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委外悄然兴起 配置方觊觎超额业绩与税优红利

洪小棠2020-10-20 19:2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洪小棠 伴随着A股市场年内的超预期表现,公募委外的发力点正在从“固收+”延展至权益市场。

经济观察网记者发现,9月份以来,包括东方资管、中欧、嘉实、景顺长城等多家公募机构发行了面向机构的混合型公募产品。

例如景顺长城10月13日发行的景顺长城泰保三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下称景顺长城泰保),其基金合同明确表示,该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公开销售,同时单一投资者或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多名投资者持有的该基金份额占比将达50%以上。

与此前侧重于债市的“固收+”产品不同,景顺长城泰保的封闭期内,基金资产中股票投资的占比将达到60%—100%,显然属于一只权益类产品。

无独有偶,9月18日成立的中欧优势成长认购总户数也仅为3户,募集规模达10.1亿元,该产品对股票的投资比例也将超过60%。

“这些委外的6成以上仓位将投资于股票,主要是机构客户认同权益市场的配置机会,显然属于权益类的委外产品。”北京一家大型公募产品人士表示,“因为债市波动性较低,收益较为稳健,所以过去一直是固收+策略的委外比较多。”

在一位委外产品的投资机构看来,当下之所以权益类公募委外产品不断兴起,主要和一些银行理财、险资看重权益类市场的投资机会有关。

“有一些蓝筹股估值比较低,风险相对可控,同时市红率也比较高,看上去是权益类资产,但实际上通过分红每年有固定的一个股息收益,加上A股估值中枢的上移,权益市场还是有机会。”上述委外的投资机构人士指出,“这一类资产明显符合银行、险资的胃口。”

而以公募为形式开展委外业务,主要也和公募机制下的分红税收制度优惠以及公募投资经理较强的权益投研能力有关。

“公募本身就是做权益类资产交易的,对于择时、选股都具有更好的经验、风控体系以及交易能力,更容易获得超额业绩。”上述委外投资机构人士称,“加上公募本身具有分红税收的优惠,所以定制公募产品来配置权益产品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不过也有公募人士指出,权益类委外的兴起也容易导致公募业务的通道化现象,一旦发生净值回撤,对于公募机构的影响及委托人和管理人之前的权责争议也相对更大。

“定制公募很容易出现管理人接受委托人投资建议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净值回撤,管理人和委托人都承担什么责任,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北京一家中小公募机构客户销售坦言,“在固收的委外业务上,通常公募也会给机构客户一个业绩比较基准,最终这个基准也是比较好实现的,因为固收投资波动小,确定性大。但是权益类市场不具备这个条件。”

“如果管理委外资金出现比较大的净值回撤,机构客户显然不会‘善罢甘休’的。”上述机构客户销售称,“关键看这些产品如何构建资产包,形成一个比较稳健、波动小的资产组合,来达到预期业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记者
关注基金、证券、资产配置、上市公司、金融创新等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