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目前市场上信托收益率普遍在7%上下,对于不少投资人的吸引力降低了。有客户就明确和我说,低于8%收益的信托产品,都不要发给他看。”11月12日,从事信托销售业务超过5年的李平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随着信托收益率持续下行以及信托风险加速暴露,一部分客户变得谨慎、犹豫,他的工作难度加大了。
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逐渐下行。尤其进入三季度,平均预期收益率更是逐月下降,分别为7.05%、6.81%和6.67%。到10月份,这一数值已经接近6.5%,相较去年同期收益的7.87%出现明显下滑。“产品少”、“收益低”,是李平对今年信托市场最直接的感受。一边是监管趋严和行业转型背景下,信托产品发行节奏放缓;一边是优质资产稀缺,高收益产品难寻,投资者对优质项目投出意愿强烈。李平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项目卖得很快,募集周期从此前的两三个月的时间缩短到两三周,而收益在8%以上的产品则少之又少,需要先预约抢占额度。”
信托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和“资产荒”现象,已经成为信托行业的常态。一位西部地区信托公司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非标类产品额度有限,非标转标类产品一时难以被信托投资者接受,未来一段时间集合信托产品募集规模和收益率还将继续下滑,投资者对优质项目的追捧现象仍将继续。
在破刚兑、去通道、去嵌套、非标转标的监管要求下,信托行业的转型显得步履艰难。
产品少、收益低
自下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在跌破7%之后持续下行,目前已经接近6.5%。同时,10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募集规模继续向下,目前已连续四个月下滑。
根据用益信托网数据,截至11月6日,在披露预期收益率的618款产品中,10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56%,环比下滑0.11个百分点。且从数量占比来看,收益率在6%(含)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增长最为显著,环比增加2.61个百分点至25.94%。此外,收益率在8%以上的集合产品的数量占比仅为10.6%,收益在7%-8%(含)之间的数量占比为35.24%,收益在6%-7%(含)之间的数量占比为28.22%。
集合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处于持续下行通道中,对此,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曾表示,融资成本下行、融资类产品展业受限、标品信托比重增加等都是导致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持续下滑的重要影响因素。
石榴询财首席理财师、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南小鹏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也表示,当前市场整体融资成本下行,且下行的预期仍在,这是信托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原因。与此同时,信托作为信贷类资产,在经济下行期内,信用分层加剧,一些展业项目被限,现阶段优质资产供不应求。
另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6日,10月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1361款,与上月同时点相比减少16.75%,成立规模1324.62亿元,与上月同时点相比减少5.09%。“产品少”、“收益低”,李平用六个字概括了今年信托行业的现状。在他看来,今年的市场环境,既对信托销售提出了挑战,也考验着投资者的专业度。
李平对记者说,此前,信托对于那些不喜欢浮动类收益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略有优势的选择。不过,目前信托收益普遍在7%上下,对不少投资者的吸引力在降低。同时,随着信托浮动收益型产品规模占比大幅增加,而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继续下滑,信托此前的优势进一步下降。
信托收益大不如前,投资者的态度也出现明显变化。李平告诉记者,“有客户就明确和我说,低于8%收益的信托产品,都不要发给他。不过,也有客户对于6.8%收益的产品,同样很喜欢。”这背后是投资者个人风险偏好在特殊市场环境下进一步放大。
让李平犯难的是,客户对优质项目表现出了极强的购买热情,但是当前8%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不过,从整个募集进度来看,李平还是能感受到当前信托产品的热度。据他介绍,现在很多项目卖得很快,一般项目募集周期从此前的两三个月的时间缩短到两三周,而收益较高的产品则需要先预约抢占额度。
在优质资产稀缺,高收益产品难寻的情况下,记者从多位信托公司人士处了解到,今年集合信托产品“秒杀”的现象时有出现。“‘秒杀’现象是有前因后果的。”上述西部地区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以前信托可以保本保息,现在监管慢慢压缩信托公司贷款额度,所以这种保本保息的产品会越来越少,只要有基本就会“秒光”。“很多公司现在普遍面临没有产品可发的问题,很多投资者都在排队等着呢。”该人士补充道,“目前信托公司信贷业务,需要做到清算和续做之间的平衡,到期清算一笔,释放出额度来,才能续做新项目。“
