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比1-9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10月份环比增长3.22%。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901亿元,同比下降5.9%。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
在全球仍深陷疫情之下,中国取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多月实现正增长殊为不易,且自2季度以来,呈现逐月提高态势。
随着电商、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增速较快。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1275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5619亿元,增长16.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2%;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4.3%、5.6%和17.4%。
消费数据增长背后是可支配收入的支撑,而可支配收入更多取决于就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为促进消费,国家发改委于10月29日官网发布的《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出,一、推动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充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二、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开辟服务消费新模式;三、实施促进实物消费政策,畅通供需更高水平良性循环;四、更好运用内外要素和资源,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
“双十一”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试验场,多位市场人士乐观预计,受益于“双十一”、“双十二”及元旦等消费季,国内消费增速有望将进一步提升。
11月11日,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22.43亿笔、金额1.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08%、19.60%。其中,阿里巴巴成交额达到人民币4982亿元,同比增长26%;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2715亿元,同比增长32.8%。
乐信研究院调研显示,虽然“双十一”已经持续12年,但仍有超过7成人消费热度不减。从消费金额来看,半数消费者提升了“双十一”预算,缩减预算开支的消费者人数占比不足20%。但仍有3成人消费热情呈现逐年降低态势。乐信研究院发布的《疫情后首个“双11”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指出,其原因包括:平台实际折扣力度不够、玩法过于复杂等,其中38%的消费者认为,“双十一”玩法繁琐,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意愿。为此,一些主打折扣常态化的会员制消费产品今年“双十一”快速崛起。数据显示,京东PLUS DAY(11月8日)全天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超过4成;乐卡“双十一”(截止12时)交易额环比上月增长超过70%。
“双十一”电商大促向来是线上火爆而线下冷淡。目前,70%的消费活动仍发生在线下,如何推动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不仅是发改委等机构着力解决的关键点,也是电商机构的新增长曲线。
今年京东、阿里、乐信等平台已加入“双十一”线下战场。支付宝推出“城市生活狂欢节”,提供包括餐饮、酒旅、娱乐、医美等在内的线下消费供给。京东联合320万家线下门店资源,提供线上线下同价同质服务。乐信平台在乐卡App开展“乐卡请客”活动,推出“双十一”美食狂欢模块,百家线下大牌商铺年度最低价,餐饮优惠幅度达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