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造车、芯片制裁怎么办 华为分析师大会回应焦点问题

沈怡然2021-04-12 20:28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华为如何跨界汽车?4月12日,针对焦点问题,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1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作出回应,称华为不会造车,而是提供ICT技术,帮助企业造好车,与车企共同打造子品牌,目前正和北汽新能源合作,将在今年年底推出一系列产品,未来的合作伙伴还将有广汽、长安汽车。

目前小米已经实施造车战略,会上,有分析师提问称华为为何不造车,对此,徐直军称,今天这一步是华为经过多年讨论的审慎举措。早在2012年,华为就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主要研究电动汽车技术,随着自动驾驶概念的出现,华为发现,自身所有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在汽车上应用的面越来越多。

徐直军称,在进行研究的同时,华为也曾和中国汽车业所有的高层进行沟通,了解到产业界更需要的是华为的技术上的ICT能力,所以华为在2018年,决定不去造车,而是帮助企业造好车,这一战略至今未变。

对于与车企的合作计划,徐直军表示,将和车企共同开创新的商业模式,目前请了三个伙伴打造自己的子品牌,用华为inside模式合作,其中包括北汽新能源合作,双方将在今年年底将推出一系列产品。

2020年由于芯片供应出现问题,华为消费者业务受到影响。在会上,徐直军回应称,如果半导体涨价的话,将会导致公司消费端产品的涨价。现在芯片的价格已经在上涨之中,会传导至所有消费和工业级的电子产品上,未来几年,涨价是可预期的事情。

徐直军还谈及当前芯片缺货的产业逻辑,他称,全球企业的恐慌性备货正在导致供应紧张。过去两年美国对华为进行了三次制裁,对华为伤害很大,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伤害更大,因为对华为的制裁,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信任体系,迫使更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考虑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徐直军称,目前欧洲、日本、中国都在加大半导体的投入,特别是欧洲明确提出,要实现半导体的自主,决定投入巨资发展。所以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将造成全球企业恐慌性地备货,特别是中国企业,都希望将原来的零库存策略,改为提前三个月、半年备货,周期越长越好,应对不确定性。这也是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和短缺的核心因素。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