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客·这个月看的书 |

2020-11-27 23:51

01|作家与他们的猫

(美)艾莉森·纳斯塔西/著 陈畅/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10月

作家为什么喜欢猫呢?

有个说法是,作家很多是郁郁寡欢的人,他们得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0到20倍,而养猫会舒缓压力和焦虑,所以作家们会从猫里那得到情感的抚慰。还有个说法,相比狗的无私和热情,猫像极了人类,作家们会在它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作为观察对象,作家自然会喜欢这些生性复杂的小东西。

作家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答案五花八门。这本小书选了几十位作家和他们的爱猫的小故事。比起那些科研调查的结果,他们说起爱猫的理由可就有文采多了。有些作家还为自己的猫咪创作过作品。比如查尔斯·布考斯基,他给自己一只无尾猫写过《一个强悍的混蛋的历史》;博尔赫斯,写过一首诗,把猫比作属于另一种时间的王者;村上春树也有意思,他的作品里时常出现猫,有时是象征,有时是隐喻。全职当作家前,他开过一个爵士乐酒馆,叫Peter's Cat,店里有不少跟猫有关的装饰。就连那本让他成为畅销作家的《挪威的森林》,据说也跟猫有关。出版社的主管答应他,在他出国旅居时照顾他的猫,于是村上的回报,就是创作了一本《挪威的森林》。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

跟这本《作家与他们的猫》一块出版的,还有本《艺术家与他们的猫》,喜欢的猫的读者,可以也找来看看。

02|恋爱永远是未知的

(日)村上龙/著 徐明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11月

光看书名,恐怕会让人误以为这是本言情故事,但这其实是村上龙写的一本跟爵士乐有关的小说。书里每个章节的名字,都是一首爵士经典曲目的名字,包括书名《恋爱永远是未知的》也是,《You Don't Know What Love Is》。

这个设定挺有意思,可以在看每一章的时候,找来对应的歌来听。

不过你要是想从这本书里获取多少爵士乐知识的话,怕是会失望,因为这本小说不会讲爵士乐的赏析和历史,或者音乐人的故事,它说的是,主人公四处寻找一个传说中的爵士乐酒吧,在各种酒吧遇上各种各样的人的故事。

老实说,大多章节不太好看。村上龙写得有点像命题作文,单调乏味,讲来讲去都是些失意男人的故事,还都跟女人有关,有几篇甚至有敷衍之嫌,像是写着写着就只想着去喝酒听爵士乐,于是干脆用一首歌词来凑上。

但也有几篇写得好看,比如那篇《携我奔月》(这个翻译我总觉得有点怪),FLy Me To The Moon,就不只是跑到一个酒吧,喝上一杯,听一个男人讲伤感往事,而是用几个故事来对应不同版本的《Fly Me To The Moon》,字数是其他章节的好几倍,于是人物更立体,情感也更充沛了。

03|做衣服:破坏时尚

(日)山本耀司/著 吴迪/译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

这本书是个增补版。

全书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山本耀司回忆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著名时尚设计师的,其中夹杂他对时尚、音乐以及生活的看法;第二部分是个问答,山本耀司回答了100个问题;第三部分是新增的内容,收录了山本耀司近些年的几篇文章。

看过这本书的旧版,这次是重看,有些地方依然感动。

在100问里,山本耀司被问到最喜欢的一个英文单词是什么,他说是“fragile”,脆弱。这个回答乍听让人有点意外,山本耀司本人和他的作品看起来都很酷,但想到他最喜欢黑色,曾说过黑色是第二层皮肤,是用来保护自己的,那他喜欢“fragile”这个词就很理所当然了。

04|秋季环游

(加)雅克·普兰/著 朱石花/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18年6月

一个温暖的小故事,很适合秋天读,书名里正好也有个“秋季”。“司机”是个为文化部工作的人,他的职责是开着小卡车,提供图书给当地人借阅;玛丽是个经纪人,带着一支乐队,从法国来到加拿大巡演。俩人相遇后,喜欢上了对方,于是一同踏上了巡游(演)之路,并且还有了不错的结局。

看多了《爱在黎明破晓时》那种邂逅之后终究分离的伤感,“司机”和玛丽的故事反倒让人觉得有点另类了。

希望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里多发生一些。

05|我信仰阅读

传奇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利布回忆录

(美)罗伯特·戈特利布/著 伦/译

中信大方 2020年9月

这本书是传奇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利布的回忆录。

我更喜欢另一个版的译名,叫《嗜读者》。戈特利布就是个嗜书如痴的人,在小时候,他就曾把自己关在家中一个礼拜,七天时间读完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而他工作后,又是个特别勤勉的人,工作时的午餐从来都是三明治,不会为了接待任何人外出就餐。

看他的履历,感觉他是活了别人几辈子的人生。他不光当过西蒙-舒斯特和克瑙夫出版社的总编辑,还执掌过《纽约客》。经他之手出版和编辑的作品,估计我这辈子都看不完。

    开创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约翰·契弗的日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作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这是一长串的书单。

