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袭来 企业SOHO化求生

叶心冉2021-01-30 11:5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心冉 在上海的白芷安和在厦门的Tony,虽相隔千里,但之前他们都在寻找同一种东西。

白芷安在上海经营一家名为安保泓的互联网公司,主营业务是通过软件帮助线下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包括线下门店的连锁化管理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开展。Tony在厦门,是一名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管理的专家顾问,同时又是一名自由职业者。

其实是两个看上去毫无交集的故事,但之前,他们拥有一些相似的难点。

白芷安的公司规模不算大,由三十多个核心技术人员构成,由于公司提供的软件服务对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人员既要有B端经验又要了解C端需求,因此公司的招聘,用白芷安的话形容就是,“不能走大规模招聘的路子,而是要走高手路线。”

但是有一些基础类的工作,比如线上商城的装修、设计等仍需要人手完成,偶尔研发上碰到某一技术瓶颈又需要“顶尖高手”来协助突破,尤其受到疫情影响的当下,从成本优化的角度,除却正式员工以外,公司还会产生一些临时外聘需求。

但是这些外聘需求是针对个人的外包行为,公司对个人的报酬发放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合同签约、发票出具、一对一地报销,不仅流程繁复,若处理不当还面临一定的税务法规风险。

这种难,是一种体现在两端的难。

前面提到,Tony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作为顾问,他服务于大型的传统制造型企业,也同样服务于小型的互联网公司,但实际之前他也同样拥有一家小型公司。

Tony是从一家知名外企跳出来以后创业的,因为本身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有资源和人脉的积累,Tony成立了一家公司。但这时问题开始涌现,初期公司缺乏稳定的业务支撑,而办公场地以及行政方面的固定成本投入又无可回避,但如果以个人提供服务,前述的报酬结算又费时、费力、面临风险。这时候,怎么办?

个人与公司之间的鸿沟

事实上,问题还不止于此。

白芷安说到,作为企业,出于精兵简政的需求,部分职能外包,解决公司对个人服务报酬的支付是一方面,但其实更大的困难来源于其公司所服务的客户。据白芷安介绍,安保泓的客户有九成是传统的实体店铺老板,此前线下转战线上,并非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敢。

这些实体店铺的老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品牌的加盟商,租用某商场的摊位,营业执照采用的是商场统一的牌照,加盟商向品牌以进货价采购,而后营收结算便与品牌无关。

但当他们想要通过小程序商城来线上卖货的时候,问题便出现了。按照腾讯小程序方面的规定,加盟商需要通过品牌总公司的网上商城进行售卖,营收整体进入总公司账面,等于变成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去收款,而后公司再将各个加盟商的线上营业额分账出去。

但这种方式使得加盟商的税负成本一下提升。加盟商线下收款时,以个体工商户的身份纳税,作为小规模的纳税人,税负低,负担小,而变成有限责任公司收款以后,所有的营业额必须进入申请小程序的对公账号,有限责任公司的税负种类较多,对于加盟商而言,税务成本增加。

上述情况是白芷安在服务客户的时候切实遇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他不是不愿意转到线上,他是不敢转到线上。”

另外,受疫情影响,去年上半年,白芷安服务的客户群出现了“关店潮”,“我们有些客户原本有300家店,最后关的只剩下二三十家。”店铺虽然不存在了,但过去长期留存下来的老主顾依然存在,服装库存依然存在,利用微信群、朋友圈仍旧可以卖货,可这里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实体门店,就没有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所以他没有办法线上营业,要么就是‘裸奔’、私下收钱,但这样是没有办法系统化管理的,其实他们也不愿意这样,他们也希望正规纳税。”白芷安这样说到。

并且,在白芷安的客户那里,也同样遇到了选择个人服务时劳动报酬结算的问题。以白芷安服务的一家服饰加盟商为例,其外聘销售人员帮助拓展服装卖货渠道,但报酬支付麻烦、费时。

这一问题在陈胜的公司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陈胜经营一家提供社群供应链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主要帮助品牌商对接社群渠道,比如帮助企业内部的电商搭建员工渠道,帮助品牌对接用户社群渠道,社群渠道包括直播电商、公众号、社区电商等多种方式。

陈胜公司的正式员工有50多人,而帮其对接品牌、对接渠道的“经纪人”则多达两三百人,遍布全国各地,公司按照“经纪人”对接到的品牌和渠道,支付每笔交易的佣金。

这些“经纪人”并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面对这些规模甚至达正式员工五到六倍的外聘人员,报酬发放和人员管理皆为不小的考验。

因此,陈胜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他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帮助公司最为快速、便捷地解决外聘人员的合同签订、佣金支付等一系列问题。

上述佣金支付的难题,智多多创客平台创始人胡刚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提供服务的是个人,而不是公司。”那如果,一个人便能对应一家公司,实际上问题便迎刃而解。

“个人微公司”

带着对欧美和中国市场未来趋势的预判和思考,曾任几家知名消费品上市公司高管的胡刚于2018年创办了一家名为智多多创客平台的互联网公司并率先提出“众创空间2.0”的新理念,以区别于以硬件为中心的传统线下众创空间。个人可在智多多注册自己的工作室,之后就能通过正规的公司途径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线上平台交易形成电子合同、电子印章、电子发票等,交易资金则经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及支付,实现资金和票据的规范流转。

