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公咨询创始人黄智:投入数字化 公司护城河是如何建立的

黄一帆2020-12-25 19:13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一帆 2020年的黄智,回头看5年前的自己,认为那时坚决的将“几乎所有咨询赚来的钱”砸到数字化中去这件事非常正确。

数字化的意义,为信公咨询带来的不仅是人工效率和服务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使得公司的“业务漏斗”发生了变化。

信公咨询创始人黄智告诉记者,此前,信公“业务漏斗”流向与其业务发展历程一致,从服务客户信披业务为切入,再逐渐扩展到包括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其它业务板块,再引导到信公的数字化产品“小安”。流量自专业咨询业务流通到数字化平台,现在信公咨询的业务模式因数字化的建立已经发生了变化。

据黄智透露,目前A股总量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3200多家公司在小安平台上注册并使用,其中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付费。

“80%的上市公司知道信公小安,企业在注册后,一部分用户会支付SAAS的费用,而有进一步的个性化需求才会寻求咨询团队协助。数字化目前已成为信公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这也是为什么信公更名为科技集团的原因。”黄智告诉记者。

咨询数字化转型

2016年,黄智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费用对信公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实际上,咨询行业的数字化问题在当时已有许多讨论,但国内机构少有斥巨资投入其中。而在近几年,数字化变革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本土的咨询会特别依赖某一个人,标志性的人物决定最终企业的盘子能够做多大。我们希望减少这种依赖。”黄智告诉记者。

支撑黄智坚持进行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另一原因是信公年纪尚轻。员工人均年龄仅28岁的公司,充满着闯劲。

而回归商业本身,外部也存在市场需求。“客户告诉我们,董办人员的数字化程度是很低。当时董办还没有数字化平台,开会文件还需要手写签章。国内的证券市场数字化水平很高,就唯有这一块数字化程度很低。”黄智表示,既然内外都有数字化的需求,坚定了其投资数字化的决心。“当时我们拿着咨询几乎手上所有赚到的钱都砸到数字化里面去了,要建中台。”

在探索的过程中,黄智坦言当时走过弯路。“我们咨询专业出身的人去做数字化,知道方向和大趋势是对的,但是要具体怎么落地的路径,我们实际上是不理解的。”黄智告诉记者。

在最早期,黄智想过要将数字化全部外包,让外部提供一套平台解决方案,但是实际过程中,黄智发现数字化这件事很难让外部公司介入并搭建平台。信息披露业务为基础的信公实际需求与成熟的企业管理平台搭建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他们不懂我们这个行业,搭不出来。另外,现在资本市场包括规则的变化发展太快,需要持续的运营和投入。”黄智发现,还是需要内部建立数字化团队来解决这些问题。

“咨询公司数字化转型不能靠外包,因为数字化是一个过程。”黄智告诉记者,后续信公自建30多人的数字化团队,陆续请来了在知名互联网公司负责开发、产品设计、运维专家。

变化

数字化为信公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在2016年信公进行数字化变革后,在扩张速度上超过了其它咨询公司。

“我们自己感受,在有了很多的数据库、智力资源能够到中台之后,新来的员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训练,并达到可以服务客户的状态。”黄智表示。

“数字化的意义在于,在咨询行业每个人在服务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存在信公内部的系统中。”黄智告诉记者,这使得企业员工共同成长的速度会变得更快,而最终达到服务标准化。

“当时我们觉得很了不起,在规模不是很大的时候,愿意投资几千万去做这样的事。”黄智告诉记者。

信公所经历的数字化变革后所诞生的另一具象成果就是信公小安,即是目前信公的线上服务平台。

据黄智介绍,现在信公所有工作人员使用信公小安工作。而在外部,4000家上市公司有3200家上市公司在小安平台上注册并使用各种功能,其中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付费。有些公司有个性化和复杂化的问题就需要找到信公的服务团队。

“从业务的角度,信公是先做数字化再做小安。但目前业务模式已经发生变化。80%的上市公司知道信公小安,不然不会花时间去注册。而愿意付SAAS的费用,更大的需求找信公咨询的团队,数字化就变成漏斗相对成功的地方。”黄智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信公称为科技集团。“因为信公已经完成了咨询投资数字化,数字化已经变成信公业务的大漏斗,成为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

黄智表示,前期公司比较大的投入在小安上,研发投入甚至一度接近营收规模的10%,但目前信公咨询已经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信息披露业务看起来很小,实际上涵盖很大。因为信息不够重大,上市公司就不需要披露。”黄智告诉记者,之所以信公咨询会从原来的信息披露业务逐步拓展至如今的多元业务板块实际上是在业务进行中自然产生需求,从原来的信披身份过渡到提供其他业务的新身份并不会令客户在认知上有所阻碍。“信公起步比较早,已经把信公的高质量金字塔模型中各个环节的服务进行了数字化升级,相对来说更全面。数字化投入其实和每家企业对于数字化的认识有关,2015年-2016年我们烧钱做数字化业务的时候,客户也没有太多。但是我们意识到咨询的本质就是做知识的生意,如果知识留在每个人身上,肯定很难实现规模化。”黄智告诉记者。

黄智表示,“在当时,数字化解决不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只是觉得有需要去这样做。我始终认为,如果数字化无法实现就很难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所以我们坚定不移。”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