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 | 保卫市场主体,就是保卫国家和百姓的财富

社论2020-09-30 21:21

刚刚秋天,我们似乎已经急于向2020告别。这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为过去和未来划了一道清晰可见的分割线。一些学者预言,疫情彻底改变了世界。

当这个世界一点点重启,我们稍稍安定下来,回到熟悉的人群和空间,重新开始对明天的畅想,我们势必要问自己:我们到底经历过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当我们为一个新世界祈愿的时候,我们究竟希望拥有什么。

疫情到来之时,我们对疫情本身知之甚少。我们面对恐惧和无助,不知道如何驱散这致命的阴霾。在那些时刻,所有的雄心壮志黯然失色,主宰人心的是活下去的信念。对个人来说,这意味着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对企业来说就是现金——你手里有多少钱,还能熬多久。

我们足以应对可能更坏的日子么?疫情陪伴了人类文明史,不过人类从未被一场疫情彻底吞噬,尽管曾经损失惨重,伤痕累累,甚至在人类心灵和身躯上留下永恒的印记。人类在各种疫情的肆虐和无休止的纠缠中穿越千年万年而来。在懂得敬畏的同时,人类也学会了保卫自己,保卫所有文明的财富,精神的和物质的。

对于世界来说,疫情之后的重启仍然曲折。看向千里之外,我们曾经憧憬的21世纪,仅仅20年后就将世界引向新的未知之旅么?不管怎样有些追问不会改变:它会不会让我们更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捍卫每一个生命的尊严?它会不会让我们在太久的隔离之后,重新认识作为一个共同体的人类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放慢脚步。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了最快的财富增长,以至于很多人相信,速度可以决定一切。我们见识那些风口的传说如何让成长的轨迹变形;我们见识一家企业如何在资本撬动下神奇长大又轰然倒塌。我们快得来不及看清楚自己的模样,读懂自己的心。

我们不大习惯慢下来。我们在各种泡沫中看到的无非是急躁的面孔和饥渴的眼神。我们轻看坚守和耐性,不相信天空中持久灿烂的星光需要岁月的沉淀和打磨。那是时间的力量。疫情就是以一种极端甚至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放缓脚步,更有耐心地面对自己和周边的世界。就像一颗疯长的树,如果我们希望更长久地享受成熟的果实,就该给它培土施肥,修剪枝丫,让它的根扎得更深,让树冠伸展开来,努力拥抱阳光、空气和水。

当疫情导致一场经济的大停摆时,生存是最大的主题。我们不遗余力是为了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活下来,他们是财富创造的源泉。这个“源泉”既包括那些营收千亿的巨无霸,更缺不了街边摆摊的 “码商”。他们背后是数以亿计的家庭。小心地呵护和保卫这个“源泉”,就是保卫国家和百姓的财富。

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在疫情之后最快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被认为是少有的会在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不过看起来,人们对财富的焦虑甚于以往。这好像是个悖论。这恐怕是人们对于因疫情放大的不确定的正常反应。更何况,中国还拥有超过6亿的中低收入人群。经济增长的终极目的,无非是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成长的红利,让更多低收入者加入到中等收入群体之中。当我们说,中国有14亿人的超大市场,当我们寄望于内需特别是消费之时,首先要问一句:怎样让更多人有钱花,敢花钱,愿花钱。

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会因疫情而改变吗?从吃饱穿暖等简单的物质满足到寻求品质和多元化、个性化,一路前行,后视镜上更迭的是历史的沧海桑田。疫情显然给了我们更多的提示。我们对人之为人的认识越清醒,就越是明白,我们构建的生命护城河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不仅是健康和富足。大河奔流,歌唱的始终是生命的价值与人类的尊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