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金属的“暖冬”:为什么它们的价格都在涨?

李紫宸2020-11-20 16:2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 进入11月,基本金属价格呈现加速上涨的趋势:在期货市场,螺纹主连从10月26日的3613涨至11月20日的3977;沪铜主连从10月30日的50940涨至11月20日的53510;沪铝主连从14370涨至11月20日的15900;沪锌主连从10月26日的19615涨至11月20日的21265;硅锰主连目前价格与10月初持平。沪铅主连从10月26日的14160涨至11月20日的15050。

基本金属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使用量相对较多、使用范围较广的常用金属,主要包括铁、锰、铜、铝、铅、锌、锡。其中,国内的钢铁产销量过去几年每年接近10亿吨的量级,铝和铜的产销量量则在数千万吨,锰、锌的产销量在百万吨规模,锡则在几十万吨的规模。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11月19日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此轮钢材的上涨,乃是现货带动了期货。西本新干线的数据显示,钢材现货指数从11月初的4050点涨至11月19日的4430点。

“10月下旬,年底一波赶工期的需求释放,拉动钢材价格大涨,不到一个月,上涨螺纹钢了500元。现货快速上涨,使得期现基差从100多元扩大至近300元,因此,期货也有补涨的要求。”徐向春说。

找钢网研究员贺少岭11月19日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黑色金属商品最近价格大涨的逻辑在于:下游需求从九月底开始,都表现不错,下游建设开工赶工期等,使得表观消费表现在高位,降库速度较快,市场信心好转。

其二,区域、品种价差扩大,南北价差、卷螺价差都出现了分化,铁水转移,导致钢厂供给不平衡,市场虽然库存较往年同期仍偏高,但市场缺规格、缺货也支撑了价格上涨。

其三,冰箱、冷柜、自行车等出口订单较好,也支撑了近期的价格上涨。

贺少岭表示,除此之外,资金最近比较宽松、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比较好,这也支持了市场信心。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比1-9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10月份环比增长3.2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7%,比1-9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5.3%,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3%,比1-9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

2020年10月,工业增长继续保持较高的速度,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月持平。6.9%的增速是今年以来一个比较快的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在统计的612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427种实现了增长,占全部工业产品的比重接近七成。

11月18日,高盛集团研究报告中将把大宗商品的2021年前景描绘为一个V形、疫苗驱动的走势,并认为目前的商品价格反弹“是一个漫长得多的结构性牛市的开端”。

高盛分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受到三大主题的推动:首先,过去十年投资匮乏已经导致大宗商品“产能不足以满足疫苗驱动的V型需求复苏”。其次,应对新冠肺炎后果的政策针对的是社会需求而不是金融稳定,并且“这可能会产生周期性的更强、大宗商品密集度更高的经济增长,而这将导致需求的难以捉摸的周期性上升”。第三,随着政府支出大幅增加,特别是在美国,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令美元指数进一步承压走低,从而使得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水涨船高。

以铜为例,高盛估计,拜登的计划将使美国的铜需求在未来5年增加2%。该机构预计,铜价将在未来3、6和12个月内分别达到7000美元/吨、7250美元/吨、7500美元/吨的价格。

高盛还认为,比起石油,基本金属和农产品短期内更可能上涨,原因在于来自中国的大量需求和不利的气候因素,已经让这些商品的库存提前收紧。

事实上,如果放入更长的视野看,基本金属的上涨自今年3、4月间即已开启V型反转,此后保持上升的趋势至今,这与中国的复产复工和经济重启时间表现出了颇为一致的节奏。

对于在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基本金属,中国这些年一直的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经济走势对基本金属的价格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天风期货研究所宏观经济组组长蒋东义11月20日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对大宗商品肯定有拉动作用,特别是第一波的拉动作用。

“现在这种拉动作用在放缓,明年主要看国外经济复苏,叠加欧美巨大的财政货币刺激,市场基本都是看涨的,这是明牌。”蒋东义说。

中联钢分析师史文飞11月20日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眼下黑色金属市场的火热,证明了需求的旺盛。目前钢材下游的出口数据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大宗原料的需求。

史文飞认为,目前从内循环的角度看,投资也不太可能骤然回缩,消费方面,明年还要继续促进汽车和家电的消费。从外循环的角度,海外疫情的不稳定,意味着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要承担为全世界生产的角色,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半成品减少,产成品增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