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至今股价已翻三倍 曾因暴涨遭交易所问询 新余国科停牌核查

张晓晖2020-10-12 20:3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晓晖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部分创业板个股股价掀起一波上涨潮。

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22.SZ,下称“新余国科”)是A股除了新股之外,短期内涨幅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

从9月1日以来的23个交易日里,新余国科有8个交易日的涨幅为20%,股价从9月1日的21.50元,暴涨至10月9日的75.02元,涨幅高达349%。

2020年10月11日晚间,新余国科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暨停牌核查的公告”,称公司2020年9月29日、9月30日、10月9日连续3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连续10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00%,属于严重异常波动的情形。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2020年10月12日开市起停牌核查,自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

公司股价大涨,但新余国科上半年的经营业绩——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却双双下滑。

2020年上半年,新余国科实现营业收入9159.0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17.39万元,同比减少10.00%;实现利润总额1256.0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35.43万元,同比减少33.59%。新余国科称,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公司的生产、销售、效益均比上年有所下降。

2020年半年报显示,新余国科是一家涉军工企业,产品划分军品和民品两大类。

其中军品主要为生产军用火工品,主要包括火工元件(包含枪弹底火、炮弹底火、电底火、火帽、点火具、曳光管、导爆管、传爆管、针刺雷管、火焰雷管、电雷管)、火工装置(包含推销器、拔销器、切割器、分离螺栓、点火装置、开舱装置、光电对抗发烟装置),广泛用于我国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以及公安、武警的武器装备中。

民品业务主要从事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气象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人影燃爆器材及人影作业设备、气象观探测装备及相关软件。人影燃爆器材包括各种适应冷云、暖云气象环境的系列人工防雹增雨火箭弹、焰弹及烟(焰)条。人影作业设备包括火箭发射系统、地面碘化银催化系统、焰弹和烟(焰)条播撒装置、人影火箭弹危险品储存柜及抗爆箱等。气象观探测装备包括降水现象仪、自动气象站、气象探空火箭、城市内涝自动监测系统等。

投资者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向新余国科询问了很多问题。比如:“现代战争无人机已进化成主角!请问贵公司有没有无人机方面产品服务?”、“公司人工影响天气装备,能不能实现消雪或者增雪?”“请问公司可人工影响海洋气象吗?能人工消云、消雾控制雷电之类的否?”

新余国科回复了后面两个问题。公司称,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是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的作业装备等。所谓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所以在适当条件下,公司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是可以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的。

在雷电问题上,目前公司可以做到人工消云,引雷消雷还处于试验阶段。

这些回答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早在9月22日,新余国科就因为股价暴涨,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新余国科在9月23日作出回复,详细解释了上半年净利润下滑,军品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为疫情影响和中美贸易摩擦。

针对股价大涨,新余国科还提示:公司股价短期内涨幅较大,公司近几年主营业务比较稳定,而 2020 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滑,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其他内外部经营环境也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与公司经营业绩不匹配。

在本次停牌核查之前,新余国科已经自我核查了一次股价短期涨幅较大的原因,并公布了结果:

自2020年9月18日至本公告发布日,公司未发现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或投资者咨询,未发现其他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受产业发展前景及国际形势影响,A股市场近期比较关注国防军工板块,从事国防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股价涨幅相对较多。公司的业务涉及国防业务且流通股相对较少,公司股价短期内涨幅较大可能系受上述因素影响所致。

股权结构显示,新余国科是一家地方国资企业,江西省军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6.83%;第二大股东为江西钢丝厂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8.17%,实际控制人为江西省国资委。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从事新闻行业超过12年,专注于时政、公司新闻报道,擅长采访、调查、取证和突破。2006年起在经济观察报华东新闻中心(上海)工作,2008年派驻重庆,负责西南地区新闻报道。常驻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