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为啥不产名媛

苏小张2020-10-16 19:48

苏小张/文 这几天,深圳为自己过去40年在一张白纸上精彩演绎出的奇迹组织了各种纪念活动,在这个时间点上,很多人都密切关注深圳会传来什么信号。结果发现,火了“上海名媛”。

网上激辩四起。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些年轻女孩的想法,她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可以俘猎到富豪的“名媛”?上海名媛,像是个失手打开的汽水瓶子,时尚艳丽的瓶身上冒出的是浮华的气泡。她们拼来一张张美图,试图从别处汲取更大的物质财富。现实中,不断冒出的名媛培训班,不过一个又一个汽水瓶的生产线。

深圳和它周边也有很多生产线,40年里吸引了无数内地人来此触摸发财的梦想。一句“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就是最好的火柴,不需要太多产业规划就点燃了增长的发动机。

一个朋友的老家是湖北山村的,打拼十几年,已经是个“深圳人”了。他发自内心喜欢深圳,这个城市年轻,有活力,最重要的是包容。无论你的动力来自贫穷、理想还是英雄情节,只要够努力,这里大差不差都能给你回报。

深圳很拥挤,面积是上海的1/3,人口是上海的一半,2000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1300万人口。据说,以前有很多离了婚的人都往深圳跑,一是因为那里有钱,二是深圳包容,离婚不丢人。

前几年,有一位内地市长下海到深圳,几年后在深圳买了一栋海边别墅,他对北京来的客人说,那就是我的别墅,我凭自己本事挣钱买别墅有什么好遮掩的?这就是深圳。

包容是深圳发展的密码。

无论对于上海名媛,还是离了婚跑到深圳的人,世界都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还存在于城市和国家之间。有学者认为,不平等的根源是制度,及其所导致的不同的激励方式。经济决定财富,但经济的激励又反过来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学者将不同的激励制度分为汲取型和包容型两种。前者注重通过权势层层攫取,后者注重公平规则、自由竞争。而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实业的繁荣、产权获得保护,对促成包容性经济制度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汲取型制度和包容型制度,一段时间内都可能带来经济增长,但前者不可持续,后者不仅更长久也更稳固。

深圳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曾在一个论坛上说,“深圳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官不欺民,民不媚官,这一点是绝无仅有且无法复制的。”

10月14日之后,很多深圳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纷纷对媒体表示,他们更有信心了,不仅得到了很多政策大礼包,还得到了更多的承诺,这些承诺会让深圳这个“奇迹”之地,更加包容下去。

人们都乐于用过去的成绩来规划未来的政策路径。过去40年,那些跑到深圳的人证明,很多奇迹是在包容环境下闯出来的,路径原本并不存在,模式只能代表过去,更何况时代还变了呢?很多人说,“上海名媛”是高配版拼多多,同样是在上海,你让上海名媛培训班再创造一个拼多多试试。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月的宏观数据:CPI同比1.7%,创了18个月以来的最低值。除去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仅为0.5,是有记录以来最低值。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2.1%,已经连续8个月为负。

什么意思呢?专家们总结说,数据表明,经济的景气度很低。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

所以你看,上海名媛把口红效应体现得还是很明显。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