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收编边缘车企,“最强接盘侠”吉利汽车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周菊2021-01-29 12:5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 实习生 张安宇 如果汽车圈也有“热搜榜”的话,吉利汽车一定是最近上热搜次数最多的传统车企。其在不仅在2020年“收购”、“意向收购”、“战略合作”的消息此起彼伏,到了2021年,这种“外扩”动作频率更是大大提升。

1月11日、1月13日、1月19日,以9天3起合作的速度,吉利先后与百度、富士康、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就在这三起消息还没被完全消化时,新的收购和投资又传来了。1月25日,据路透社报道,吉利将与贾跃亭旗下FF在产品技术和产能代工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1月26日,又有媒体报道吉利将收购新造车企业国金汽车,目前已完成并购重组的相关流程。

对于与FF的合作,虽吉利在26日表示“对市场传言不予置评”,但该消息伴随FF上市进程持续发酵。在1月29日,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吉利控股确与FF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同时作为财务投资人,吉利控股集团还参与了FF上市的少量投资。据此前路透社的报道,吉利这笔出资可能达到7.7亿元。

虽然习惯了李书福的不按常理出牌,但业界对于吉利为何选择FF这一“身世复杂”、前景未卜的项目仍充满疑惑,揣度吉利是不是因为错过了“蔚来”而亡羊补牢?而吉利收购国金汽车的消息,同样由于其标的的特殊性而让人费解。1月27日,针对收购国金汽车消息,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公关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目前我们未收到收购国金的消息,有相关的进一步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沟通。”资料显示,国金汽车虽然是国内新造车企业之一,但发展和生存状况堪忧,早在2019年就被曝出现资金问题并变相裁员、长期放假,而有消息称,吉利收购国金汽车的谈判从2020年4月就已经开始。那么对于这样一家企业,吉利看中了它什么?

国金汽车并不是吉利汽车第一个感兴趣并有“收编”打算的边缘车企。事实上,回顾2020年,几乎每个汽车业的收购案都能看到吉利汽车的身影,吉利汽车不仅托管了困境之中的猎豹汽车长沙工厂,还一举将面临破产的力帆汽车收入囊中。因为频繁接手这些不被看好的企业,作为国内第一大自主车企的吉利也被戏称为国内车市的“最强接盘侠”。

为代工模式储备产能?

吉利汽车与国金汽车早有交集。资料显示,在2020年8月,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淄博高新区(国金汽车所在地)签署投资协议,共同推进吉利智慧新能源工厂项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85亿元,以国金汽车的生产厂地、设备、资质为基础,由吉利接管运营后实施产线适应性改造,可实现年产值约110亿元。而就在收购传闻的一个月前,2020年12月30日,吉利首款换电车型“枫叶80V”已在国金汽车下线。这样的渊源增加了吉利收购国金的可能性。

有观点认为,吉利撒钱收购这些弱势企业,是看中了它们的产能。资料显示,吉利托管的猎豹汽车工厂拥有超过10万辆的产能,收购的力帆基地的设计产能为40万辆,再加上可能收购的国金汽车的15万辆产能,吉利通过三起收购及托管,或将新增产能超65万辆。但吉利对产能的渴求并不是因为其产能不足。事实上,恰恰相反,吉利的产能过剩已屡被诟病。

“吉利自己的产能都用不完呢。”1月27日,一位吉利汽车内部人士也对经济观察网记者确认了这一点。据记者此前梳理,吉利在国内十多个城市已拥有超20个整车生产基地,总产能规模约300万辆。而2020年吉利的年销量为132万辆,产能利用率仅44%,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

上述吉利汽车内部人士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吉利持续扩张产能可能与其在新能源汽车的代工规划有关,“现在低价收购这些工厂,未来会给公司赚钱的,目前公司在进行电动车架构外推,要和其它车企进行产能合作共享,也就是代工。”该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吉利似乎确实想开拓一条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那就是代工模式。以去年9月浩瀚智能架构发布为契机,吉利对外宣布了产能共享计划。而进入2021年来,其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围绕代工展开。如吉利近期与百度和富士康的合作,其中吉利与百度将组建以百度为主导的合资公司,两者共同基于浩瀚智能架构打造智能汽车。尽管吉利表示自己在合作中并非以代工厂的身份出现,但业内认为代工的意味仍十分浓厚。而与富士康的合作,更是将“代工”模式坐实,吉利宣布将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由于富士康是拜腾汽车股东,同时也是苹果手机的代工方,有观点认为未来不排除吉利将代工拜腾汽车及苹果汽车的可能性。

