是牛市,我也觉得是一个机会,就开户入市了。”据陈益文回忆,那是2007年1月份左右,“虽然大家都推荐股票,但我感觉自己性格上更适合基金,所以就先后都买了一些。”

时光飞逝,在市场中打滚摸爬13年之久的陈益文,投资心态已和当初大有不同。“经历过2008年、2011年和2018年的熊市后,心态变得成熟,对事态的发展更为乐观。”陈益文笑着表示,“现在更喜欢赚取稳健的收益,不会为了盈利冒进,也不会听到外界说要买什么就跟着买,这些都只是一种信息来源和评价渠道,来完善自己对投资产品的认识。”

长期保持重仓的他,在春节假期后出现的市场暴跌中股票账户缩水严重,但基于将未来几个月要使用的资金提前准备好的这一习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轮损失下产生的影响,也缓解了陈益文的心理压力,而这一切,也是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

“2015年三季度可以说遇到了最大的困境。尽管已经拿了一些钱出来买房,但依然还有一些钱在股票账户,当时市场第一轮和第二轮熔断的速度非常快,即使是买基金回撤也不小,盈利缩水很多,家人都产生了很大意见。那次也让我认识到,投资体验很重要,随时都需要做好风险防控。”

“现在的心态让我懂得,手里的这笔钱有多少可以拿来投资的,又有多少必须留着为未来生活做打算。也让我更清楚投资的时候哪些风险和收益更加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在陈益文看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才是学会理财的关键,“我的资产保值大思路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根据宏观的分析,决定在股票、房产和债券之间的配置比例。”

据陈益文回忆,他曾经也接触过银行理财、保险、P2P等产品。“但像保险因为不可能买太多,同时收益率又不高,只能起到基础保障作用,这一块就只是家庭配置了一些;而信托因为流动性不好,同时很多底层资产是房地产,所以就没有参与;而P2P之前买了不少,但2015年看到国家去杠杆的决心后都陆续退出了。”

“我看好资本市场,特别是基金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流动性较好,信息透明,进出方便,而且自己在这一块的投资经验也有多年,了解的比较深刻。目前感觉,未来财富增值的几个大方向里,优质企业的股权非常值得期待,而基金能够帮助我们投资到这类企业当中,分享其中的成长机遇。”陈益文说。

谈及疫情期间的理财经验,陈益文认为,使用闲钱投资十分重要,否则很难在暴跌赐予的买入机会来临时,泰然处之。同时,保持乐观也很有必要。“有投资者在市场悲观时,自己更悲观,卖在了2月3日的历史低点,静静看着市场上涨,自己却只能空仓等待。”

回忆起走过的理财之路,陈益文表示,自己在2008年买的一只基金拿了12年,增长接近5倍。虽然金额不大,盈利也不是最多,但是让他深刻认识到,长期投资也能实现躺赢。

“不想错失机会的话,不妨在投资时让子弹多飞一会。”陈益文感慨道。

自创投资体系

在陈益文心中,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他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投资体系。

“首先我比较认同自上而下进行分析,在不同的经济阶段,每一大类资产都有自己的表现机会。比如说在钱比较多、经济比较宽松的时候,那么对货币最敏感的资产是最容易上涨的,比如说股票,其次就是房地产。此外,当经济逐步恢复的时候,这两个资产也都会表现比较好。商品在这里面也会有一些机会,但是比较短暂。”

“而当经济出现增速放缓,或者说流动性已经开始紧缩,特别是当两个叠加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转向防守,主要就买高等级的债券或者债券式基金,这就是一个大类资产的配置。在具体挑选的时候,我觉得投资那些容错率较高,即是波动比较小,但是成长率比较高的行业机会就较好,最典型的就是大消费类,这些即使你踩错了时点,他也不会让你亏,无非是你亏时间,但不会亏钱。”陈益文说。

正因如此,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陈益文来说亦是一个机会。

一开始因为不知道市场的恐慌将在何时结束,也难以预料,陈益文便定下了一个中长期的稳妥投资计划,逢大跌加仓业绩较为优良的白酒、科技、家电和红利等指数基金,而逐步卖出逆市上涨的医药基金。在他看来,通过这样操作,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加仓资金,又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

但另一方面,陈益文的心中其实也有不少懊悔。“个人的投资操作虽然平滑了波动,暴跌期间的加仓也比较正确,但是过早的卖出和买入,实际在无形中拉低了收益。如果将投资的节奏适当放缓,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转债和个股投资同样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例如前面提到的可转债,赚到30%左右就撤走了,结果它最高上涨了5倍多。”

在陈益文反省自身的同时,疫情的局势也在不断改变:国内情况逐步好转的反面,海外的情况则快速恶化,伴随而至的是全球股市和原油等暴跌,美股出现了多次熔断,原油期货甚至出现负数。

这次,陈益文又将美股基金纳入投资范围,继续逢低加仓。但由于对疫情延续时间的不确定,以及之前买入过急,现金流吃紧的麻烦摆在了他的面前。为此,陈益文只好放缓买入节奏和单笔买入额,将以前的一周几次,调整为一周一次。

万幸的是,恐慌引发的践踏很快在各国央行快速的注水中渐行渐远,美股和A股均在3月下旬迎来了阶段性的底部。市场其后启动了一轮小牛市,陈益文的账户也快速回血,创出历史新高。回望今年他给自己定下盈利20%的目标,现在已经超过不少。

如今,收入来源不够合理和稳定,抗风险能力依然不强的现状是陈益文正在苦恼的问题。他的理想状态是,依靠房产租金、股票分红、版权收益等,任一方式均能支撑家庭正常的开支,这目前还做不到。但在他看来,理财出现的失误同时也能促使他思考和完善自身的投资体系,一方面深入对企业基本面变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买卖分批分次进行,不是一把全部进出。

“就是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实现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也认识投资产品,更深入的认识世界的运转逻辑,进一步把握投资机会。”即将迎来“四十不惑”的陈益文,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理财方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电竞产业发展趋势。新闻线索请联系:zhouyif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