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从云端回到现实

西坡2021-02-08 14:47

西坡/文 疫情以来,科技公司股价大涨。背后的逻辑是,社交隔离导致人们更加依赖线上交流。但是,把灵魂存储在云端,真的是人类社会的演进方向吗?

学者施展2020年末出了一本新书《破茧》,具体内容且不谈,这个书名确实抓住了时代的一些本质。

如果说互联网是人类的“福音”,那么“信息茧房”就是随之而来的“诅咒”。

民国时期有个著名的典故,说袁世凯在试图称帝的时候,发现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总是在鼓吹帝制、拥护袁大总统做皇帝,所以信心大增,终于走上不归路。而这份《顺天时报》是“太子”袁克定伪造的。

当然,这只是一桩人们耳熟能详的逸事,真实性待考。但它作为一个隐喻,还是很有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画像加推荐算法,在理论上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份假《顺天时报》。

在那个私人订制的泡泡里,你能接受到“无限丰富”的信息,有段子,有图片,有表情包,有短视频。应有尽有,无所不包。但这只是假象。你就像会驾筋斗云的孙悟空一样,怎么都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算法就是那个如来佛。一个观点、一个思维模式,变着花样去取悦你,每个自媒体都在争相恐后地告诉你:“你就是最对的,你就是最好的,坚定做你自己就行了”。

自己所在的泡泡即天堂,他人所在的泡泡即地狱。这个天鹅绒一般梦幻的泡泡,就是那束缚住我们的眼和心的茧。

但我相信,故事并没有那么悲观。

我的信心源于我对人类历史的观察,我发现,人类历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常常被忽略,那就是它不是直线形的,而是钟摆形的。直线思维认为,人类会沿着一条道走到黑,或者沿着一条道走到白。但事实上,人类沿着一个方向走到顶点,走不下去了,会朝反方向走。

时代一“反动”,往往就出现了生机和新意。这方面中国人最熟悉的例子莫过于改革开放。当错误的道路已经穷尽,整个社会伤痕累累、弊端丛生,新颖而正确的道路会蓦然出现在人们眼前。

“信息茧房”现象大概也会走这样一条道路。当它刚出现的时候,人类从未受过这种诱惑,于是沉溺其中难以自拔。但是在里面待得时间久了,日益发觉算法之下没有什么新鲜事,于是产生疲倦、抗拒。泡泡逐渐被祛魅。

与此同时,对“信息茧房”对讨论与警惕之声日益响亮,“破茧”的号召收获越来越多的拥趸。我发现,人类会重新发现真实生活的魅力。

至少对我和我的朋友们来说,“觉醒”还是相当及时而有力的。我们一群朋友,自几年前分散到全国各地之后,再未相聚。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刚过,警报甫一解除,我们就组织了一次线下聚会。喝酒、畅谈,幸甚至哉。我们还约定,今后每年至少都要线下聚一次。

只有线下聚会,听着对方的声音,看着对方的小动作,你才会感觉朋友是真实鲜活的,自己是真实鲜活的。这种“全息”的社交体验,是任何社交软件都无法取代的。

我相信,重新发现线下人类生活魅力的,绝不止我和我的朋友们。

最近读到毛尖老师的一篇妙文《如果你竟然不打牌》,把打牌这件无聊的小事写得妙趣横生,其中一段是:“这么多年,我熟悉你摸到大怪时候的表情,你也知道我同花顺缺一个的皱纹,只要这个世界还能放下一张牌桌,就是好的。”如果你也爱打牌,你说,这种沁人心脾的快乐体验,如何迁移到云端?

所以我说,疫情之后,聪明的人会发现科技生活的好处,而智慧的人会发现人类传统生活的不可替代。一张牌桌或一壶好酒,不仅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而且有美学价值、哲学价值。别误会,本文不是鼓吹酱香科技。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