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2035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400-600万亿

老盈盈2021-04-14 11:5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4月13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平安大讲堂-让金融更有温度”上表示,未来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估计到2035年,高净值人群的规模很可能从目前的200万拓展到500-600万;可投资资产规模,也会在目前200万亿多一点的基础上,再多增加200-300万亿,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规模。

连平认为,财富管理行业要服务好这样的大规模市场,这么多的高净值客户,毫无疑问,必须要达到优质金融服务的水平。优质金融服务的内涵是持续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综合性的需求。

他以发达国家例如瑞士、美国、英国等举例说,不同的国家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方式,比如瑞士更多的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模式,是通过资产管理的机构来进行运作的。美国更多是通过大投行模式进行运作,而英国是比较典型的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创新的模式。

尽管各个国家各家大型机构特点不同,机构运营模式不同,这都是和历史上金融体系长期发展所具有的基础和条件是有关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各取所长,互相学习,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要使高端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人性化。

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连平认为,金融行业要不断达成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高端的、专业的金融人才。高端的金融专业人才,在两个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是针对客户,有一个非常好的金融专家,有一批这样的团队,营销客户也好,可以更好为客户提供服务;在拓展客户,在维持和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增加金融机构的黏性方面,金融人才在这方面的重要性是首屈一指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金融机构内部的业务流程、制度和战略都需要非常高精尖的专业的人才来设计。

“业务的流程现在有了信息化手段,但是别忘了,这些信息化程度水平很高的业务流程,是人设计出来的,没有非常好的人去设计这些业务流程,有可能设计出来的业务流程是不容易满足这些客户需求的,大家会用得不舒服。”连平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的金融人才在未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金融机构来说,在制度的设计上,一定要将专业人才的体制和管理类的运营机制清晰分开,搞管理去搞管理,搞专业的就搞专业。

连平还认为,尽管未来智能投顾和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人才短板,或者说弥补人才数量不足的短板,但是对于那些非常高精尖的,非常前沿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需要有更好的人才来进行拓展和不断的创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主任
关注华南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区域内重大新闻事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