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沈南鹏对话再鼎杜莹:中国的医疗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瞿依贤2021-03-29 22:08

沈南鹏(右)对话杜莹(左)现场  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近几年来医疗行业发展迅速,有点像2001年时的PC互联网和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但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2021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说。

跟沈南鹏在峰会上对话的是创新药企再鼎医药(09688.HK)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杜莹曾经被评为全球生物医学界12名最杰出女性之一,其公司已经许可引进(lisence-in)几款产品,并顺利实现商业化。

杜莹透露了其公司研发进展:目前有3款自研产品在全球开展临床,在肿瘤、自身免疫和抗感染领域,再鼎的管线都有布局。未来三到四年,将有10个新产品/新适应症上市。

杜莹说,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早期行业里看再鼎的想法,第一步是在中国能不能注册,下一步再看是不是能够推进商业化。随着再鼎引入两款药并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现在有很多企业来寻求合作,不仅是在商业化阶段,也有临床阶段。

沈南鹏曾连续三年蝉联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佳创投人”,在TMT和医疗健康行业创下多个经典投资案例,他和杜莹在峰会上针对中国license-in和in-house研发双轨并行下的创新机遇进行了讨论,经济观察网整理了部分对话:

沈南鹏:我们都知道再鼎医药是非常成功的drug hunter,也帮助很多海外产品在中国落地。那么在自研新药上,再鼎医药有哪些可以期待的布局?

杜莹:当年我离开辉瑞的时候,辉瑞有一万多个IND(新药临床试验)。即使这样,辉瑞也要双轨并行,不仅要关起门自己做研究,也要看到外面世界多精彩。不是看药是license-in还是in-house,来决定这个药是否往下发展,而是看哪个药最有治疗需求。

再鼎5年以前就开始自身的研发,但是这需要时间。我们现在有三个药,包括两个肿瘤药物、一个自身免疫药物,已经在全球开展了临床,拥有了全球的权利。而且未来三到四年,至少有十个新产品上市,在肿瘤、自身免疫和抗感染领域,再鼎都有自己成熟的管线。

沈南鹏:再鼎医药最终的目标一定不只是中国,而是全球领先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你怎么看待与Big pharma(大型制药企业)的竞争?再鼎医药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杜莹:中国现在变成第二大医药市场,但有一些高发病人群被忽略了,包括胃癌、肺癌这样的高发癌种。所以,我们早期管线的建立要有差异性的。我当年在辉瑞工作时,研发人员有上万人,也不可能覆盖全部疾病领域,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做大中国也是做大世界,全球化很重要,同时也不要忘记你的本国市场,在技术上也要不断跟国际接轨,可以跟国外公司有很多合作,或者做组合。

团队要有学习能力,要跟得上国际的步伐。要判断全球未来五年的趋势,我们的产品一定要做First-in-class(全球首创)或者Best-in-class(同类最优)。不是中国的First-in-class(全球首创)或者Best-in-class(同类最优),一定是全球的。

沈南鹏:再鼎医药将来的自研管线是否会在非本国市场进行合作?

杜莹:当然,那些我们有全球化权利的管线,如果想要一加一等于二或者大于二的效果,可以考虑联手;如果一加一等于零点五,就不联手。

沈南鹏:你怎么看待现在创新转型的传统药企与big biotech(大型生物科技公司)的竞争?传统药企可能在CMC(化学、生产和控制)或者供应链上已经建立了优势,从再鼎医药的角度来讲,跟他们的竞合如何体现?  

杜莹:像传统药企,他们的销售很强,可以铺到四线五线城市。我们跟他们的基因不同,我们是以研发为出发点的公司,差异化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新上。

但是创新药企也学得很快,进步很快。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未来一定会培育出许多大型制药公司,但也一定会有很多聚焦在某一个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

杜莹:你在TMT行业,从创业到投资一直领先同行,包括在国际上。现在回顾TMT行业和医疗健康行业,有什么投资建议?

沈南鹏:红杉中国15年前就开始关注医疗方面的投资,但当时中国一年也只有六七个值得看的生物科技公司,最近这几年医疗领域发展迅速,有点像2000年时的PC互联网行业,以及2010年时的移动互联网行业。

今天我们看到了TMT行业的繁荣,包括一大批成功的、甚至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但回看过去20年,TMT行业也经历过低谷,投资人也怀疑过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是否还会有新公司能够挑战大公司。今天我们看医疗行业,有很多方面是类似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我认为,做医疗投资要有定力,有做长期投资的决心。我们相信医疗健康是中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就会去长期投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医疗、医药等大健康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邮箱:quyixi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