白芷安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了自身公司成本优化的难题,白芷安告诉记者,原本她租用了三间办公室,现在部分职能外包出去,加之去年部分员工在家办公也同样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她退掉了两间办公室。据她核算,一个月公司减少了15-16万元的固定支出,同时白芷安通过智多多又帮助了其客户以公司的方式运营自己的小程序商城。

Tony则是去年在市场上发现智多多的,Tony知道这正是他在寻找的一个平台,基于此,他将自己原本亏损的公司注销,在智多多上注册了自己的工作室,目前他只需要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服务客户上,其他合同签订、佣金支付问题不用耗费自己过多精力,在智多多平台上可以获得一站式解决。

目前,Tony一方面帮传统大型制造型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帮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完善供应链管理。

那么,这两家相差巨大的公司为什么同时愿意选择个人所提供的服务?Tony指出,以制造型企业为例,如果进行新的招聘,不仅时效慢,团队内部磨合也是难题,因为传统企业一般缺乏新型的数字化人才,而当新人员进来以后,文化冲突大,团队的磨合实际是比较困难的。

但如果是以外部顾问形式切入,一方面耗时缩短,另一方面,顾问的服务意识会更强烈,以项目、以结果作为考量,目标比较明确,就会减少内部之间上下层级的多重顾虑。并且以个人顾问的形式开展服务,相较于大型顾问公司,又省去了多重商务合同的签订环节。

而初创型公司选择个人服务的原因在于,以初创型公司的体量很难招聘到拥有卓越能力的专家型员工,因此无论是从成本角度还是从业务角度,专家型自由职业者成为最优之选。另一方面,Tony指出,一般情况下,初创公司对于自己现行的业务能力是清晰的,但是对于企业接下来的发展程度是预判不足的,因此对于未来业务能达到多大的体量以及此时需要预先搭建哪些流程非常模糊,这时便需要有经验的专家能帮助企业划定出一定的项目边界。“建立崭新的2.0众创空间,让个人创业更容易”是胡刚打造智多多的初衷。并且胡刚认为,“未来SOHO型企业会成为时尚潮流”,胡刚所形容的SOHO型企业,不同于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企业由被称为“超级个体”的专家型自由职业者构成,是斜杠青年或独立自由职业的专家,他们甚至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场所,简易出行,降本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增效。

而SOHO型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在胡刚看来,是在于众创空间2.0模式的出现。如果说众创空间1.0是以提供办公地点、咖啡、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的实体空间,那么众创空间2.0则是为中小微创业者提供综合咨询、工商、税务、商务、交易结算等互联网在线服务的虚拟空间,这一空间涵盖了其业务所需的全部中后台内容。

在陈胜看来,过去两三年之间,他也接触了一些提供类似服务的平台,但只是纯粹地帮忙发薪,始终没有遇到一家类似智多多这样在理念、体系、规则、制度上整体设计规范完善的专业品牌公司。

未来多元化的用工方式

从深处思考,“SOHO型企业”亦或是“专家型自由职业者”、斜杠青年的不断涌现,正在驱动个人以及企业的双向成长。

中央财经大学战略学副教授刘书博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在传统组织的环境中,通过标准化生产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获得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但是以智力为导向的产品是不可以被标准化的,是非常具有个性的。而这种工作类型便不需要传统的组织约束,他需要的是个人自由度的发挥。因此,知识密集型行业会比较适合平台化用工模式的转型。

陈胜亦称,未来,个体能力会越来越强,节点会越分越细。“过去我们是中心化平台,现在变成分布式,以后可能还会变成粉末化状态,每一个人都会是生产要素中间的一个节点,有些人甚至会成为超级节点,具备超级价值。而不能成为节点的人,会被社会淘汰。”

由此,胡刚表示,企业组织的内部形态也正在发生变化,一个显著的趋势就是传统企业用工混合化、多元化、SOHO化,而传统雇员斜杠化、外部化、个体化。胡刚表示,这里指向的课题是:人力资源的供应链降本。

面对传统的大企业,智多多提供了一种移动互联网时代崭新的组织形态,在企业内部只留下一部分内部雇员,其他伙伴按照新型的横向的市场化的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根据其完成的任务及其结果支付服务报酬并高效率合规结算,从而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平台化的企业。

刘书博说,像智多多这类创客共享平台,是协助企业从传统的企业关系进化到现代的市场化合伙人关系。其先进性在于它可以对抗“官僚主义”。

刘书博所形容的“官僚主义”是指,在传统的组织方式和制度下,大家按照既定的规则完成合作,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缺乏一定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创业精神。“而市场化的合伙人关系能充分认可个体能力,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从雇佣员工的双手到真正激发员工的大脑。”刘书博说到。

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响,线下餐饮停滞,而生鲜电商则订单火爆,盒马、叮咚买菜等企业尝试招收餐饮企业的员工为临时用工,“共享员工”的方式引来热议。“实际上现在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未来世界里的一缕亮光。”胡刚说到。

刘书博称,疫情确实加速了企业用工方式的转变,伴随未来用工模式的不断发展,正如刘书博所言,某一种用工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等于是处在恐龙时代,“而未来可能会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哺乳动物时代,可以有体格庞大的蓝鲸,也可以有五脏俱全的麻雀。用工方式会逐渐多元化,自由职业者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大,这是我对于未来的判断。”

(应采访对象要求,Tony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华东地区上市公司,重点在消费、制造领域,善于捕捉热点,追踪有趣之事。 新闻线索联系邮箱:yexinr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