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答案:越是压力大的时期企业越容易加速数字化

沈怡然2020-12-25 18:17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 “企业的数字化现状良莠不齐,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也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转型思维以及转型源动力的差异性,作为一家平台服务商,时常感到我们和企业之间,仍然存在思维观念的隔阂、商务模式不清晰等问题。”12月19日,浪潮云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高莎对记者说。

时下国家鼓励制造业以工业互联网进行升级改造,并配合一定的企业补贴,高莎认为,从平台服务商角度看,在尚不明朗之时说服对方去尝试新技术,是一件困难的事。目前仅靠政府补贴还不够,还需要平台服务商让利于人,并抱有战略投资的决心。

过去数十年浪潮经历了从个人电脑、服务器、云计算到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多次转型,浪潮集团旗下有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四大板块,如今高莎所在的部门被纳入浪潮云板块,该板块正在筹备登陆科创板。另一个变化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浪潮推动政企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意外”的推动

浪潮集团首席咨询专家王观政对记者表示,在2020年1月,公司原本的预判是,今年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爆发。至春节期间,客户的表现远超公司的预期。“在节后还没有上班之前,浪潮有很多部门已经‘到岗’投产了,客户的订单诉求提前发来,各个部门、各条业务线都在高强度地运转在线支持市场一线。”王观政称。

王观政在浪潮工作二十余年,他的信息化实践是从企业销售ERP系统开始,曾经历传统企业在2000年前的信息化转型,2010年后上云,再到后来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

和过去几年相比,他明显感觉到今年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需求的迫切,一些数字化项目正被客户催着赶工。这些一直以来对信息化少有关注、甚至相关部门仅有一两人的中小厂家,开始学习远程办公,有的因无法到岗,要求搭建供应商集中采购平台、线上招投标平台,有的要求和客户之间,形成线上客户拜访系统。还有部分工厂,因各地交通、隔离因素而出现工人短缺,需要快速在线上完成招聘。

王观政的团队,过去半天拜访一个客户,其实到现场与客户见面交流也就约半小时,如今通过在线远程会议,省去了在途时间,半天同时可以连线好几个客户。王观政说,很多企业在此时才感受迫切,仅仅是数字化的一个常见工具,都能影响企业的生命线。

随着今年疫情进入稳定态势,王观政发现,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又迈入一个深层阶段。从商务办公环节,深入到生产、投资、基建阶段,已经不局限于办公领域,而是对实体业务环节进行改造,是对新模式、新业态的需求。他表示,下半年中国市场全面复工复产,客户希望更彻底地把原有的业务环节和模式进行数字化升级。

在王观政的从业经历中,中国曾发生过几次数字化进程上的飞跃,无不与宏观环境的变化有关。王观政说,越是在大环境不好或者压力大的时期,企业越容易加速数字化的进程。如同上一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央企为代表的一些集团业务规模扩张,需要信息化手段缓解快速扩张的管理压力。

寻找客户

在疫情以前的两年,工业互联网概念火热,但成果仍以头部企业的试点为主。除了跟进头部企业的项目,浪潮也在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寻找方案。“但当我走进一些工厂,看到很多还是手工记录为主的原始生产线”,高莎看见一条产线上站着两名工人,正在按照标准流程作业,专注地对一个注塑件进行基本的质量检查,发现哪个地方有瑕疵就用一把小刀剔两下,最后在合格证上签字。

高莎的客户有汽车零部件企业。这样的中小制造厂在中国很常见,千人以下规模,年入千万元,长期在国内外大型主机厂的供应链中,面向车厂或者承包商销售,但这并不足以让他们有余力投资。在当下的疫情期间,相比头部企业,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对它们来说仍然奢侈,它们首要目标是做出合格的零配件,确保有订单。

来这些工厂打工的人,多是职高、专职的毕业生,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上岗,月入三四千元。在很多传统制造业,例如机床厂,很多工人没能处在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前来应聘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加上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些90、00后更愿意选择送外卖。

跑市场的过程中,高莎也认识了这些中小企业的高层,后者通常在所从事领域有很深的经验,但是否能有核心的竞争力,以增加供货的利润空间,作为汽车的配套厂商,往往没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也就催生了他们不仅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来优化运营效率,而更希望自身的经验能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向更高利润价值的业务转型。

高莎认为,他们对数字化并不抵触,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有自己的科技公司,并且很愿意将自身的工业APP通过平台推向市场。时下国家鼓励制造业以工业互联网进行升级改造,并配合一定的企业补贴,他们希望趁这个机会给企业转型。

客户的疑惑和答案

但到了工厂,将数字化“科普”给企业主后,他们首先会提出一个疑惑:数字化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收益?企业的数字资产安全如何得到保护?

高莎认为,工业互联网推行至今,尚未形成寡头之势,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商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支付不起整套服务的价格,往往通过接入一个开源平台进行试用,但作为标准化的平台,所开放的能力并非对每一家企业都适用;另一方面,即便引入新技术,但企业的管理方式、运作模式没有进行同步更新,也会让技术空置。

另一个疑问来自服务模式,或者说是如何收费,采用月租费还是一次性收费形式,高莎称,目前业内收费模式不同,企业的接受方式也不同,衡量服务的标准也没有统一,很多平台商的专业程度和最终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效果往往很难评估。

这是所有企业以及平台服务商的困扰。从服务商角度看,在尚不明朗之时说服对方去尝试,是一件困难的事。作为一个服务商,应该先让利于客户。“当对方看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收益超过100万时,就不会在意当初投资的10万元了。”高莎认为,但这确实需要平台商有战略投资的决心,也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否则又会向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样,死掉的一大批平台,会造成很多企业无法享受后续的服务,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企业的数字化现状良莠不齐,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也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转型思维以及转型源动力的差异性,很多平台商都有一个统一的困境,如何能找到更多共性能力,普惠给大中小企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高莎说,但反过来看,企业的需求是千人千面的,如何能面向痛点解决问题,从政府供血到产业补血最终到鼓励企业自己造血,服务商需要提供给企业的,不单单是软件或者是自动化的设备改造升级,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企业自身能够解决问题、发挥主动创新能力的平台工具。

浪潮作为服务商,看到了很多中小微企业的痛点,深度洞察中国智能制造面临的环境、人口、思维、技术等各种因素下交杂的困境,同时也看到很多龙头企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自己的技术平台。

截至目前,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装备制造、机械制造、制药、化工、粮食、煤炭等十大行业广泛应用,推动百万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正在通过智能化促进激发更多创新经济模式,通过上云、用数、赋智,最终助力中国经济从传统房地产、制造业到更多新经济模式的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