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的“内卷” 从存款开始

万敏2021-02-04 14:3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民营银行的“内卷”,从存款开始。

自央行、银保监发文要求全面下架互联网存款以来,没有线下网点的民营银行们陷入了存款大战。银行与银行之间比较,年化低于4%的存款利率,可被称为“保守”;银行内部考核压力下,有的后台部门甚至不惜暂停日常工作,全员投入拉存款……离开了互联网平台的民营银行们,外部与内部的竞争同时陷入了激烈的“内卷”。

同时,也有民营银行积极布局自营渠道,在微信朋友圈开始了新的存款推广尝试,试图突破线上能力瓶颈,抢占新的机遇。

民营银行存款利率看涨

韩晓(应受访者要求化名)是东部省份一家民营银行的员工,自1月份以来,他发现行内开始越来越重视统计每个人拉到的存款,并公布部门统计进行排名。韩晓所在的部门是后台业务,工作内容中本来没有“拉存款”,在2020年第三季度,行内开始要求员工做存款推广,但主要目的是测试优化该行的手机银行APP。但随着监管要求下架互联网存款,他感到行内对存款的重视程度逐渐加码,不仅会公布不同部门完成的存款额排名,还将月末时点考核拉长到全年为周期,“比如说,给我的存款任务是200万,本来是1月末凑齐了200万就行,现在是全年都要保持200万,如果有我的客户取走了钱,就得重新找人再去拉。”

虽然韩晓所在的银行还没有将存款任务与薪酬挂钩进行考核,但部门之间的竞争,层层传导,有的后台部门在年末时甚至暂停了业务,全力以赴拉存款。正如互联网大厂有996的气氛,银行内部员工之间的拉存款竞争也开始“内卷”,谁都不想拖部门后腿,给领导留下工作不够积极的印象。

各家民营银行之间的存款利率竞争同时也在加剧。

在互联网平台的产品下架后,韩晓所在银行的存款各期限分别上调了0.2个百分点,在1月最后几天,还额外赠送加息券。即使是这样,4%以下的利率仍然可算“保守”。

江西裕民银行的APP中显示,一个月期存款利率到了4.35%。记者近日收到的一则微信朋友圈广告来自蓝海银行,称“年化利率最高可达4.8%”。此外,富民、新安、华通、众邦等多家民营银行的1个月期及以上存款利率,都在年化4%以上。

图片 1

(江西裕民银行APP中的存款产品和蓝海银行的朋友圈存款广告)

据韩晓了解,停掉互联网存款后,有的民营银行在APP内将原本只对新客户展示的高息存款产品改为全量可见,也就是说“拉新”价格变成了常态。还有银行非正式的实施了对员工亲友拉存款的返点、加息等奖励政策。

图片 2

(部分民营银行1个月期存款利率,数据整理截止2021年2月2日)

线上能力瓶颈突破

2020年12月15日,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发表主题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续)》的演讲,指出“中小银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在互联网平台揽储,并向平台支付“导流费”,进一步推升其负债端资金成本,将刺激银行寻求高收益资产,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等问题。

1月中旬,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合规通过互联网开展存款业务,不得借助网络等手段违反或者规避监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商业银行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已经办理的存款业务,到期后自然结清。

不再向互联网平台支付“导流费”之后,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有没有下降,韩晓不太清楚,但他感觉到行领导对自营线上产品、运营的焦虑显然在增加。

记者体验多家民营银行APP的线上开户、充值流程后发现,各家银行在产品细节、用户身份验证、产品信息说明、转账充值等方面的设计,带来的用户体验水平差异还比较大。有的银行流程设计繁琐,验证绑定步骤不流畅,对大部分老年用户来说,可能很难在没有人工实地指导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下载安装、开户存款。

但也有民营银行正在努力打造线上优势。如蓝海银行近日投放的朋友圈存款广告,引发了不少业内的关注。

资深银行科技观察人士潘晓俊在其“数说的述说”公众号中对此写道,“蓝海银行的优势是存款产品互联网设计非常简洁,分为热销、爆款和特别推荐三档,产品从利率、存取方式都直接展示给客户,点击进入二级菜单即可直观的通过付息示意图了解全面的存取规则,体验堪比互联网平台。”

在交流中,潘晓俊对记者表示,对于银行而言,互联网运营将会是极大的挑战,对比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在导流、获客、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银行有的仅仅是资金和牌照优势。但是潘晓俊认为,毕竟互联网的线上存款省去了很多客户“跑银行”的麻烦,收益也更高,危机即机会,第一批看到和抓住机遇的银行将真的抢占朋友圈线上存款。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研究院记者 关注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互联网、财富管理、理财相关领域。探索金融新闻新的写作方式。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m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