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亿吨粗钢产能实现超低排放,“十四五”钢铁节能减排继续攻坚

李紫宸2020-11-01 22:0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 全国一共229家企业,6.2亿吨粗钢产能已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这是截至2020年10月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最新统计数据。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10月30日举办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与节能技改、绿色金融供需对接服务活动”上获悉,目前还有96家钢企正在开展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预计还有两个月时间,山钢的日照,济南钢铁等企业将陆续完成评估监测工作。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在会上表示,伴随下个五年规划到来,绿色将成为打造钢铁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9年粗钢超量9.9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一半,污染物排放量大,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的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钢铁行业污染物减排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介绍,分企业来看,减能减排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对废气中污染物的治理还主要停留在关键污染物指标的超低排放整改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仍需突破等问题,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期间继续攻坚,而包括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将为此在政策上持续进行安排。

229家钢企、6.2亿吨粗钢产能实施超低排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介绍,目前中国钢铁正在推行世界钢铁史上最为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钢铁企业有组织排放治理加快,无组织排放有效控制,过程控制技术应用更加深入,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低消耗,低污染,超低排放的绿色制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大批企业成为绿色花园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项目处处长佟彦超介绍,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一共229家企业,6.2亿吨粗钢产能已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环保处处长蒋靖浩回顾十三五表示,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的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钢铁行业污染物减排取得了重要进展。2013年以来淘汰过剩产能2.1亿吨,使得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蒋靖浩介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后,在减少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上,与2005年相比,2018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由694标煤降为555标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一些企业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吨钢耗水由8.6吨下降到2.75吨,水重复利用率94.3%提高到97.88%,重点钢企在节水和废水治理减排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吨钢外排废水量由4.71吨下降到0.74吨,下降了84.3%,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83千克下降到0.53千克,削减幅度达到81.3%,吨钢烟粉尘排放2.18千克下降到0.56千克,削减幅度74.3%。

蒋靖浩认为,以上数据表明,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各项指标在持续改善,中国钢铁企业的环保指标持续向好,但分企业来看水平依然参差不齐,整体上重点钢铁企业由于排放标准严格,环保设施先进,污染排放控制的较好,与国外对比看,我国钢铁行业的环境保护水平与先进产能的差距缩小,但是差距依然存在,排放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对废气中污染物的治理还主要停留在关键污染物指标的超低排放整改上,而工业发达国家先进钢铁企业对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治理基本完成,正致力于第三代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恶英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蒋靖浩表示,十三五期间能源环境指标的约束增强,给钢铁企业带来更多挑战,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越来越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是我国钢铁产能主要聚集区,同时也是环保污染治理的重点地区,钢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任务,相应的改造任务既艰巨又迫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9年粗钢超量9.9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一半,污染物排放量大。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占全国排放总量7%,10%和20%左右。随着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强,特别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以来,火电行业污染物大量下降,钢铁已经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中最大的来源,同时钢铁行业与国外行业水陆运输不同,主要依靠公路运输,目前钢铁货运量为40亿吨以上,颗粒物排放非常突出,占到钢铁企业自身总排放量20%以上,除排放量大之外,我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像京津冀,还有长三角周边,大气平均的PM2.5浓度也比全国的平均浓度高38%左右,大量钢铁行业的集中排放加重了区域的大气污染。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节能处处长罗晓丽介绍,近年来,我国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2019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到28%,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7.1万亿,但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工业中占比较高,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工业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2019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31亿吨标煤,占全国的比例超过了60%。

姜维也指出,尽管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行力度空前,但降低环保设施,运营成本,二次污染有效控制,节能减排更大技术创新,仍需进一步突破,表现在超低排放上缺乏最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稳定长周期运行,可供全面推广应用的成熟工艺装备,仍需加快开发完善,企业环保成本过大,经济性和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的空间仍有很大。低碳冶炼等革命性技术需要加大投入。

政策扫描:十四五继续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污染排放标准,推动钢铁等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将超低排放改造作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任务之一。

蒋靖浩认为,推动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对行业也有重要意义。一是能够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为企业改造执法检查提供参考。二是能够倒逼工艺结构的调整,实现源头减排,绝不是实施末端治理,更多要求企业从生产工艺路线上进行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品,比如物料运输不是除尘封闭就能够达到要求,要求企业工艺上实施改造,实施气力运输方式。三是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帮助环保先进其他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国取缔了1.5亿吨的地条钢产能,对生产成本低和产品质量差的落后企业进行清退,通过促进行业公平竞争,使得全行业的供给结构明显改善,市场环境也得到改善,此次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实施更严格的排放限值,与更严的措施管控双管齐下,能够倒逼环保落后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真正实现在同一环境标准下的公平市场竞争。

此外,本地超低排放改造还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为达到超低排放目标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差别电价等优惠政策,特别是差别化环保管理政策,让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和采暖进行错峰,企业是否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成为管理部门的重要考量因素。

近年,发改委通过修订发布《产业结构指导目录》2019年本,组织开展了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检查,印发《关于确认钢铁行业2020年化解过剩产能计划目标的通知》,推动钢铁行业的僵尸企业出清,优化能源结构,组织实施京津冀及周边,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等重点地区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为加快优化运输结构,还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多市联运,推动沿江港口与沿海港口的联动。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还安排中央预算类投资,支持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组织开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周期评估,修订节能管理办法百千万行动,实施循环经济重大工程。

未来,发改委还将继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效,基于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地方实行用能预算管理,修订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办法,以工业园区,工业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节能诊断和改造,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节能的重点工程。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项目处处长佟彦超介绍,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超低排放的意见》,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有序的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工作。

全面稳定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可享受环保税的优惠政策,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优质税和财政补贴;重污染期间实施差异化环保政策,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业不停产,不限产;对改造不同企业的实行不同的电价和水价,河北、河南、江苏都已经出台相应政策。

此外,近期商务部联合生态环境部,计划在近期推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享受出口退税的政策。

佟彦超提到,审核态环境部近期也对几个钢铁大省进行了调研,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发现有些钢企仍然在无组织排放的治理、清洁运输、环境管理、在线监测运行和规范化等环节都存在薄弱点,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

“有部分钢铁企业没有按照可用性技术指南进行改造,不能够达到超低排放改造的要求,甚至有部分企业在评估监测时弄虚作假,很多钢铁企业在监测监控方面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佟彦超说。

针对这些情况,生态环境部门将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同行业普遍反应投入低,改造技术不成熟、不过关,偷奸耍滑,甚至在评估监测过程中触碰法律底线、弄虚作假的企业,生态环境部将会公布一批案例,将企业和评估监测机构纳入黑名单,对那些真正达到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的钢铁企业在企业生产、环保监管、社会信用等方面,给予货真价实的好处。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有序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