作家写出好作品固然重要,但也多亏了罗伯特·戈特利布这样的伯乐,这本自传里有很多名作出版背后的故事,很曲折,但又很动人。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译者彭伦,也是一个出版人。他多年来译介了不少著作到国内,比如“巴黎评论”访谈系列,萨莉·鲁尼的《聊天记录》和《正常人》,等等。

06|旅行之道

来自路上的启示

(美)保罗·索鲁/著 张芸/译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

也许是时代背景的缘故,保罗·索鲁的旅行文学需要静下心来沉浸进去看,才有代入感,他这本《旅行之道》读起来倒是很轻松。这本书像是他的一个剪贴笔记本,既有自己旅行途中的感悟,又有他喜欢的那些作家的旅行轶事或是文字摘录,于是根据这本书,又可以顺藤摸瓜找来布鲁斯·查特文、D.H.劳伦斯、简·莫里斯的书来看。

保罗·索鲁是多么喜欢坐火车而不喜欢搭飞机啊,专门花了一章来说这个事,但他说得很在理,“没有一种交通工具比火车更能激发人细致的观察”,搭飞机只是点到点的位移。

至于旅行的意义,他在这本书里有太多让我赞同的话了。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写徒步旅行的,他在这一章里列举了那些吸引他的虔诚的、善于思考的步行者的事迹,比如玄奘、松尾芭蕉、梭罗等人。徒步旅行者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保罗·索鲁提到了一个法语单词,叫flaneur,他说这个词几乎是不可译的,意思是闲逛的人、漫步的人、流浪的人,而这些,才是旅行者的本质。

07|豪猪回忆录

(刚果)阿兰·马邦库/著

刘和平/文韫/译

互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10月

这本充满魔幻色彩的回忆录,全篇只用了一种标点符号,逗号,所以一口气读完了。

书里开口说话的是一只豪猪。它倾诉的对象,是一棵猴面包树。这只豪猪本来跟自己的族群过着平常的日子,却被人抓去施了法术,成了一个小男孩的附体,后来丧失了本性,变为了人类行凶施暴的工具。

一个寓言故事,比起人类,动物实在可爱得多。

08|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日)森见登美彦/著

陈晶/译

文治图书·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年10月

之前看过由这本书改编的动画片,特别喜欢,这回找了书来看。

森见登美彦老师厉害,写宅男对少女的苦苦追寻,全无猥琐之感,处处透着可爱,有时还挺感人。春天的酣醉之夜,夏天的旧书市集,秋天的学园祭,冬天的感冒之战,恍惚之间,四季交换。有情人最终再相逢,岂止有缘。森见登美彦写的是时间的浪漫。

喜欢酒,喜欢京都的人,一定要找这本书和动画来看。

09|爵士乐史

(美)泰德·乔亚/著李剑敏/译 李皖/校译

雅众文化·商务印书馆 2020年9月

终于有一本很像样的爵士乐历史的译著了。特德·乔亚是资深爵士乐评论家,写过十几本音乐类著作,这本《爵士乐史》是其中最全面的一部。

整本书按时间顺序从爵士乐的起源一直写到了新世纪的状况,重点自然还是在20世纪,除了梳理爵士乐发展的脉络,对每个阶段每个类别里那些突出的传奇人物,也有更为详细和独到的介绍评述,这一点尤其见功夫。

这本《爵士乐史》,可以像别的书那样,一次性地通读,但更好的方式,是慢慢看,别贪多,每回就看这么一章,就着书里的介绍和评述,找来对应的曲子来听。Spotify上有热心人根据这本书做了个歌单,几乎囊括了书里提到的所有经典爵士曲目。

相信看完这本书,听完这些曲子,对理解爵士乐,也就入门了。

10|漫长的星期六

斯坦纳谈话录

(美)乔治·斯坦纳/(法)洛尔·阿德勒/著

秦三澍/王子童/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9月

乔治·斯坦纳说的“星期六”,是从《新约》里来的。星期五耶稣去世,之后的星期六是未知的,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没有任何动静,最后,大家才等来星期天的复活。这是一种没有保证的等待,既包含绝望,又充满希望。乔治·斯坦纳清醒地认识到,包括他自身在内,这是人类状况的两面。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斯坦纳学识很渊博,他在这本访谈录里谈论了犹太人的问题,关于语言的意义,人文学科和道德的关系,对书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

而他同时又是个诚挚谦逊的人,他说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要对生命负有一种责任,必须表现得像个客人,“一个值得尊重的客人,会让主人的家比之前更干净、更美丽、更有生活情趣。如果他必须走,他就会收拾好行装直接离开。”

至于自己的写作,他那番话说得尤其动人。斯坦纳希望自己是作家的邮递员,毕生的任务,就是找合适的信箱来介绍和谈论这些作家的作品。

翻翻《语言与沉默》《巴别塔之后》,他这个任务,显然是完美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