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乡镇医院

瞿依贤2020-12-05 09:3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瞿依贤 11月30日,湖南浏阳的彭大爷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到浏阳市集里医院,做了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彭大爷今年60多岁,手术前接近昏迷状态,肢体有偏瘫。集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黄璞嘉是彭大爷的主刀医生,他说血肿清除比较彻底,彭大爷现在已经清醒了一些。

浏阳市集里医院是一家乡镇卫生院,2018年获评二级医院之前一直是一级医院。一般来说,一级医院以一级手术为主、二级手术为辅,黄璞嘉主刀的开颅手术是三类手术,集里医院不仅有能力开展三类手术,还能开展四类手术如脑血管介入等手术。

浏阳市全市有35家乡镇医院,像集里医院这样的“超级乡镇医院”不只一家。浏阳市卫健局体改科科长王科明告诉记者,2019年,浏阳市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是28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是12亿元,占比接近43%。从单体来看,集里医院在乡镇医院中排第一,2019年收入3.68亿元;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有10家,地方最偏远的乡镇医院,去年年收入也接近5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市人口在浏阳市内的就诊率已达到96%,这跟“超级乡镇医院”把患者留在基层就医有关。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浏阳市的医改经验——在人才引进、设备购买许可、药品使用制度、服务权限、薪酬激励等方面从政策上松绑、放权。

人才

集里医院地处湘赣交界处,自2005年开始,陈小玲担任这家医院的院长。

她回忆,医院在1995年引入神经内科,1996年引入眼科,但很长一段时间,专科科室还“不成气候”,如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日均只有30人左右,医院一年业务收入只有1400多万元。“缺医生—没病人—更缺医生—更吸引不来病人”的循环成了医院发展最大的困难,陈小玲和医院其他领导决定,要发展先要引入人才,“新一届班子上任以后,首先就是不惜代价引进人才,没有人才肯定不行。”

神经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齐浩波是浏阳市乡镇卫生院引入外地人才的第一例,那是2005年。

齐浩波原来是河北省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生,集里医院当时给他的待遇是10万元年薪,还有一套168平方米的房子,并且一同安排齐浩波妻子的工作。

跟10万元年收入形成对比的是,当时集里医院职工年平均收入在2万-3万元;浏阳市卫健局统计了很多乡镇卫生院医生的收入,王科明记得,有一家的年收入在29000元,“有个别的达到了5万多,那都是好的”。

到了集里医院以后,齐浩波很快成了神经内科的学科带头人。

用高薪吸引人才是“输血”,培养人才则是“造血”。黄璞嘉就是浏阳乡镇卫生院积极培养人才的例子。

今年39岁的黄璞嘉是长沙人,毕业于湘雅医学院,2006年来到集里医院。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他先后三次去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进修,每次“深造”的时间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我来的时候,医院没有神经外科的医生,但神经内科病人比较多,很多病人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手术治疗,特别是脑出血、动脉瘤这一类脑血管病人比较多。如果我们医院没有这方面技术支持的话,病人可能得不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黄璞嘉想把手术治疗的技术学到手,多次申请进修,集里医院也非常支持。

集里医院的第一例开颅手术是湘雅医院的专家来指导做的,后来集里医院神经外科慢慢成熟,独立做开颅手术。黄璞嘉现在是集里医院开颅手术的主刀医生,也是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今年已经做了100多例开颅手术。

现在,黄璞嘉负责的病人大部分都在重症监护室,集里医院目前是湖南省乡镇医院中唯一一个设立重症监护室的医院,国家卫健委今年3月发布“全国防治卒中中心综合300强”,集里医院排名第一。

改革

集里医院原本是乡镇街道卫生院,主要承担浏阳市集里辖区的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服务。因为地处浏阳市近郊,上有市级医院,下有乡镇卫生院,为了寻求发展空间,集里医院在1995年确立“以专科为特色”的道路,先后成立了神经内科(当地俗称“中风专科”)、眼科、疼痛科和微创外科四个特色专科。

2011年6月,浏阳市开始实行医改。按照医改要求,为规范医院管理,使医院得到更好发展,集里医院一分为二:一块为浏阳市集里医院,承担专科和综合服务功能;另外单独设立集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辖区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互补、资源共享。”陈小玲说。

