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管理规模持续收缩 三季度末余额为20.86万亿

蔡越坤2020-12-03 12:38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2020年以来,信托行业在监管的引导下,继续有序压降融资和通道类业务规模,行业管理规模也持续收缩。

根据12月3日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2020年3季度数据,截至3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86万亿元,较年初减少7432.79亿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较2季度末收窄0.4个百分点;信托资产余额较2季度末减少4182.31亿元,环比下降1.97%,降幅比2季度扩大了1.75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邓婷表示,行业管理规模的持续下降主要是顺应监管导向、主动控增速、调结构的结果,表明行业正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发展质量。

管理规模持续收缩

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33万亿元;2020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1.28万亿元。

回顾历史最高点,2017年末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曾突破26万亿元,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859.60亿元)。不到三年,相比2020年三季度,降幅超过20%。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道和融资类信托持续收缩。关于融资类信托压降的要求,2020年以来监管始终并未有所放松。6月,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坚持“去通道”目标不变,要继续压缩信托通道业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巩固信托业乱象治理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业务模式。

11月25日,市场风传“全国约40家信托公司(共68家)立即暂停融资类业务,恢复时间不确定。”

对此,记者了解到,监管并非“一刀切”彻底暂停融资类信托,而是有信托公司存在融资类业务压降不力的情况,在此次窗口指导中被要求全面暂停融资类业务。

银保监会有关部分负责人表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压降违规融资类信托业务也将是一项持续工作。近日加强信托监管,更多起到的是督导信托公司完成今年压降目标的作用。

对于持续压降融资类信托给行业带来的影响,邓婷表示,降低融资和通道业务是防范行业风险、避免行业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隐患、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通道和融资类业务是信托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压降给信托公司带来的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但信托公司要继续增强大局意识,根据监管部署,有序落实压降通道及融资类业务规模的要求,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另一方面,要主动谋求转型、坚定走新的转型发展道路,按照监管引导的方向,积极培育投资信托、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信托等业务的发展,合理规划融资类业务的总体规模和配置结构,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保障自身稳健发展。

投资类信托业务增长明显

另外,信托业协会披露,截至三季度末,从信托功能看,融资类信托余额为5.95万亿元,占比28.52%,较上年末提高1.53个百分点;投资类信托余额为5.68万亿元,占比27.23%,较上年末提高3.52个百分点;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9.23万亿,占比44.26%,较上年末降低5.0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3季度末的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较2季度末增加了4257.06亿,而融资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则分别减少了4966.43亿和3473.03亿。

邓婷表示,这反映了行业在3季度加大了压缩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的力度,更加积极地拓展投资类信托业务。

另据悉,2020年《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集合资金信托设置了非标债权融资占比不超过50%的红线,信托公司对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重视度大幅提高。

信托业协会披露,截至2020年3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总额为2.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38.14亿元,增长幅度达12.95%,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投向领域;规模占比为12.84%,也较去年末提升1.92个百分点。

邓婷表示,在压缩融资类业务以及未来实施资金信托新规的背景下,积极向标品投资业务转型是信托公司的选择路径之一。面对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机遇期,信托公司应积极引入人才,提升投研实力,培育主动管理能力,打造业绩口碑,逐步建立在证券市场领域的资产管理优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