处于下行通道中的集合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何时能够企稳反弹?在喻智看来,短期内还没有反弹的迹象,他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国内融资成本下行的预期仍在;二是融资类业务开展不顺,且优质的底层资产依旧稀缺,产品收益难以保证;三是标品投资类产品涌现,大幅拉低集合产品的平均收益。
南小鹏也认为,集合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短期内不太可能会反弹,他分析指出,信托目前还是以非标为主,投向主要是地产、消金和城投,而这三个领域目前在严监管的大背景下都没有往上走的趋势。
往何处去?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托业风险加速暴露。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早披露的风险信托产品数据,2014年三季度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数量为397个,风险项目规模为823.51亿元,而2020年一季度的风险项目是1626个,规模为6431.03亿元,信托行业的资产风险率已达3.02%。另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份共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27起,涉及金额97.65亿元。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下称“报告”)也指出,少数信托公司已劣变为高风险机构,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多措并举防范化解相关风险。
在信托风险项目逐渐暴露,叠加信托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等因素影响下,李平也接触到不少相对谨慎的投资者。“今年信托产品频繁暴雷,经常会有投资者问我信托还能不能买,安不安全。尤其对于一向追求固定收益的一些投资者来说,信托的吸引力在下降。”
李平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在投资者趋向谨慎和没有产品可卖的情况下,今年有同行的业务规模缩水了近一半。
信托业风险加速暴露也给李平和投资者敲响警钟。李平告诉记者,由于从业年限较久,自己手里攒了一批“忠实”的客户,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他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帮投资者找到优质、安全的信托产品。
“我们给客户挑选的是市场上能见到的最优质的一些产品,不优质的那些我们不做。”李平坦言,目前他主要做发达地区的政信类项目,主要是浙江、江苏、山东和成都这4个地区。在他看来,政信类信托安全性相对较高,其主要的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多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国企或者重要发债企业,具有政府信用或者优质企业信用背书。另外,在地产项目上,只做前20强的公司,偏向于纯债权类的地产项目。
南小鹏告诉记者,虽然最近一些信托风险在暴露,但并不能因为行业中出现一些负面,就认为信托不能买了。他认为本质上还是投资者是否足够专业,是否有判断的能力,或者是否有专业且值得信赖的机构去帮助鉴别。
值得注意的是,从10月份市场数据来看,投资类产品规模比重反超融资类产品。10月融资类产品规模占比41.09%,较9月下滑6.44个百分点,投资类产品规模占比44.12%,环比上升0.76个百分点。
从信托功能分类来看,监管趋严和融资类产品受限,信托公司展业中心从融资类产品转向投资类产品,TOF产品、股权投资类产品等成为市场上较为热门的产品。
当前信托行业处于业务转型的关键阶段,非标转标类产品和标品投资类产品成为信托公司展业的主要方向,但李平告诉记者,目前客户对投资类产品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上述西部地区信托公司人士也表示,信托的客户基本上都要买保本保息的产品,而投资类产品是信托的短板,谋求信托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与变革已是绕不开的关键环节,但还需要时间。该人士直言,“当前,如果(投资者)要买投资类产品,首先考虑的会是券商或公募基金,而不是投研能力较弱的信托。”
从实际情况看,信托公司业务转型面临不小难题。南小鹏认为,国内信托此前的发展模式完全走向了偏信贷领域,这与海外信托定位于(基于法律属性的信托责任事务性管理)完全不同。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未来将面临着资产传承(隔离、分配)等需求。
财富传承是高净值人群面临的重要课题。招商银行《2020中国家族信托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家族信托意向人群数量约24万人。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家族信托意向人群数量将突破60万人。南小鹏认为,信托牌照有别于银行、保险、券商等机构,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大,中国信托业也将与国际接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