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ingIO创始人张溪梦: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该怎么走

田进2020-10-21 17:0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传统企业为何要做数字化转型?

面对这个提问,在10 月21 日的GrowingIO 增长平台发布会上,GrowingIO 创始人张溪梦表示,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谋求数字化的转型。疫情期间其实就给了我们许多鲜活的例子。我们忽然发现,以前基于线下场景的行业,比如银行、零售等,都明显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反观很多基于线上场景的行业疫情期间增长的非常快,如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社区团购。

张溪梦认为,未来企业业务的增长很大一块将来自于数字化。他以企业服务的一家客户举例,“我们给中原地产做数字化创新,给线下售房的导购提供精准的数据化支持。比如当一个客户来到门店里想了解一套房子,只要客户一扫码或注册,导购就能知道这个客户在过去两周之内看过什么样的房型,看过哪些地点以及大概价格区间。这些信息都能非常好的帮助导购更好的给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

与此同时,张溪梦介绍,GrowingIO在过去的五年里一直在做用户行为分析,但从今年特别是从四季度开始,用户行为分析产品将要全面升级为数据增长的智能平台。公司也将新推出以用户数据为核心的数据管理、分析洞察、运营的增长平台。张溪梦也在发布会上发布了客户数据平台、用户 360 画像、智能运营三款产品。

在发布会随后的媒体采访中,经济观察网专访了GrowingIO CEO 张溪梦,他也从多方面阐释了当前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经济观察网:您认为传统企业为什么需要谋求数字化转型?

张溪梦:从我们日常生活来看,线下很多的交易场景、出行场景、差旅场景等都已被复制到线上。如订酒店的携程,出行的滴滴,买东西的淘宝、京东。但是,这里面也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原生科技类的企业原生就是数字化的,可以很自然的把数据和数字结合起来,但实体企业在此时就面临比较大的困扰。

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谋求数字化的转型。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呢?疫情其实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我们忽然发现,以前基于线下场景的行业,比如银行、零售等,都明显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反观很多基于线上场景的行业疫情期间增长的非常快,如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社区团购。

通过数据化,很多线上场景就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您打开京东、天猫,看到的商品一定是根据用户进行特殊设计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商品都不一样;打开滴滴,您会发现它定位在您附近。这些实际都是数据在背后驱动的个性化。

但是,今天很多传统企业线上触点比较少,线下数据也没有用起来,因此很难给他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体验。企业肯定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德勤研究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如果一个企业把它的实体业务进行数字化变革,至少能给企业带来15%以上的业务增量。所以,我认为未来企业业务的增长很大一块来自于数字化和数据化。

经济观察网:疫情给企业自身或企业客户带来了哪些些改变?

张溪梦:在去年年底之前,我们都没有感受到像今年这样多的需求。举个例子,去年,一些客户反馈说在数字化方面准备砍掉一些预算。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从今年2月份开始,客户反馈说,他们的IT预算从年初开始,老板给的指令就是不要封顶,要抓紧建设数字化的能力和数据化的能力。

经济观察网:作为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当前市场的竞争程度如何,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规模?

张溪梦:现在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还处在从幼年到少年时期。我个人认为市场机遇是非常广阔的,完全没有到白热化竞争时期。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成熟厂商能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

竞争上,市场企业都在从不同角度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从数据来看,美国做和用户营销有关的企业软件公司大概有9000家,而国内这方面的企业仅在300-500家之间,整个市场发展还处在朝阳时期,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多的。

从国内客户需求来看,除了顶级互联网公司有团队、技术,大部分的企业甚至包括很多大型企业在数字化方面没有特别完善,市场方面的人才、技术也都是比较稀缺的。因此市场需求也很多。

经济观察网:很多传统企业认为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就是等死,进行数字化转型就是找死,您怎么看?

张溪梦:现在为什么大量企业很焦虑是否要做数字化、数据化?我个人认为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当下数字化原住民即将进入社会并将成为消费主力,企业如果想持续做生意,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只不过需要考虑“度”的问题,需要衡量投入产出比,这和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对于一投入数字化就死的问题,任何一个科技类产品获取都有成本。不光需要企业投入资源,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能力也有要求。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如果想比较成功的进行转型或升级,更应该和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提供商合作。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