王科明所在的浏阳市卫健局体改科,还有两块牌子——浏阳市医改办和卫生绩效考核管理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核算、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三医联动”等,都由这个科室负责。

王科明回忆,2011年以前,浏阳的乡镇卫生院要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要向代管的长沙市和湖南省打报告,“要发许可证,没有许可证招不了标”。后来浏阳市在政策上“松绑”,根据乡镇卫生院的特色和发展水平审批。

也是在这个政策下,只有一台CT的集里医院,又购买了磁共振、血管造影机(DSA)。黄璞嘉说,做血管介入手术都需要用到DSA,新设备的购置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此外,浏阳市还放宽了乡镇医院的手术范围,像发展中风专科的集里医院,经过备案后可以做三类手术、四类手术。

人才有了、设备有了、手术能做了,接下去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用薪酬激励留住人才。2011年,浏阳市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合理核定薪酬总量,建立了以岗位工资为主体、以年薪制和协议工资为补充的自主分配办法,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收支结余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2011年这个比例为50%,2016年提高到60%。

绩效分配激励机制下,医务人员收入逐步增长。王科明介绍,目前浏阳市的乡镇医院中,临床一线、有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年收入比院长高。医生的平均年收入在十五六万元,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年收入超过三十万元。医务人员中,收入水平最高的不在市级医院,而在乡镇医院,“跟浙江、江苏那些沿海地区没法比,但是在我们这个山区,医生应该不会走了”。

浏阳市的做法还在于,一家乡镇医院今年业务收入多、成本控制好,收支结余的60%可以拿出来发奖励性绩效,奖励绩效不算今年的工资总额,但算下一年核定标准的依据,用王科明的话说,“这样充分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多劳多得”。

由此,浏阳市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了“逆虹吸效应”,“逆吸”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生。比如集里医院,2005年到2020年引进了成熟人才66人。

“超级乡镇医院”

在浏阳,像集里医院这样的“超级乡镇医院”不只一家。比如浏阳市大瑶镇卫生院,开设有内科、儿科、急诊科、外科等12个科室,专科特色有血液净化室、骨科疼痛科。这家乡镇医院的年血透人次达到7000余人次,骨科疼痛科每年收治患者3000余人次。

再如浏阳市社港镇卫生院(也是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年门诊量超37万人次,90%的患者来自浏阳市以外地区,2019年的业务收入为3.2亿元。

超级乡镇医院群的出现跟浏阳市发展医联体的做法有关。

针对市域内疾病谱、外转病种排序、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浏阳市建设灵活多样的医联体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就诊“双下沉”。

截至目前,浏阳市共建成紧密型医联体29个,其中托管型4个、服务共享型25个;建成松散型医联体27个,其中科室共建21个、专科联盟4个、远程医疗2个。市级公立医院先后下派基层正副院长20人、科主任等骨干力量30人。2019年双向转诊“上转下”明显增加,基层门急诊人次增长9%,手术台次增长14.8%。

“我们医联体的利益共享机制是比较健全的,我们鼓励竞争、鼓励医联体内的单位‘自由恋爱’。”王科明说,每年根据结果指标考核医联体,没有达到目标的换牵头单位,“我们浏阳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强,患者资源和信息都掌握在基层,首诊率比较高,要是牵头单位不认真、不真心帮扶,那明年就换牵头单位”。

2008年,龙伏镇卫生院与集里医院结成医联体。陈小玲回忆,当时的龙伏镇卫生院,每天的医疗业务收入才三四百元,“几乎停摆”。开始的5年,集里医院派出十几位业务骨干常驻龙伏镇卫生院。之后留下院长,再后来是副院长,每月派专家去查房、培训,培养龙伏镇卫生院自己的团队。

到2019年,龙伏镇卫生院总收入达到1600多万元,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慢性病专科。

王科明说,浏阳市下一步还有很多针对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服务范围和项目要增加,外妇科手术能力要增强,收治病种要增加,比如口腔、耳鼻喉疾病,医生、设备、药品都要做相应的调整;还有一部分卫生院无法开展手术,明年通过医联体的帮助,所有卫生院都要开展手术;通过医防融合的措施,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的住院率,提高门诊的首诊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医疗、医药等大健康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邮箱:quyixi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