与FF的合作,同样也与代工模式有关。据路透社报道,在吉利帮助FF借壳上市后,FF计划在中国开设工厂生产电动车,并邀请吉利汽车提供制造服务。而吉利在官方发布的最新消息中也已明确表示,两者将“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早在2020年9月浩瀚架智能构发布时,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就透露,包含吉利控股集团之内,已经有7大品牌愿意跟吉利合作,使用该架构,且有16款车在研发。可以预计,如果这些合作陆续达成并进入生产交付阶段,那么吉利对产能的需求将急速增长。基于此,这些被收编的工厂被认为可能会是吉利为代工储备的产能。

吉利SEA浩瀚架构

不过目前,吉利对收购的这几个工厂的利用方式,仍以生产自家新能源品牌——枫叶汽车为主。除了国金汽车已经开始生产吉利第一款换电车型枫叶80V外,被吉利收购的力帆基地也在1月26日发布了枫叶80V这款新车。而对于吉利在2020年4月开始托管的猎豹汽车长沙工厂,据长沙市政府所此前发布的公告,吉利集团将在该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和销售,但具体生产车型目前未知。

自主“大佬”的不甘 

 将一些走到边缘的车企收入麾下、或投入数亿元助力FF上市帮助败走的贾跃亭回国、浩瀚智能架构对外共享以帮助小企业们降低成本——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似乎正在组建一支“失意者联盟”,并谋划在这个话语权不太足的领域逆袭。

在2010年收购沃尔沃一战成名后,吉利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在2017年坐上自主冠军宝座,并延续至今,是名副其实的“一哥”。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吉利的明星光环却逐渐减弱。吉利是最早一批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车企,但市场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根据其在2018年发布的新能源战略,到2020年吉利汽车计划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90%以上。而根据最新的数据,吉利汽车在2020年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及电气化产品仅6.8万辆,比2019年有大幅下滑,占总销量132万辆的仅5%。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舆论场上,自主“一哥”已经被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以及特斯拉和一众国内新造车企业抢了风头。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密集动作显示出其反击的紧迫心理。而面对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代工如果开展顺利,吉利不仅将获得可观的代工收益,还将以最快的速度吸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各家所长,实现快速提升和积累,并助力其最终实现市场的逆袭。从这个角度看,吉利前期想走的路有点类似富士康,而目前两者已经达成合作。

但吉利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安于做一个代工厂。目前,吉利在旗下几个品牌上都有新能源方面的布局,包括吉利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如帝豪EV等;领克品牌新能源汽车,如领克01新能源等;几何汽车,这是其高端新能源品牌;枫叶汽车,这是其定位稍低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时,吉利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合作和投资边界,如与华为、腾讯在智能系统和智能座舱等方面的合作,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及旗下产品的竞争力。

不过,吉利的新能源品牌架构呈现出调整征兆。“未来可能会推一个牌子把这些低端的车归到一起去,包括几何、领克和吉利的。”一位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透露。而在电动车的配套基建上,吉利也在从充电向换电快速转型。吉利计划2021年在重庆建设100座换电站,而重庆也是吉利接盘的力帆汽车的总部所在地。同时,吉利在国金汽车所在地淄博也建设了智能换电站。

但无法回避的是,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汽车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来参与竞争。此前发布的几何汽车定位吉利汽车旗下的高端纯电动品牌,但其两款车型几何A和几何C价格均在十几万元,领克的新能源车也仅定价20多万元。而目前的新造车企业以及新的品牌均将价格带瞄准30万元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吉利是否会也考虑再推出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这个倒是还没有听说。”上述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而同为“自主三强”的长城汽车和比亚迪,都已宣布将推出全新品牌,其中长城汽车的“SL项目”将在2021年正式发布;据最新报道,比亚迪将在未来1-2年推出高端品牌,名为“海豚”。

在新能源乘用车发力的同时,吉利汽车在商用车领域也进行着收购。2020年7月,吉利正式收购了华菱星马(现名汉马科技);2021年1月14日,吉利集团宣布吉利商用车正式“牵手”唐骏欧铃,预计在明年上市新一代高端智能轻卡。

有趣的是,目前吉利“最强接盘侠”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提到车企收购,人们就想到吉利。自2020年以来,除了吉利真正收购的几家企业之外,蔚来汽车、拜腾汽车、神州租车、众泰汽车,甚至是宾利、阿斯顿马丁这些豪华车企,都曾出现在传言中的吉利收购清单上。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对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