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旗下一电池回收厂爆炸 回应称并非专供特斯拉的工厂

干群芳2021-01-08 17:5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干群芳 “当然不是。”1月8日,宁德时代一位发言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今日上午,有消息称,昨晚宁乡一家宁德时代工厂发生爆炸,而该公司系特斯拉专属的磷酸铁锂工厂。“这是是我们下属公司广东邦普的子公司,这是一家电池回收公司,回收再利用作为前驱体。”宁德时代上述发言人告诉记者。

1月7日晚间,微博号“宁乡发布”发布消息称,18时12分左右,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邦普”)老厂车间发生爆炸起火,火势已控制,昨晚公告发布时,官方通告无人员死亡,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从网传视频来看,爆炸时伴随一声巨响,火焰冲上天空形成了一个“蘑菇云”。但1月8日下午,湖南当地媒体报道称,该事故已经造成1人死,20人受伤,其中6人受伤较为严重。

湖南邦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处理和高端电池材料生产商。启信宝信息显示,湖南邦普的母公司是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从事数码电池和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高端电池材料生产等业务。在广东邦普循环科技的股东名单里,除了最大股东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近53%),还包括由财政部、国务院以及多个地方政府共同成立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湖南邦普是宁德时代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一环,其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过6000吨、年生产镍钴锰氢氧化物(三元前驱体)、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钴酸锂、氯化钴、硫酸镍、硫酸钴和四氧化三钴达4500吨,目前已与国内多家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和电动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合作。

宁德时代2019年年报显示,湖南邦普2019年营收达51.55亿元,实现净利润6.39亿元。相当于同期宁德时代归母净利润的14%。因此,外界猜测爆炸事件可能对宁德时代股价造成影响。12月以来,宁德时代市值持续上涨至9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汽车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

这引起外界对此的猜测,是否电池生产并不安全,还有传闻称该工厂是特斯拉的磷酸铁锂电池专属工厂。1月8日,宁德时代对经济观察网记者回应到,7日晚间发生火灾的确实是该功能公司旗下的孙公司,但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7日晚间,我公司下属公司子公司工厂发生火灾事故,我们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责成湖南邦普做好现场的救援与事故处理工作。当晚火势已扑灭,目前湖南邦普正全面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并全力保障受伤人员的医治。公司已要求包括邦普在内的各单位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进行隐患排查,初步评估邦普工厂事故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影响有限。”宁德时代在发给经济观察网记者的回应中表示。

爆炸事件发生后,1月8日,宁德时代开盘价为419亿元,较昨日收盘价上涨了1.4%,而午后盘中股价下跌2.74%至401.89元。湖南邦普爆炸案也引发了业内对动力电池回收安全性的关注。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前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按照动力电池5到8年的使用寿命,2020年前后将迎来报废高峰期。有预测称,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在2020年将超过20万吨,市场规模达到175亿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毫无疑问,动力电池回收蕴藏着一笔大生意,但目前产业存在标准不完善、技术壁垒和收支难以平衡等痛点,而如果动力电池退役后处理不当,则可能带来环境污染以及安全问题。但湖南邦普的业务涉及电池回收处理和电池材料生产,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爆炸目前尚未有结论。“一般情况下,三元材料生产工艺有空气或者氧气环境下高温加热的过程,所以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什么着火爆炸的风险。”一位新能源汽车资深分析师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从这一张爆炸照片来看,感觉并不像是单纯的废旧电池存放不当着火。有可能是回收处理时出现些问题。”上述分析师进一步指出,电池回收回存在一些风险,比如退役电池内短路,电池存放不当外部短路,电池拆解时不当操作,电池材料回收过程中误操作等,都有可能引起电池升温进而引发着火,“还是等正式通告,现在很难猜测具体原因。”

“安全是相对的,不注意细节管理就可能不安全,但总体是可控的。从电池荷电状态控制、电池存储环境、规范作业规程、工厂消防措施、工厂安全安防管理、员工安全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得当,可以消除安全隐患。”一位新能源车企的工程师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我国正持续强化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规范工作。自2019年起,工信部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2020年8月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回收拆解企业对废旧动力蓄电池或其他类型储能装置进行拆卸、收集、贮存、运输及回收利用,加强全过程安全管理;2020年10月,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部分试点地方进一步鼓励、支持梯次利用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探索。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道车企动态、行业事件、政策变动,记录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技术浪潮下的产业变革。提供新闻线索可联系ganqunf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