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 | 奥迪:南北奥迪首次携手出击 4款车型全球首发

王国信2021-04-16 11:54

王国信 刘晓林/文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奥迪中国与一汽-大众奥迪、上汽奥迪三方联合参展,这是奥迪在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后首次亮相的新格局,代表着奥迪自此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了南北双线齐发的阵势。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奥迪的攻势十分凌厉,在带来的30款车型中,将有4款是全球首发车型,且南北奥迪均有新车发布。

这些重磅新车中,中期改款的豪华B级SUV奥迪Q5L在设计、空间、智能互联、驾控等维度均实现了大幅升级;基于PPE平台打造的全新C级纯电动概念车将开启全球首秀,未来将由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进行销售;全新RSe-tronGT也在中国市场迎来首秀。此外还有新款Q2L、新款Q2Le-tron、Q4 e-tron等多款颇具看点的新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车展奥迪将首次展出国产的上汽奥迪车型,这是一款经过本土化设计后的A7国产版车型。有消息称在上汽奥迪产品目录上的车型已有4款之多。它们分别是奥迪的A7L、Q6、Q4 e-tron和Q8。这种布局展示了奥迪在中国一次关键性的转折,意味着奥迪在中国市场正进入一个全新的起点。

从2016年开始,南北奥迪之争经历了超过4年时间的拉锯战,直到2020年12月,相关三方终于签署了新的协议,就南北奥迪此后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了势力范围。在最重要的经销商渠道上,三方也就此谈妥了更为明确的答案。按照协定,双方将维持“一个投资人网络”这意味着事情与此前想象的还是有所不同。双方强调了一个投资人网络,但并没有完全堵死上汽奥迪单独建立自己经销商网络的通道——上汽奥迪可以在一汽-大众奥迪的投资人中选择自己的新店面投资人。

不管是一汽还是上汽,都在谈判中拿到了自己想获得东西,尽管最终双方也都作出了一些让步,但最后的结果还是皆大欢喜。一汽奥迪确保了自己现在基盘不会被影响,另外获得了奥迪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资源支持保证。而上汽奥迪则会在一汽奥迪之外,开发新的细分市场,同时在销售模式和产品定位等各个方面都和一汽奥迪略有不同。

这并不同于南北大众之间的实力竞争,在南北奥迪之间,不能存在“一鱼两吃”的烧菜方式,而必须是互补式的均衡。奥迪中国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终于强化了自己在中国市场主导品牌的地位,尽管这一地位仍然不及一汽奥迪。但从行动上来说,奥迪中国正在努力扮演好奥迪在中国的品牌和市场“统一规划者”的角色形象。在此前30多年时间中,这一工作都是由一汽奥迪来完成的。奥迪总部特意将在中国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安世豪派驻到中国市场来完成这一整合工作。为此,奥迪放弃了改变其在一汽-大众奥迪中的股比这一长久的夙愿。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公司,奥迪已经占据了更多的股份,新公司的名字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公司——奥迪在前一汽在后,也昭示了这一改变。

在一汽-大众奥迪方面,另一个新的改变是将会成立新的销售公司。早在2019年,奥迪已与一汽计划共同将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发展为一家独立的销售公司,即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安世豪向外宣部这家全新的、独立的销售公司已经成立,并落户在杭州。搬迁至杭州是因为一汽奥迪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尤其加强与长三角和华南地区客户的联系。但目前,这家新公司还面临着搬迁的难题。据悉,该公司未来将负责一汽奥迪国产车型、奥迪进口车型,以及即将在2024年面世的奥迪国产PPE车型的相关业务。

在今年上半年,奥迪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攻势正在拉开。4月11日,国产奥迪e-tron正式上市,新车以CKD(完全散件组装)形式在一汽-大众奥迪工厂生产,官方指导价为54.68万-64.88万元,相比进口版本有所下调。另外奥迪 e-tron Sportback同步上市,官方指导价为65.88万-71.88万元,这是奥迪在国内首次上市的纯电运动车型。按照计划,除这两款上市的车型外,奥迪e-tron家族还将陆续投放e-tronGT、Q4e-tron等众多明星产品,今年奥迪将在中国推出6款新能源汽车,至2022年,将布局10款电动车型,其中4款为国产车型。这其中,部分会在上汽奥迪生产。

根据奥迪中国之前介绍,奥迪将在2021年底将国产车型增加至12款,而至2022年底奥迪将在中国提供近20款奥迪运动车型。此外,在新平台汽车上,国产奥迪PPE车型将在2024年下线。按照计划,奥迪试图在2023年在中国市场实现10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不管如何,在经过了几年的折腾之后,奥迪利益相关的各方都已经重新冷静下来,在求同存异的思路下,各自找到了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现在,三者携手在上海车展上出现,标志着奥迪在中国新时代的开启。

有意思的是,上汽奥迪还将在车展前夜独自举办了自己的“上汽奥迪之夜”,看起来南北奥迪仍将像南北大众一样,在角力中前行。但只要奥迪中国的平衡术掌控得当,奥迪将可能变为BBA中最凶悍的存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新闻中心总监
长期关注汽车(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等上下游)产业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评论。