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都优雅地老去

言咏2020-10-24 09:15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言咏 又是一度重阳节。在这个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前夕,“假靳东”的新闻上了热搜:江西赣州一位61岁的女士,迷恋短视频平台上的“靳东”——当然,是假冒的——而后离家出走,北上吉林。一个极端的故事,引起广泛的共鸣,因为其背后有着巨大的共性。这位六旬女士,戳中了社会的痛点,有人从中听到了“老年悲歌”。

中国社会存在老龄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数字化的新时代,除了医疗、养老等传统命题,我们还面临互联网不断向高龄人群渗透的挑战: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联合澎湃新闻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10O万60岁以上用户样本中,0.19%的老人在该APP上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如果按照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口径(中国网民规模9.4亿人,60岁及以上的占10.3%)推算,全国有十几万老人,日均在线时间超长,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网络上。

互联网陪伴老人们度过了时光,但很多时候,也成为骗局滋长的温床。银发上网族在思维和反应上跟上这个快速迭代的现实世界已有些吃力,在虚拟世界里摸爬更是荆棘重重。十多年前,忽悠大爷大妈们相信并掏钱购买保健品的故事被搬到了互联网上,搬到了短视频中。那时,保健品销售们通过陪老人聊天,带他们去郊区游玩,获得信任后再兜售产品,如今除了笼络感情变成“在线”,其他本质上都一样。“在线”的方式让时间成本更低、更隐秘、更不容易辨别。

“假靳东”的故事及其背后银发上网族日益增多,他们对移动互联网依赖日益加深的现实,提醒我们要“看见”这一群体的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有已经老去或正在老去的父辈。赣州那位六旬女士,或许就是我们之中某一人的母亲。与其键盘侠式地感慨她的妄想甚至愚钝,不如抽时间陪一陪身边的老人,哪怕只是一个电话问候。

重阳节前夕,趣头条推出“断网一小时”的老年关爱活动,倡导年轻人放下手机,在现实生活中陪伴老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适时“下线”,不仅年轻人下线陪伴父辈,也要鼓励父辈们下线走到现实世界中彼此交往——那是他们曾经最熟悉、最传统的方式,只不过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中,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逐渐被异化了。无论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多么即时、高效、便捷,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这不是全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看得见彼此容貌、听得见彼此声音的沟通,是任何“在线”都无法替代的亲密。当老人的时间被晚辈的陪伴、被同龄人小社群里的交往、被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管是养花种菜还是吹笛遛鸟填满时,“假靳东”们就无机可乘。

另外,互联网平台也有责任尽更大努力遏制此类骗局,创建健康安全的互联网环境。前一段外卖骑手迷失在系统中的话题掀起一场算法到底有没有价值观的讨论。无论如何,通过算法分发,把隐藏猫腻的视频一次次推送给毫无挡驾之力的老年人,让他们一步步沉溺,这不是一种价值观正确的商业模式。要知道,“假靳东”只是冰山一角,与之类似的通过仿冒明星骗取用户信任,进而通过电商、打赏等形式获利的短视频账号很多。

重阳节之前三天,公安部宣布放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年龄,取消70周岁年龄上限。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对于有条件的老人来说,多了一种扩大活动半径、拓宽生活视野的方式。我们欢迎这种与时俱进、对老龄人友好的政策。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的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已超过18%;65岁以上的占比已超过12%。一些学者估计,到2049年中国老龄人口将接近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29%。老龄化趋势难以阻挡。我们的父辈包括我们自己都将老去,但是,如何优雅地老去,是摆在这个社会,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待解的命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评论版主编
武汉大学法文系毕业。08年入职机动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