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上市暂缓冲击战略配售基金:最大卖点生变 往日推介宣传遭质疑

洪小棠2020-11-04 18:5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洪小棠  11月3日,原定于5日上市蚂蚁集团突然被交易所按下了暂停键。

11月3日晚间,上海交易所发布消息,决定蚂蚁集团公司暂缓上市。理由是,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且公司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同一天稍晚时候,港交所也发布了蚂蚁集团H股暂缓上市的消息。

11月4日,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发布股款退回公告称,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连同1.0%经纪佣金,0.0027%香港证监会交易征费以及0.00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将不计利息分两批退回。

就差临门一脚就完成上市的蚂蚁集团,1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突如其来的事件,这让许多业内人士感觉,蚂蚁今年上市或希望不大。

记者获悉,上交所、港交所目前都在进行资金退回工作。而5只可参与蚂蚁集团IPO战略配售的基金该何去何从成为众多普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业绩差异

11月4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中欧基金、鹏华基金、汇添富基金纷纷发出公告表示,因蚂蚁集团暂缓在A+H上市计划,创新未来基金中原计划战略投资蚂蚁上市的部分也相应暂缓。目前基金均已成立,基金运作不受影响。

而早在10月13日,蚂蚁集团当日被传出或推迟上市的消息传出后,经济观察网记者曾关注报道,相关报道详见《蚂蚁集团上市出变数?刚募集结束的600亿蚂蚁战配基金如何运作》

如今5只基金均已成立,成立最早的为易方达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成立日期为9月29日,鹏华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9月30日成立,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为10月9日成立,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和汇添富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的成立日期均为10月13日。

从公开资料来看,5只蚂蚁战配基金的成立日期略有不同,但5只均已经有业绩表现,且该段时间表现差异较大。

其中,两只成立最早的鹏华创新未来和易方达创新未来成立至今分别亏损0.28%和0.25%;华夏创新未来成立至今亦亏损0.13%,仅汇添富创新未来和中欧创新未来成立至今实现盈利,持有收益分别为0.06%和0.15%。

遭质疑

对于蚂蚁集团的暂缓上市,五家基金公司称,对基金运作不受影响,但是不少投资者质疑,当初是因为宣传的是参与蚂蚁战略配售,才奔着参与蚂蚁IPO而申购的基金,如今投资标的上市日期没有了,相关基金是否应该开持有人大会讨论基金下一步安排?

不过,记者查阅基金合同发现,上述5只基金均未在基金合同中找到“参与蚂蚁集团战略配售”字样。

蚂蚁配售基金1

推介资料

蚂蚁配售基金2

推介资料

蚂蚁基金配售3

推介资料

蚂蚁配售基金4

推介资料

 而在“基金的投资-战略配售策略”中写道,“将积极关注并深入分析和论证战略配售股票的投资机会,通过综合分析行业景气度、企业的基本面、估值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未来市场走势判断,精选战略配售股票。战略配售股票锁定期结束后,本基金可对股票的投资价值做出判断,结合市场环境,在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退出时机,力争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本基金剩余封闭期应长于战略配售股票的锁定期。”

“之前几家公司宣传这种基金投资蚂蚁,但是现在蚂蚁上市暂缓,导致没办法间接投到蚂蚁,宣传和实际投资运作的不符。”一位认购了蚂蚁战配基金的投资者认为。

“一些管理人和代销机构的宣传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考虑到蚂蚁可能上市失败或暂缓的风险。”一位公募合规人士认为,“这些内容没有体现在基金合同里,但是通过宣传的方式讲出来,当然最终是否违规也有一定的争议,因为宣传称可以参与蚂蚁战略配售的前提是蚂蚁会上市,但是现在前提不在了。”

目前上述基金属于正常运作状态,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已经成立了,管理费、托管费、律师费等一系列费用都已经计提了,应该很难退,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像当初的CDR基金那样正常运作。

不过,也有资深基金从业人员表示,如果出现这种突发事件,基金管理公司是可以选择召开持有人大会讨论基金的下一步安排,或者设一个开放期,让希望退出的投资者选择退出,而且其实5只基金都是大型公司,损失一些费用承担得起,也赚了名誉。

“其实很多投资者是看重蚂蚁的配售权来认购的,但是最大的亮点没有了,对投资者带来了比较明显的影响,就算这些基金通过稳健运作不会亏本,但实际还是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匹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一位公募销售人士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记者
关注基金、证券、资产配置、上市公司、金融创新等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